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誌者事竟成。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自從李亞仙刺目勸學之後,鄭元和受到了大大的激勵,決心刻苦攻讀,求取功名。從那以後,他就與亞仙分室而居,排除了一切雜念,也不要伴讀地一頭紮進書文中去了。
亞仙的左眼,經過老郎中的精心調治,雖然傷口愈合了,也不疼痛了,但卻失明,成了個獨眼龍了。亞仙不後悔,也不傷心,與銀箏一起,精心地安排好元和的衣食起居,讓他再不為任何事情分心。
鄭元和變成了個蛀書蟲。他把個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念得來滾瓜爛熟並且融彙貫通,把個策對文章和應製詩做了一篇又一篇,努力作到考官任出一題,都能按題揮筆,文情並茂。
考期到了。鄭元和離開東關平康裏,搬進城中的高升客店。以便就近應考,熊店主熱情地歡迎他住下,告知他老妻已去世了。那年自已不在家時,老妻在他重病中趕他出店太不應該,從而向元和賠禮道歉。鄭元和一笑置之,大方地表示,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它了。熊店主用最好的客房,最好的被褥,最好的夥食來接待鄭元和,籍此為亡妻贖回一點過失。
考場設在全國最高學府的國子監裏,非常肅靜和莊嚴。處處都有士兵嚴加看守。崔尚書是主考官,邁著個大方步,在秋日的陽光下往來巡視著監考。考生們各處一室,門上還有竹簾遮蓋。
鄭元和從容地展開考卷,所有的考題均為早已熟悉的內容,所以,略加考慮以後,就成竹在胸地揮毫作答。策對文章題目為《論治國方略》。這是發揮題,必須熟知曆史,了解當代國情民情。鄭元和為此早作了準備,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打好了腹稿,提起筆來洋洋灑地寫出了一篇文。文中既指出了當今時弊,借鑒了古代治國的得失,又提出了新的獎勵農耕,廣設學堂,發展商市等等富民強國之策。對答完了,他又從頭默讀與檢查了一遍,發覺沒有任何錯字與錯意,而且書法工整,卷麵整潔。這才高高興興地前去交卷。
五天後,鄭元和的考卷被主考官崔尚書,從眾多的考卷中沙裏淘金地發現和選中,二次又參加殿試。
大明宮金碧輝煌的金鑾寶殿上,麵對身著龍冠龍袍的當今皇帝的親口麵試,鄭元和不卑不亢,口若懸河,對答如流,沒有一個提問能夠難到。皇帝見其人有人才,文有文才,口有口才,龍心大悅地感到衆唐盛世又發現了一個棟粱之材,禦筆在龍書案上,欽點鄭元和進士及第,頭名狀元。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大紅喜報送到了高升客店。熊店主向新科狀元道喜。鄭元和身穿大紅官服,腰圍玉帶,腳穿厚底朝靴,帶翅紗帽上左右插有兩朵宮花。他被一隊士兵簇擁著去打馬遊街。前有兩人高舉“肅靜”“回避”方牌。另有兩人手執銅鑼和鑼捶鳴鑼幵道。在秋日陽光的照射下,好不風光,好不得意。長安城萬人空巷地爭相一睹新科狀元的豐采。這中間就有劉阿大和吳二才。二人心中的高興勁是不言而喻的。手中的呱暾板歡樂地揮動了起來,說唱了很多吉利話,表示慶賀。
遊街完畢,郟元和被從人送進皇帝禦賜的狀元府安息。府第的豪華與崔尚書府不相上下。當晚,長安城久旱之後,下起了小雨。空氣變得清新而濕潤。
第二天早點過後,鄭元和改乘八人大轎,冒雨去崔尚書府麵謝恩師,在有著石獅子把門的朱漆大門前鄭元和落下了官轎。轎簾掀開,迎接他的人竟然是來興。三年多沒見,來興長高了不少,嘴上有了毛絨絨的胡子,完全是個大人模樣了。來興對著舊主人作揖打恭地說:“恭喜狀元公,賀喜狀元公。常州的老爺老夫人知道了,不知會有多高興啊!”
鄭元和想起來興在自己落難時的贈衣和贈錢,心存感激地說來興,本官有今天,也忘不了你的滴水之恩。我想把你贖回來,你可願意?”
“願意!願意!衣服是新的好,人是舊的好嘛!”來興高興得連連點頭小的,我早就盼望這一天了。”
“好,你快去通報吧!”
來興進去了一會兒,長胡子的崔尚書就官衣官帽地出堂降階相迎。他笑容滿麵地雙手打躬恭喜恭喜!
二人手拉手地進人了富麗堂皇的大客廳,分賓主坐下。來興指使丫環送上兩杯熱茶後退下。
鄭元和很謙恭地說多謝恩師提攜,晚生感恩不盡,今日特意登門麵謝!”
崔尚書習慣地手理著胸前的長須,笑容滿麵地說:“哪裏哪裏,老夫是為國選才。狀元公一篇策對,洋洋萬言,字字珠璣,頭頭是道,滿篇宏論,可謂有的放矢,切實可行。深得全體考官讚許,還蒙聖上禦覽,親筆批了一個大大的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