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1 / 3)

畢方集團在晏江市的研發產業園區地處城市東北角的開發新區,是數個重點項目研發中心的主基地。不同於總部位於市中心的寸土寸金,這裏相對地廣人稀,到了晚間,夜色冷得清透,可以看到天邊的星光。

鍾酉酉過來報道當天,研發組內一位高工同她做對接。被領著一踏入實驗室,便明顯感受到區別於總部研發中心辦公區的氛圍。這裏機器發出的規律嗡鳴聲,音量雖低,卻不容忽視,加上不遠處陳列得滿滿當當的樣機與控製設備,真正是機器的存在感大於人的地方。

“園區這邊的工作比起總部那邊會簡單一些,就是研發本身。在總部上班你可能還得照顧到人事內耗,說實話挺拉扯精力,這邊不一樣,大家每天就忙著盯模型,沒那麼多心思整那些亂七八糟的。”負責對接的是一位吳姓的年逾不惑的中年人,格子衫裏套一件灰色裏衣,很典型的外界眼中工程師的打扮,說起話來也直來直往,“不過這邊研發任務也會相對重一些。但總的來說,咱們控製這塊在LUR項目中雖然重要,但又不是太重要,所以工作上心就行,壓力也不用太大。”

鍾酉酉眉毛籠起:“不是太重要?”

“就是字麵意思。估計你在總部也能隱約感覺到,咱們控製這塊難度雖然不低,但一直都不算LUR項目的最高優先級,樓上核心零部件他們才是。”吳工順手指了指樓上方向,“平時一般也還好,就是偶爾會感受到落差。比方說上回我們跟他們一塊提需求,最後他們提的基本都核準過了,咱們這邊隻給批下來一半不到。而且前些天不是還從咱們這邊往他們那裏調過人麼?說起這些,前兩天我們又跟他們同時提了一波需求,也不知道這回能給咱們這分配下來多少。”

想起曾經從李闕那裏反複聽過的兩組差別待遇,鍾酉酉沉默地沒有做聲。

吳工又講了講組內人員情況和項目進度,接著道:“咱們這邊不太有年底中期審核的壓力,所以一般就是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其他倒還好,就是優化控製這塊,雖說屬於核心問題,但因為算法模型太複雜,現在還遠不能達到項目要求的實時運算,再加上原先負責的那兩個高工又一個離職一個調職,這塊目前基本就是荒廢狀態。但你剛來,也不用管這些,就先跟著張工熟悉下運動學和動力學相關……”

不等他說完,鍾酉酉直接開口:“我想先嚐試研究一下您所說的優化控製算法,可以嗎?”

對方啞然看向她。片刻後說:“我這麼安排是為了你好。”

“你剛來,還不知道情況。優化控製算法要是能做出來,那當然是一步登天,往小了說,直接就能讓你升高工,往大了說,你甚至能在業內立足。但前提也得是能做得出來。之前咱們這跟你一樣雄心壯誌想吃螃蟹的也不是少數,個個可比你經驗老辣,還都是海外讀博回來的,人人都覺得自己厲害得不行,誰的意見都不聽,最後還不是無一例外做不出來,有的連心態都崩了,否則你以為那倆高工為什麼會走?我勸你最好是慢慢來,年紀輕輕不要想著一口吃成胖子,算法工程師這個職位國內目前還相對稀缺,咱們這內部競爭不大,以後有的是機會給你表現。”

一番話雖直接,卻也客觀中肯。鍾酉酉默默聽完,最後仍舊道:“很感謝您能和我指明利害。但是相關資料我之前已經看過一部分,還是想嚐試一下,可以嗎?”

吳工的臉色明顯變得不大好看。最後冷淡道:“隨你吧。該說的我都已經說了,你自己心裏有數就行。我去向主管請示。”

說完沒再說別的,直接轉身走了。

臨近中午,吳工從主管那裏回來後,就將一堆資料交到了鍾酉酉手上。

不同於上午剛交接時候的耳提麵命,這次他隻語氣平平地講了兩句大概,很快就結束了對話。看得出來他心有不快,且與上午鍾酉酉的回應有關,明顯認為她好高騖遠,想法浮躁不切實際,見勸說無用,便索性放任自流。鍾酉酉並非沒有察覺到其中變化,甚而可以說她向來敏感,十分輕易便能捕捉到異樣,隻是同時卻也拙於表達,一時站在原地有些無措,又見吳工很快被叫去開會,隻得先回了工位。

當天下午直至次日清晨,鍾酉酉一直都待在實驗室裏。

第二天一早,張工本來要摸鑰匙開門,一擰把手察覺裏麵沒關,再推門看到鍾酉酉時略有吃驚:“你來這麼早?”

可隨即看到她手頭的稿紙已經堆成一小遝,上麵的筆記也滿滿當當,張工的吃驚又變作為大吃一驚:“你昨晚上沒走?沒回宿舍睡覺,一直就在這加班呢?”

鍾酉酉還沉浸在複雜的算法邏輯裏麵,半晌才反應過來點了點頭。

“到底是年輕人啊,能拚能熬夜。”張工嘖嘖感慨,又說,“吃早飯沒有?我這有牛奶和麵包,分你點?”

兩人說話間吳工跟另一位同事也走進來,見到鍾酉酉桌上鋪張大開的紙張,也是齊齊一愣。吳工反應過來,問:“把算法都看完了?”

鍾酉酉頓了頓。“還沒有。”

不同於其他項目中可能會時常用到算法工具包,LUR項目作為畢方自主產業化之路的重點研發項目,目標任務高到嚴苛,基本從頭到尾都是在自己造輪子,能用得上工具包的地方極少。且這些由之前編程人員編寫的算法語言長而複雜,單是理解其中的思維邏輯就十分燒腦,鍾酉酉昨晚看到腦仁都在隱隱發熱,神經元被調動起來之後根本不困,索性就在實驗室裏待了一夜。

隻是即便加了一夜的班,進度條依然漫長。優化控製算法的真正複雜程度,比她想象得還要棘手。

張工一邊泡茶一邊笑道:“吳工你這話問得,誰能一晚上就把天書給看完啊?去年老王剛接手的時候,我記得他光理解算法就花了一周多吧,後來調職的時候頭發都白了一層,沒開玩笑,這是真事兒。所以小鍾啊,你負責的這塊特磨人,下回別熬夜了,不值當的,不急在一時。”

“話也不是這麼說。”另一個同事一邊泡美式速溶一邊笑著說,“你不能打擊小姑娘的工作熱情不是。”

“我沒打擊啊,我是在陳述事實。”張工道,“研發說白了就是一個圓,從失敗的起點出發,再回到失敗的終點。她前期投入太狠了,容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你想想辛辛苦苦種下一百畝麥子,到頭發現什麼都沒種出來時的那種落差,那可不就成第二個老王了。”

另一個同事點點頭:“這話倒也有道理。”

“研發確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你就拿凱庫勒做夢做出來一個苯環結構來說,那前提也得是之前日思夜想積累了足夠多經驗,才夢得到嘛。所以說細水長流不是壞事。再說你這麼拚,讓我們怎麼辦,像是我們上班多不用心似的。”同事一邊說一邊拿起一張鍾酉酉徒手畫的圖示草稿,想起什麼來,又補充,“對了,你剛上手,要是有什麼不懂的,不妨多問問吳工,比自己悟道要快。吳工本職雖然不是這方麵,但之前也做過一段研究,咱們這裏就數他涉獵最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