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微一笑,道:“在下性喜遊曆四方,之前在河東解良遊曆時,曾聽聞二位兄台之名,文遠兄與伏義兄具是當世將才也!”

聽我這麼說,張遼和高順才恍然大悟,對我的誇獎,連道不敢當。“嘿嘿,去你的不敢當,到我手裏,你就得敢當,不當就讓你當小兵,看你敢當不敢當。”我心裏YY著,卻拱手曰:“文遠、伏義太謙虛了,快快請坐。”

“既如此,叨擾三位兄台了。”張遼和高順也不再客氣,和我們坐在了一起。

坐下後,張遼問曰:“還不知三位兄台高姓大名?”我一拍頭,連忙道:“哎呀,看我,一高興竟忘記了,文遠與伏義萬勿見怪。”“不敢,不敢。”(又來了)

我笑道:“在下姓呂名霸,字威國,常山真定人氏,這兩位,一是荀彧荀文若,一是郭嘉郭奉孝,與在下路上偶遇,因惺惺相惜,故結伴而行。”荀彧和郭嘉連忙對張遼、高順相互問候。

都認識了之後,我對張遼問曰:“不知文遠兄與伏義兄意欲何往啊?”張遼和高順與我一見如故,十分投緣,於是也沒有隱瞞,道:“實不相瞞,我二人因家鄉遭遇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因食不果腹,不想餓死,故欲尋一明主,投其帳下,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噢?”聽張遼這麼一說,我心裏那個高興啊!既然他們這麼說,那就是還沒在任何人手底下當差,既然如此,我此時不收了他們,還更待何時。於是我故意問曰:“不知文遠、伏義所知,可有明主呼?”

張遼和高順心裏納悶,不知道我為什麼會問他們這個問題,但見我雙目灼灼的看著他們,張遼不及細想,張口道:“久聞並州刺史丁原忠心為國,兵強馬壯,欲投之。”

我微微一笑,道:“丁刺史雖忠心為國,兵強馬壯,然其手下有一人,名曰呂布,此人狼子野心,貪財好色,久必不甘於人下,如果有人許以重金厚祿,丁建陽早晚必受其害。”

我的話方一出口,不但是張遼、高順,就連荀彧和郭嘉都是雙目大睜,對我的評說驚訝萬分。

郭嘉曰:“主……公子如何得知呂布此人?莫非公子神人呼?”

我老臉一紅,我哪裏是什麼神人,還不是三國演義看多了,但這話我可不敢說,隻是微微一笑,故做神秘曰:“吾早年好遊,故曾識得呂布此人,如若生平治世,呂布此人還可堪大用,然,我觀天下亂像已生,漢室氣數將盡,以呂布此等反複小人,收之必是隱患,除非此人之主在各方麵都可壓他一籌,否則欲成大事,必殺呂布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