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進忠言建寧王自盡 戀癡情李夫人喬裝(2 / 3)

後來李輔國在家中,實在想得這位夫人厲害,便進宮去麵求著張皇後,說要接李夫人回家去,張皇後很愛李夫人,留在宮中,早晚說笑著做著伴兒,因此也舍不得放她出宮去,又想李輔國是一個殘廢的身子,要夫人回家去無用,便又留住了她。李夫人巴不得張皇後這一留,一來也免得遭災;二來也貪與太子多見幾回。後來李輔國再三懇求,張皇後答應留李夫在宮中過了新年回去。這時候正是臘月裏,離新年是有限的日子,李夫人聽了皇後這句話,心中萬分著急;忙悄悄地與太子商量,兩人也想不出一條妙計來。

恰巧這時候天下兵馬副元帥郭子儀回朝,奏陳軍事。此番郭元帥殺敵立功,肅宗皇帝甚是歡喜,特在延曦殿賜見;郭子儀見過聖駕,奏報軍情,說如今大敵已除,惟有史思明孽子史朝義,負隅頑抗,請萬歲爺別遣知兵大臣,與臣協力共討之。

肅宗甚是嘉許,便留郭子儀在殿上領宴;又大賜金帛與隨征諸將。郭子儀領過了宴,謝恩出來,自有當朝一班文武大臣,替他接風洗塵,便是李輔國,也在府中擺下盛大的筵席,又用家伎歌舞勸酒。郭子儀四處應酬,忙了一天,回到行轅中,已是黃昏向盡,便在私堂中休養一會。

正矇矓欲睡,忽家院進來報稱,外麵有一少年官員求見。

郭子儀看這夜靜更深,那賓客來得十分突兀,忙問:“可知來人名姓?問他夤夜求見有何事情?”

家院回說:“那官員隻說有緊急公事,須與元帥商量。小人問他名姓,卻不肯說,隻說你家元帥見了俺,自會認識的。”

郭子儀是一個正直的君子,便也不疑,立命傳見。待那少年官員走進屋子來一看,不覺把郭子儀嚇了一跳,忙回頭喝退家院,上去拜見,口稱千歲。原來這位少年官員,正是當朝的東宮太子。這太子是輕易不出宮門的,如今半夜來此,必有機密事務。

當時郭子儀便上去拉住太子的袍袖,一同進了後院幽密的所在,動問太子的來意。那太子便把近日張皇後勾通李輔國謀廢太子的事體說了,又把建寧王被逼自盡的情形說了,便與郭子儀商量一條免禍之計。郭子儀聽到李輔國專權作惡的情形,也是切齒痛恨,聽到太子問他免禍之計,便低頭半晌。忽然得了一條妙計,說:“今天小臣朝見聖上之時,奏稱賊勢猖獗,求皇上別遣知兵大臣,協力討賊,明日俺去朝見聖上,便把千歲保舉上去,求聖上立拜千歲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率各路人馬,前去討賊。這一來,千歲離了宮廷,也免了許多是非;二來千歲爺手握重兵在外,那張皇後和李輔國也有個懼憚,不敢起謀廢之念。”

太子聽了,也不覺大喜,連說:“妙計,妙計!”

當夜辭退出來,悄悄地回宮去。第二天,郭子儀上朝,便把請太子親自統兵討賊,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話,奏明聖上。肅宗皇帝這幾天聽張皇後在耳根上盡說太子不好之處,如今聽了郭子儀的話,樂得借一件事打發太子出去,免得宮廷之中多鬧意見。當下便準了郭子儀的奏章,立刻下旨,拜太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與副元帥郭子儀統率六路大兵,征討史朝義賊寇。

這史朝義,負固在江淮一帶,聲勢還是十分浩大,兵力也是十分雄厚。肅宗也時時憂慮。

當時太子得了聖旨,便又上一道表章,請調集朔方、西域等軍,大舉出征,以厚兵力。這個話深合肅宗的心意,當下太子一共調齊了二十萬大軍,正待出發;忽然那回紇可汗磨延啜,遣使太子葉護等到唐朝來講和,並率領精兵四千人,來助唐皇殺賊。肅宗大喜,立傳葉護上殿朝見,並令與太子拜為兄弟。

這回紇的兵馬,十分驍勇;唐太子得了他的幫助,聲勢更是浩大起來。在宮中耽擱不久,便要起程。殘太子心中,獨舍不下這個李夫人;便是李夫人在宮中,一聽說太子要統兵出京,一寸芳心,也是難舍難分。況且一到臘盡春回,自己也要出宮回李輔國府中去;從此一別,二人不知何日方得相會,日夜盼望太子來和她敘別。這太子因怕在宮女跟前露出破綻來,便也不敢去見李夫人。但看看分別的日子一天近似一天,李夫人十分焦急,她心中的事,又不好對宮女說得,隻是每日在黃昏人靜的時候,獨自一人,走在庭院裏,花前月下,盼望一回,歎息一回。

這夜正是天上月圓,宮廷寂靜,李夫人也不帶一個宮女,獨自倚欄望月。一陣北風,刮得肌膚生寒,猛覺得衣衫單薄,便欲回到屋中去添衣。遠遠見一個侍女走來,便命她到房中去取一件半臂來添上;那侍女勸李夫人到庭心去步月,李夫人見天心裏果然一片皓月,十分可愛。隻是一個人怯生生的,在這夜靜時候,不敢去得,便命那侍女伴著同行;那侍女隨在身後,默默走去。待走到庭心裏,又說:“那西院裏月台上望月,更是有精神。”

李夫人聽了她的說話,便也從花徑中曲折走去。

走到那月台上,一看,果然見閑階如水,萬籟無聲,當頭一輪滿月,圓圓的分外光明。李夫人看了,想起天上團圞,人間別離的心事,不覺發了一聲長歎。

歎聲未息,猛見那侍女上來,伸著兩臂,把李夫人的纖腰,緊緊抱住,向懷中摟定。李夫人出其不意,十分驚詫;趁著月光向那侍女臉上細細看時,不覺心花怒放,忙把粉龐兒向那侍女的臉兒貼著,兩個身體,和扭股糖兒似的親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