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法門寺迎佛骨 中和殿破私晴(2 / 3)

憲宗雨露遍施,恩愛倍濃,但一人的精力究屬有限,日夜剝削著,漸漸覺得精神不濟起來。那柳泌欲得皇帝的歡心,便暗進房中藥丸,憲宗服下,果然精神抖擻,百戰不疲。憲宗寵愛的妃嬪太多,有了這個,又丟下那個。他如今仗著藥丸之力,便每夜宣召了七八個妃嬪,伴著他尋歡取樂,居然哄得那班美人,個個歡喜,人人開懷。

憲宗見藥有奇驗,愈加把個柳泌看得和神靈一般;又替柳泌在華清宮中建一座煉丹室,每天憲宗陪著柳泌二人,在室中修道煉丹。柳泌拿著金塊石塊,向丹爐中去燒煉著,給憲宗服下。它的精力,十倍於藥丸,頓覺神氣清爽,精神健朗。

郭貴妃知道了,便去朝見皇帝極口勸諫,說金石不合於人體;從來服金石的人,都害及身體,請萬歲屏除金石,另求延年益壽之方。憲宗非但不肯聽貴妃的話,反把那丹爐中煉出來的金石,賞幾塊與貴妃服下。可笑郭貴妃當初勸諫皇上不可服用金石,如今自己卻也服用起來,果然覺得身體清健;從此不但不勸皇上,且和憲宗搶著服用金石。柳泌又奏稱天台山多生靈草,須有道之土,方能尋得;服用靈草,更比服食金石有益,壽至千年。

憲宗聽了,甚是歡喜,便下諭命柳泌做台州刺史,這宮中煉丹燒汞的事,便交托與大通。當時有許多諫議大夫,紛紛上奏章,說曆代從無有任方士為親民之官的;憲宗看了,心中十分不樂。便下諭道:“如今隻煩勞一州的民力,能令人主長生,臣下何竟不樂從耶?”

這幾句話,嚇得人人不敢再開口。

這時宮中隻有一個浮屠大通,他見柳泌在宮中的時候,十分得皇上的信用,自己卻毫無權勢。如今這柳泌不在皇上跟前,無人和他爭權的了。他便慢慢地把佛法去打動皇帝的心。這位憲宗,隻知崇信仙佛,自己心中卻毫無主意。今見大通說佛法無邊,他也十分相信大通和尚。又說鳳翔法門寺塔上,有一節佛指骨留存著,勸憲宗派京師高僧去把佛骨迎進宮來供養著,便能得佛天保佑,萬壽無疆。

憲宗聽從了大通和尚的話,下旨京中各寺院主持僧,隨著欽使大臣,前往鳳翔恭迎佛骨。一時朝中大臣便如醉如狂一般,都隨著和尚去迎佛骨。佛骨到京師之日,真是萬人空巷,男女膜拜的,擁塞道路。

當時獨有一位刑部侍郎韓愈,他是一代大儒,文章泰鬥,看了憲宗皇帝,隻是迷信仙佛,把國家大事丟在腦後,心中便覺萬分難受,便借迎佛骨的事,上了一道奏章。說道:

“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始入中國,上古未嚐有也。昔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皞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其後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史不言其壽;推其年數,當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武王年九十三,穆王在位百年。當其時,佛法未至中國。非因事佛使然也。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舍身施佛,宗廟祭不用牲宰,盡日一食,止於菜果;後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浸滅。事佛來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禪,則議除之;當時美臣識見不遠,不能深究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今陛下令群僧迎佛骨於鳳翔,禦樓以觀,舁入大內,又令諸寺遞加供養;臣雖至愚,必知陛下不惑於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但以豐年之樂,徇人之心,為京都士庶設詭異之觀,戲玩之具耳!安有聖明如陛下,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將謂真心信佛,皆雲天子大聖,猶一心信向,百姓微賤,豈宜更惜身命,遂至灼頂燔指,十百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唯恐後時,老幼奔波,棄其生業。若不即加禁遏,更曆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

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佛本夷狄,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製,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假使其身尚在,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豈宜以入宮禁?乞付有司,投諸水火,斷天下之疑,絕前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固出於尋常萬萬也。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悉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

憲宗這時正迷信佛法,見了韓愈這一疏,不覺大怒,說他褻瀆神佛,當即發下丞相,欲定他死罪。幸得當時丞相裴度,還能主持公道,上書力言,韓愈語雖狂悖,心卻忠懇,宜寬容以開言路。憲宗還是怒不可遏。後經崔群一班大臣,再三求懇,便念在諸位大臣和宰相分上,把韓愈刑部侍郎的官革去,降為潮州刺史。從此憲宗在宮中,終日與僧道為伴,滿朝文武不但沒有人敢勸諫一句,反大家順著皇帝的意旨,從朝到晚,跟著皇帝東也求神,西也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