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應欽瞟了她一眼:“都說了隻有曆代皇帝才能知道,朕怎麼能告訴你?”
朱榆臉色一淡。
“不過你無須擔心,朱姓子孫凋敝,朕既答應了你,便不會虧待你!”朱應欽上前幾步,拍了拍她的肩膀,“朕與臣民蝸居此處六百年,對外麵世界了解甚少,需要仰仗你的地方還有很多,希望你盡心竭力,不負朕的期望。”
如果是一般臣子,現在應該要跪下來磕頭表忠心了,但朱榆依舊沉浸在對寶藏的幻想裏,竟一時反應不過來。
擺了姿勢等不到跪恩的朱應欽覺得有些無趣,咳嗽一聲掩飾尷尬:“山穀的出口在哪裏,你可還記得?”
朱榆回過神來,點點頭道:“記得,就在水潭上方四五米高的山壁上,被爬山虎擋住了。那個洞口極為狹窄,隻容一人彎腰爬行。”
朱應欽聽得皺眉,彎腰爬行,這不是鑽狗洞嗎,實在有損他的顏麵。
朱榆又說:“而且我是從外麵的山上掉下來的,還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回去的地方,我們如果要出去的話,必須先準備好足夠的食物。”
朱應欽點頭道:“三日後朕便為你舉行冊封儀式,至於出穀之事,還需召集大臣們從長計議。”
“陛下,臣找到那個出口了,已派遣三個士兵出去探查過,果然通向山外!”風將軍一大早就興衝衝地跑到禦書房報告,得到這個消息的大臣們都沸騰了,一個個老淚縱橫,向著祖墳的方向跪下磕頭。
朱應欽也是難忍激動,但為了維持形象還是繃住了,他麵帶微笑,接受百官情真意切的朝拜。
“吾皇天命所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在王丞相的帶領下,官員們跪地山呼,整齊響亮。
朱應欽覺得明天前所未有的光明。
“朕今日召集諸位,除了這件事,還有另外一件重要之事要宣布。”朱應欽說,“朕決定封朱榆為晉王。”
禮部尚書劉任光皺眉道:“朱榆是個女子,豈有女子封王之理?”
朱應欽抬手道:“非常之事,非常之人,不可常理度之。我等六百年未曾踏足山外,是朱榆為我們帶來出穀的希望,如此便是一大功勞。再者,我等出穀之後對外界一無所知,也需要朱榆為我們從中斡旋,需要用到她的地方還有很多。第三,她雖然是燕賊之後,但到底也是太祖的子孫,同宗同源,封王也無不可。”
朱應欽一席話說得眾大臣無話可說。
“朕已讓人下去準備冊封大典,兩日後便召集全國子民宣布此事。”朱應欽說完,又看向風將軍,“風將軍先派出一支小隊出穀打探前路,朕聽晉王說她也是從高處跌落,能否回去還未可知。”
“陛下放心,臣今日一早便已派出一支鷹揚軍精銳部隊探路!”風將軍揚聲道。
“甚好。”朱應欽滿意點頭,“這兩日,風將軍和王丞相便多向晉王打聽外界事物,做好出山的準備。李天師,你算一個良辰吉日。”
朱應欽站起身來,澄亮的目光看向門外的青山,甚至越過青山看向了更遠的遠方。
“大明,我們回來了!”
“外麵的世界很危險的,你們出去之前得先學會這些。”朱榆認真地說,“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本禮貌。”
“禮貌?”風將軍皺眉,他懷疑朱榆在耍他。
“對,不這麼做很容易被打的。”朱榆緩緩示範,“來,先握個手。”
風將軍臉上一紅,說什麼都不幹:“不行!男女授受不親!”
他奉旨來向朱榆了解外麵的世界,朱榆想了一會兒,說要教他生存之道,怎麼與人相處,他聽著覺得有道理,結果朱榆跟他說,現在人人平等,跪禮是封建糟粕被淘汰了,不能讓別人跪,也不用跪別人,現在流行的是握手禮。
朱榆說:“你不肯和我握手,那和王丞相握手吧。”
王丞相看了一眼風將軍的大手,臉上表情非常僵硬。
朱榆拉了兩個人的手腕,“握手,微微彎腰,麵帶微笑,說你好。”
風將軍和王丞相像摸著一坨狗屎一樣露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說:“你好。”
朱榆點點頭:“多練幾次就熟練了。”
風將軍閃電般地抽回手,瞪著眼睛說:“還要多練幾次?”
他覺得手快爛掉了!
王丞相臉色黑得像鍋底:“老夫覺得不必了。”
朱榆輕笑道:“我也是奉旨教你們,學不學在你們,如果你們不願意學禮節,那我教教你們常識?”
王丞相打斷她:“晉王殿下,我等來此處,想知道的不是這些。”
“不然是什麼?”朱榆問道。
“我想知道的是兵馬幾何!國庫幾何!百姓數量幾何!”王丞相目光炯炯地盯著她。
朱榆略一沉吟:要是告訴他們實情,會不會嚇到他們,然後放棄複國了,把寶藏也藏起來不肯說了?
“這個……我也隻是一介平民,知道的不多……”朱榆想了想,說,“但是這些東西都查得到,隻要我們能找到辦法回去,我就能把這些資料找來給你。”
王丞相聽了有些失望,但還是點頭了。“你既然是太祖子孫,應當知道朱姓後裔的聚集之地吧,待我們出穀之後,便召集他們過來拜見陛下。”
朱榆幹笑兩聲:“那到時候我想辦法去說說。”
說說是不可能的,估計會被當成神經病吧。
封王大典那一日很快到來,春娘、素娘捧著連夜趕製出來的錦衣華服幫朱榆穿著打扮。她的頭發比之前長了幾分,整整齊齊地梳起,用發冠固定在頭上。玄衣長袍襯得她高大英氣,狹長的鳳眸顧盼流轉間風流雅致,看得兩個小姑娘心髒怦怦亂跳。
“晉王殿下真英俊。”春娘臉蛋紅紅地說了一句。
朱榆覺得有些好笑,又有些新奇,她拿出手機打開照相功能,然後拿給春娘,“幫我拍張全身照,我喊一二三,你按下這裏。”
春娘這幾日沒少見她擺弄手機,因此也不覺得稀奇,配合地幫朱榆拍了好幾張照片。
朱榆看著照片,覺得自己沒投胎成男人真是可惜了。
時辰將至,朱榆在春娘、素娘的帶領下來到宮門口,群臣見了紛紛抬手恭賀,過不多時,朱應欽也來了。
“微臣參見陛下!”臣子們呼啦啦跪了一地。
朱榆得了特許不用跪拜,朝朱應欽笑了笑說:“早上好!”
禮部尚書額角抽了抽,禦史大夫恨不得上前罵人——無法無天,無法無天啊!
朱應欽卻不以為意,多日相處他早已習慣了朱榆的做派,倒是朱榆今日親王的打扮讓他眼前一亮,不由得微微點頭讚賞道:“晉王真是一表人才。”
“過獎過獎。”朱榆學著古人的樣子抱拳自謙。
封王大典在太廟舉行,太廟外早已搭起了四米高的台子,全國百姓——也就是三千多人,都被聚集到了台下見證這一隆重的典禮。
福子手捧詔書,奉天承運,好詞好句將朱榆誇了一番,然後朱應欽上前,將親王寶印授予朱榆,朱榆躬身接過,謝過皇恩,然後受臣民恭賀,最後祭告先祖,儀式便算完成。
封王事小,真正的大事,是出穀。
朱應欽緩緩走到台前,在他溫和的目光中,周圍聲音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身上。
“六百年前,燕王謀逆,朕的先祖,與你們的先祖一同逃亡至此。六百年間,我們守望相助,繁衍生息,在此生根,創立了世外桃源。我大明曆代帝王,雖困居深山,但不敢有一日懈怠,勵精圖治,不求功業千秋,但求百姓富足無憂,如此,方無愧當日追隨的三百六十位鷹揚軍先賢!今日聚集在此的,是朕的三千六百八十六位子民,朕記得你們每個人的名字,你們都是忠賢之後,義勇無雙!”
朱應欽說到此處,底下百姓已是感動不已,熱淚盈眶了,幾位老臣也是紅了眼眶微微哽咽。
“六百年了,我們想盡辦法都找不到出穀之法,直到數日之前,晉王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希望。晉王朱榆,亦是太祖之後,她得太祖托夢,找到此處,帶領我們出穀,這就是天意,天意讓我們離開此地,重建大明!”
百姓狂呼:“陛下天命所歸!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榆隻能說朱應欽真能扯,果然政客都不能信。
朱應欽深吸一口氣:“晉王說,大明已經亡了,亡於女真人之手,建立了新的政權,國號清。大明亡了嗎?不!大明沒有亡!朕還在,大明人還在,大明就沒有亡!太祖引導我們出山,就是要我們恢複山河,光複大明!朕的鷹揚軍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