《古小說鉤沉》校輯之時代和逸序(2 / 2)

則《古小說鉤沉》輯成的時期,也決不後於《會稽郡故書雜集》出版的年代。即《古小說鉤沉》的校輯,當在從一九○九年至一九一四年這一段時期中。

可是這樣重要的一部書,怎樣連一點序跋文也沒有呢?關於這一點,魯迅的昆仲沒有說起過。魯迅全集編輯委員會花了極大的精力去搜集魯迅先生的遺文逸篇,也沒有找到這部力作的序跋,以致鄭振鐸先生認為這是一部未完成之作,而覺得沒有序跋是他所最引為遺憾的事。

然而,偶然的機緣卻使我們知道了,魯迅先生不但的確寫了《古小說鉤沉》的序文,而且早在三十三年以前,即一九一二年將它發表了。

《古小說鉤沉》的序是於一九一二年二月在浙江紹興一個叫做《越社叢刊》小刊物第一集上發表的。所謂越社者,即清末最大的文學團體“南社”在越的分社。正如《會稽郡故書雜集》之用周豈明名義出版一樣,這篇《古小說鉤沉》的序也是用周豈明的名字起孟發表的。這是魯迅先生不求聞達之處,用周豈明的話來說,“這就是證明他做事全不為名譽,隻是由於自己的愛好”。但是我們也可以說:魯迅先生之所以這樣做,也許是因為像對《會稽郡故書雜集》一樣,對於《古小說鉤沉》周豈明也曾貢獻過一部分力量。

還有一點要附帶說明的,就是《古小說鉤沉》的“鉤”字,最初是寫作“抅”字,字麵雖則不同,意思還是一樣的。要做小考據的人們,應該注意一下。

現在,請看這篇序文吧。

《古小說鉤沉》

小說者,班固以為出於稗官,閭裏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是則稗官職誌,將同古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矣。顧其條最諸子,判列十家,複以為可觀者九,而小說不與;所錄十五家,今又散失,惟《大戴禮》引有青史氏之記,《莊子》舉宋鈃之言,孤文斷句,更不能推見其旨。去古既遠,流裔彌繁,然論者尚墨守故言,此其持萌芽以度柯葉乎?餘少喜披覽古說,或見偽敨,則取證類書,偶會逸文,輒亦寫出。雖叢殘多失次第,而涯略故在大共;貞語支言,史官末學,神鬼精物,數術波流;真人福地,神仙之中駟,幽驗冥征,釋氏之下乘。人間小書,致遠恐泥,而洪筆晚起,此其權輿。況乃錄自裏巷,為國人所白心;出於造作,則思士之結想。心行曼衍,自生此品,其在文林,有如舜華,足以麗爾文明,點綴幽獨,蓋不第為廣視聽之具而止。然論者尚墨守故言,惜此舊籍,彌益零落,又慮後此閑暇者,爰更比輯並校定昔人集本,合得如幹種,名曰《古小說鉤沉》。歸魂故書,即以自求說釋,而為談大道者言,乃曰稗官職誌,將同古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