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太監聽了仇士良的話,便又結合私黨,背著武宗皇帝,在暗地裏做招權納賄的勾當。但武宗卻是一位英明之主,朝廷政事,不論大小,都是親自管理。那太監便是要在暗地裏舞弊,也是無可下手。因此太監們在背地裏商議,欲探聽萬歲爺有什麼嗜好,便設法投其所好,使萬歲爺昏迷在這嗜好之中,便也無暇顧及國家的政事了。後來打聽得萬歲爺酷好杯中之物,眾太監便設法去搜羅各處的名酒。武宗愛酒的名兒,傳至四方,便有那幽州刺史官蘇允中來湊趣兒。他獻上十二壇名酒,又獻一個勸酒的美人兒,一齊送進宮去。
那勸酒美人,原是揚州的娼妓,名小翠的。她不但容貌美麗,更是善於勸酒。每當華筵初張,小翠兒便頓著嬌喉,唱《酒中八仙歌》。每唱一闋,便勸酒一巡。座中的賓客,既貪她的美色,又愛她的嬌喉,便不覺舉杯痛飲。那小翠又藏著滿肚子的新奇酒令兒,屋中十景架上,又滿排列著片籌玉筒。每一筒便是一種酒令,又風雅,又香豔。牙籌上雕著豔雅的詞句,人見了便是不能飲酒的,也由不得鼓動興趣,強飲幾杯,湊湊趣兒。因此一班文人雅士,達官富商,都擁擠在小翠兒的妝閣中,盤桓不忍去。那小翠兒的名氣,一天大似一天。便有那官府大員,常常把她喚進府去,陪伴飲酒。十天八天,不放她出來。
從此小翠兒也不把那班文人商賈,放在眼中,專一巴結達官貴人。每一次坐著香車出行,前呼後擁,招搖過市。如今她索性巴結上了皇帝。武宗雖是一個英明之主,但見了這個如花一般的美人兒,又能歌唱,又能說笑,不由得把這萬歲爺的神魂兒迷住了。當時宮中太監,見把這一位英明的萬歲也捉弄倒了,便大家趁萬歲他昏迷的時候,在暗地裏招權納賄。那武宗得了這個小翠兒,每日伴著在絳雲軒飲酒聽歌,猜拳行令。把個英明天子,灌得酒醉如泥。
當時有一位節度使杜悰,看萬歲如此沉迷不醒,便上了一道奏章,力勸皇上須勵精圖治。此時武宗皇帝因飲酒過量,傷害肺腑,臥病不起,心中深自悔恨,不該好色貪酒。如今讀了杜悰這本奏章,心中萬分悲傷!依著床頭,不住地流淚!無奈肺病一天沉重一天,掙紮到冬天時候,便晏了駕。這時宮中太監的威權,一天大似一天,在武宗皇帝病勢危急的時候,便在宮中秘密會議,欲立太叔光王忱為太子。
說起這光王忱,當初也有一段風流故事,留傳在宮廷間。這光王忱是武宗皇帝的弟弟,憲宗皇帝的少子。光王的母親鄭氏,原是當初丞相李錡的姬人。李錡和憲宗,自幼在東宮,原打夥得很是相投的。有時憲宗還在李錡家中遊玩,自朝至暮,十分快樂!
也忘了回東宮去,便留住在李錡府中。那李錡的內眷,妻妾子女們,也都和憲宗談笑無忌。內中惟有愛姬鄭氏,長得更是美豔出眾,尤其是善於烹調。恰巧這位憲宗皇帝,又是講究飲食的。如今在李錡家中,嚐了美味的酒菜。那李錡也要討好憲宗,便令這愛妾鄭氏,出堂拜見。誰知他二人真是前世的冤孽,一見了麵,便各自生了心。憲宗從此更是在李錡家中走得勤。但此後的來往,與從前大不相同了。從前憲宗到李錡家去,總是覷著李錡在家的時候,兩人吃喝遊玩著,大說大笑,十分親熱。
自從憲宗心中有了鄭氏以後,便覷著李錡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地走去,和鄭氏私會。他是一位東宮太子,又是將來的皇帝,有誰敢去管他的閑事。每次憲宗到李錡家中去,便和鄭氏在花園中,盡情旖旎,徹膽風流。後來也被李錡親自衝破過幾次,李錡心中雖覺得酸溜溜兒似的,萬分難受。但總不肯因兒女之好,壞了君臣的義氣;因此李錡便忍了心頭的痛,索性向憲宗說明,把這個愛姬奉贈與憲宗。
憲宗大喜,把這鄭氏娶進宮去,不上半年工夫,便生下這光王忱。待憲宗即位以後,因寵愛鄭氏,也便寵愛這位光王。
無奈這光王,因他母親在驚恐羞恥時所生的,自幼便有幾分呆氣。又是生性十分殘刻,宮中諸王子,都不和光王親愛,在背地裏說他是私生子。憲宗見他不理於眾口,隻得立文宗為太子。
這光王見自己不能得勢便也在宮中安分靜守。直守了十多年,忽然又得時起來。原來光王平日在宮中,與一班太監甚是聯絡。
宮中太監,都稱他作太叔。在武宗時候,太叔的權勢很大。在宮中人人尊敬他;因此一班太監,都要仗著太叔的勢力,植黨營私。那太叔也漸漸地起了野心。更有他母親鄭太妃,在一旁竭力攛掇著各太監,擁戴光王。又許各太監將來事成以後,給他許多好處。那太監們在宮中密議,聯合外麵大臣,矯皇帝詔旨,說皇子年幼,立光王為皇太叔,權當軍國政事。待武宗晏駕以後,太叔居然高坐朝堂,裁決庶事。所理國事,都井井有條,文武百官十分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