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幸暴病不起,所遺大位,著太子福臨繼統,眾卿可協共輔,勿負朕意。至朝廷大政,可令孝莊王文皇後會同睿親王多爾袞協商辦理。欽遵!
多爾袞讀罷詔書,眾親王大臣才知太宗皇帝已經駕崩。想適才上朝,皇帝還是好好的,怎的一眨眼就會賓天了?眾人你瞧著我,我瞧著你,半句話也說不出來。多爾袞便大聲說道:“大行皇帝既有遺詔,俺們就遵詔辦吧!”說畢即返身進宮,扶著九歲的太子福臨登了寶座。多爾袞首先跪下,眾親王大臣到了這時,也不由自主了,隻得循例三呼萬歲。於是改明年為順治元年,封賞功臣,大赦罪囚。追諡太宗為孝睿毅皇帝,廟號太宗,尊文皇後為皇太後。又由太後傳出懿旨,尊叔父睿親王為攝政王。這樣的一天,朝事由睿親王一個把持,遇本獨斷獨行,親王大臣都箝口結舌,一句話也沒得說處。
一天忽報明朝的平西伯有使者到來,多爾袞看罷大驚道:“原來明朝的皇帝已被流賊逼得殉國了!”於是命使者退去,多爾袞便召集親王大臣,把明崇禎殉國、平西伯吳三桂借兵定亂的事對眾人說了一遍。又道:“值此明朝無主的當兒,咱們拿代定國亂為名,乘間以圖明疆,你們意下以為怎樣?”親王大臣齊聲應道:“悉聽王爺處斷!”多爾袞大喜,當即打發吳三桂的使者回去,並吩咐道:“俺此番統兵入關,專為你國驅賊定亂,你可回複吳平西,叫他帶了輕騎來關前迎接俺的大兵就是。”使者叩頭起身,星夜進關來報知三桂。
這裏多爾袞以豫王多鐸為先鋒,肅郡王豪格為先鋒,肅郡王豪格為中隊,留鄭親王齊爾哈朗輔幼主,自己和武英郡王阿濟格,大將扈爾赫等,點起二十萬大兵,辭了太後,浩浩蕩蕩地望關前進發。曉行夜宿,不日到了山海關,前鋒報明軍駐紮關前,多爾袞正要使人探問,早見一隊人馬素服剃發,直奔多爾袞的軍前,正是平西伯吳三桂。當時進營見了多爾袞,三桂自願為大兵前驅,多爾袞便遞一支令箭給三桂,命他帶明軍作為鄉導。三桂奉了令箭,率著所部向前疾進,多爾袞統了清兵隨後進關,一路斬關奪鎖,攻破賊兵城邑,勢入風掃殘雪。看看兵過通州,李自成在京中聞得三桂的大兵已進通州,忙下令收拾起金珠寶物共載七百多車,預備兵敗時逃入陝西,一麵親領賊兵,出京迎敵。兩軍相遇,正在大戰,驀然清兵擁出,李自成的賊兵從未見過這種裝束,一聲呐喊“妖兵來了”,各自拋了戈矛,回身逃命。李自成大敗,退走五六十裏。多爾袞兵不血刃進了北京,又分兵兩萬交給三桂,令追趕賊兵。李自成也恐三桂來追,和牛金星等商議抵禦,恰好三桂人馬趕到,賊兵一見滿洲人馬,回身便走。牛金星大叫:“事已急迫,速棄陳圓圓,以緩吳三桂的追逐!”李自成聽了,還有些戀戀不舍,正護著陳圓圓鞭馬疾馳,被吳三桂趕上,親自帶住陳圓圓的絲韁,李自成得趁勢逃脫。
吳三桂奪得圓圓,便收軍不趕。九王多爾袞聞吳三桂逗留不進,恐他回京有變,急督促三桂統兵西進追賊。這裏多爾袞就在北京定都,並令飛騎出關,迎幼主進關,在北京接位。又命多鐸領大兵進取江南。當多爾袞燕京定都,滿洲親王大臣都疑這大位必是多爾袞自己的了,不期他迎接幼主進關,第一個先俯伏稱臣,他這開國的功勳可就不小了。那時滿漢大臣提議酬功的辦法,漢臣中有知道多爾袞和皇太後曖昧事情的,主張皇太後下嫁給攝政王。這議論一出,漢大學士錢謙益竟上書奏請,多爾袞讀了表章,正合私意,忙進宮和皇太後密議,覺得這辦法很為美滿,於是下旨準奏。好在那班滿洲王公大臣,都不懂得禮節和廉恥的,任聽多爾袞怎樣的做去。哪裏曉得清朝開國,已留下這極大的汙點了。要知太後怎樣下嫁,再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