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液壓係統(1 / 3)

“起初我就有這種擔心,渦槳發動機動力經過兩次的調整,可能是出於成本控製設計的原因,發動機的功率沒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發動機的效率提升了,直白一點說,即便現在發動機的功率下降。反而比之前大功率的發動機效率要高,給飛機提供的推力爬行力更大!我總覺得有點不靠譜。”

周旭東不在身邊,楊康前天給周旭東打個電話,周旭東又生病住院了,眼下也隻能跟劉海洋說。

劉海洋全權代表周旭東,盡管渦槳發動機提供動力,不一定真的不足,還不一定是事實,可明天就要進行發動機空載實驗,有些事情提前知道相互之間通氣還是非常重要,這樣便於在實驗現場協調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楊康說出了心中的疑慮,“鯤龍的設計圖紙更改過很多次,最後又引用修正常數的概念,最後定稿鯤龍的實際尺寸和重量,飛行載重,要比之前的大很多,渦槳發動機工藝沒有任何提升,反而有所下降,說是在這幾年的時間,發動機的效率得到明顯提高,他們突破了技術壁壘。”

這是一個很嚴肅甚至很嚴重的問題,劉海洋不覺得發動機提供生產方會犯這種小兒科一樣的錯誤,“發動機的功能參數說明書銘牌,您看了嗎?”

劉海洋問得更為直接,畢竟這個發動機能提供多大的旋轉力矩,產生效率是多大,說明書和介紹銘牌上,都會詳細標明,而且誤差往往都在千分之三之內,這是行業技術規範,發動機製造方麵要求肯定會更嚴格。

“這些東西我倒是都看了,確實能符合鯤龍的飛行要求,可我總覺得心裏麵不踏實,換一個功率大點的發動機,難道僅僅是通過技術層麵的指標考慮?我真的是有點不懂。”

渦槳發動機是劉海洋親自跟廠方協調過好多次的,最後定下來的,劉海洋還親自去了工廠好幾次了,不過這是幾年前的方案了,發動機生產設計有技術革新完全能說得過去,隻要能達到標準的要求就可以。

“嗯,可能是多方麵的綜合考慮吧,不僅僅是從經濟指標方麵!功率更大的發動機可能重量更大,兩台渦槳發動機安裝在鯤龍上,重量也是一個必須要考慮進去的因素呀,這會加大鯤龍起飛脫離地麵的難度,鯤龍在飛行過程中油耗也會增加,油耗增加意味著有效的航行裏程會縮短,這是一個很長期性的工作,我想他們應該是綜合考量之後的結果。”劉海洋覺得渦槳發動機的生產廠家肯定也是基本上跟他的想法很相似。

“這一點我倒是也考慮了,不過渦槳發動機生產廠家的技術有人跟我說,如果空做實驗,數據指標不達標可以換一個功率更大的,他們有備選方案,這我就有點弄不明白了!”楊康皺了皺眉頭,臉色難看地說,“既然這樣幹嘛還鬧什麼備選方案,直接把大功率的發動機拿上來不就行了!”

“鯤龍的事情,跟其他的飛機可不一樣呀!這可是我們第一架大型水陸兩棲滅火救援飛機,絕對不能出什麼亂呀!這麼多年,各個環節都是一次性通關,從來沒有返工過,別到了最後關鍵時刻掉鏈子,那我們的臉往哪放啊!”

“楊總的心情我理解,不過應該沒什麼問題!他們既然敢那麼做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再說,咱們還是要進行發動機空載試驗,這也是一次篩選過濾。發動機在出廠之時你做過非常多的實驗,所以楊總把心放在肚子裏,空載實驗,可能做的時間要長一點,但問題不大。”

劉海洋本來信心滿滿,沒什麼壓力,現在周旭東又不在身邊,楊康經理這麼一說,把劉海洋弄得也挺緊張。

“但願吧!”

“真是不好意思,這麼晚還打擾你。其實我想打電話,感覺打電話不如當麵說得清楚,正好我也順路過來這邊!”楊康非常抱歉,現在已經是深夜了。

“楊經理太客氣了,咱們加班加點通宵幹活都是家常便飯,您啊也是非常認真負責?我看這鯤龍什麼時候不落地首飛成功,你心裏永遠也不踏實。”劉海洋看得出來,楊康是一個非常認真負責的人,跟周旭東老師的性格也很相似,

“哎呀,你還別說,在之前我一點也沒感受到壓力,這越接近,鯤龍陸的首飛,我的心裏越不踏實,正好周旭東也不在!我的心裏還真的有點擔心。”

楊康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慮也舒服多了,沒有那麼難受,今天他也得到一個消息,馮雪敏在鯤龍完成陸地首飛之後進行工作交接,很可能就要去國外進行為期三年的進修技術理論學習,主攻方向自然是航電係統方麵,這一次國內的整個航空係統費了很大的周折,又有很多資源關係,又跟上級部門申請了很多經費來把這件事情推行下去,如果沒有鯤龍AG600可能就沒有這一次的學習了。

楊康看著劉海洋,忽然間說,“國外進修學習三年的事情你不知道嗎?”

楊康覺得劉海洋這麼傑出的複合型人才也應該,參加這次人才培訓計劃才對。

不過這一次國外培訓,采取的是上級部門直接選拔的方式,很多下級部門根本無權插手。

“我倒是聽說過!”劉海洋略顯疲態,“上級部門直接選拔人才,屬於點對點,選拔考核,關鍵是選拔的直接標準,最起碼是應該是博士,像我這個研究生還差一步呀。”

劉海洋間接委婉地表達了惋惜,“看來我還得用功讀書才行,去國外的機會太難得了,三年時間,學成歸來,為祖國效力,個人事業也能得到發展提升是一舉兩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