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士的精魂,站定在蓬島紅樓前;迎麵一座大穹門,便放大膽挨身走進門去。漸漸走近西廂,隻見一洞戶東向,雙扉緊閉;洞上橫額,寫著“王妃太真院”五字。楊道士拔下髻上簪子來,輕輕地叩著洞門,那門“呀”地開了。楊道士看時,見是一個童女,梳著雙鬟,麵貌長得十分秀美,見了楊道士,十分怕羞。不待楊道士開口,便低鬟含笑而入。接著,又出來一個碧衣女侍,開口問楊道士:“仙客從何處來?扣門何事?”
楊道士自稱為大唐太上皇使臣,來尋覓楊娘娘精魂。那碧衣侍女聽了,躊躇半晌,答道:“此處並無楊娘娘,隻有玉妃,現方晝寢;俟妃子醒來稟明,再行奉請。”
楊道士諾諾連聲,隻得在洞門外靜靜地候著。
直到夕陽西下,隻見方才那碧衣侍女出來,隻說得一聲:“玉妃召大唐使臣進見。”
楊道士不敢怠慢,隻躬身短步,隨在侍女身後走去;經過幾處瓊樓玉宇,在一座寢宮庭下。侍女喚聲:“站住!”
楊道士屏息低頭,隻聽得殿上嚦嚦鶯聲,傳問:“上皇安否?”
楊道士在上皇宮中,原見過楊貴妃畫像的;至此,他微微抬頭,見繡幕啟處,上麵坐著一位,竟是楊娘娘。
看她雲裳霞帔,羽扇寶蓋,儀態萬方;左右兩行侍女侍立著,傳下玉妃的話來。楊道士忙叩首奏說:“上皇相思甚苦,特遣方外徽臣,來求娘娘精魂相見。”
玉妃聽了,微微歎息道:“上皇宜自保養。”
便令一絳衣侍女,去取出金釵一股,鈿盒一個;玉妃親自將釵盒折作二份,以一份交與楊道士,令拿去複命:“為我謝太上皇;謹獻此物,證舊好也。”
楊道士得釵鈿,將要起身告辭;忽念此釵鈿恐不足取信於上皇,便求王妃,須有當時一事為他人所不得知者,藉以複命。玉妃聽奏,低頭思索了一會,便徐徐言曰:“憶昔天寶十年,侍萬歲避暑驪山宮,新秋七月,在織女牽牛雙星相見之夜,上皇憑肩指說牛女故事,心有所感,便雙雙拜倒,密密相誓,願生生世世,結為夫婦。
誓畢,吾與上皇執手相看,嗚咽不勝。此事獨上皇知之耳,吾今為此一念,又不得久居於此,當墜塵劫,再與上皇結後緣,或為天,或為人,可得再見,好合如舊日也。今汝以此言複上皇,當能使上皇安慰;且為我寄語太上皇,亦不久於人世,幸當自愛,勿自苦也。”
楊道士聽畢,再拜叩首而出。
急睜眼看時,身在淨室,摸懷袖中,得斷釵半盒,便去獻與上皇。又把玉妃傳言,說個備細。上皇悲道:“朕此生竟無與妃子一麵之緣乎!”
楊道士即奏:“臣尚有小技,可使陛下慰情。”
便向高力士索黃絹一軸,自出袖中筆墨,誦咒嗬氣,仿佛畫一女人像形,如羽士畫符,隻略是人形而已。次日,請上皇齋戒沐浴,入淨室,對黃絹坐定,凝神一誌,默想平日妃子形態,三日夜不休。楊道士滅燭,請上皇再向黃絹詳視,乃真貴妃麵貌也。上皇連呼妃子,不覺大喜。楊道士奏稱:“尚未也,便請備五色帳,設壇室中,虔誠供養。”
又另覓十五六歲聰慧端正的女兒,共二十四人,在室中曼聲唱子建《步虛詞》。
楊道士也在室中禹步誦咒,連焚符篆,又吸煙直嗬像上,又命二十四女兒,一一如法向像上嗬煙。
至黃昏人定時,楊道士與二十四女兒一齊退出,請上皇秉燭獨進帳中去。上皇手中所執之燭,是楊道士用五色石名衡遙者研成細末,與諸藥相和,製成一燭,外畫五色花,稱做還形燭。上皇執還形燭,進帳見楊貴妃,宛然睡在帳中。上皇低聲呼之,貴妃以手拭淚道:“陛下以天下之主,尚不能庇一弱女子,有何麵目再相見乎?沉香亭下七夕之誓,陛下豈忘之乎?”
上皇聽貴妃聲聲悲咽,亦不覺淒然淚下,便再三撫慰。說:“馬嵬之變,是出於不料。”
兩人唧唧噥噥,曲盡綢繆;貴妃又脫臂上玉環,為上皇納臂上。正憐愛時,忽聽晨雞遠唱,楊道士推門入內,高聲奏稱:“天曉宜別矣!”
枕上貴妃忽已不見,上皇亦如夢初醒;急起身出帳,見臂上玉環宛然。
從此上皇心大徹悟,移居大內甘露殿,習避穀練氣之法。
張皇後進櫻桃蔗漿,上皇不食,終日隻玩一紫玉笛,閑吹數聲,便有雙鶴飛下庭心,徘徊不去。一日,上皇對侍兒宮愛說道:“吾奉上帝之命,為元始孔升真人,此去可會妃子矣!”
便命扶入帳中,首才著枕,便已崩矣。一時肅宗皇帝與張皇後齊來哭臨,就中隻謝阿蠻哭之最哀。
玄宗一生多情,寵愛楊妃,豔傳千古;後有詩人白香山,製《長恨歌》一首,曆敘玄宗與貴妃一生事跡,傳誦人口。那歌辭道: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渡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轉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複止,西出都門百餘裏。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麵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合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麵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秋燈挑盡末成眠。
沉沉鍾漏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