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品 漣漪(1 / 3)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浪淘沙令︾

【壹】

初初。

她,不過是前朝孫太後身邊的掌衣宮女。本為罪臣之女,四歲入宮,到21歲還是一名普通的宮女。

而他,不過是個被廢棄的皇太子,年紀稚幼,父王被宦官慫恿,禦駕親征,在對蒙古人的戰爭中被俘虜;叔父在位時,他便成了這禁宮冷苑裏受人欺淩的小囚犯。

21歲的她,還不是日後心機深沉的模樣,孫太後也是喜她素來聰明機警處事周全,才派她來照應這孤苦無依的小皇孫。

當21歲的她,牽起二歲孩童柔軟的小手,衣食住行,處處護他周全。那時刻入對方眼底的眼光,或許是寒寂深宮裏為數不多的溫暖。

我相信那時的萬貞兒還沒有心機和遠見預見到將來會發生“南宮之變”,不知英宗會複位,不知這被自己嗬護照料的小孩朱見深有朝一日會即位成為大明朝的天子。而她一生的命運早已與懷中這小小幼童休戚相關,他日,會因他的尊榮而柳暗花明。

在那時,她待他的好,是責任,卻不是義務。這後宮之中趨炎附勢的多了去,她大可以陽奉陰違。在那時,她待他的好,是全無功利的,是少女的慈悲,是母性的照料。

代宗廢朱見深為沂王,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朱見深遷出東宮,幽居別處,四周都是代宗的耳目,死亡的威脅時時刻刻如影隨形。這樣絕望的境地裏,多少人對朱見深冷眼相待橫加欺淩,避之唯恐不及,隻有萬貞兒不離不棄地守著他。

朝夕相處,形影不離。景泰年間的那些患難歲月,不知多少次,在朱見深需要被保護的時候,在他脆弱無助的時候,她總是及時出現在他麵前,替他化解災厄。給他鼓勵,給他嗬護。有時候她帶來的,是一件衣物,有時是一塊甜糕,而有時,隻是一個擁抱,抬手抹去他的淚水。

她是他的玩伴、姐姐、守護神。不知從何時起,在朱見深的心裏,他對萬貞兒的感情漸漸有了愛情的意味。

彼時。這年方少艾的女子,是他陰暗童年的一抹豔陽,無盡春光。每天見到她,成為他的期待和熱望。再沒有比萬貞兒更讓他安心信賴的人,患難所鑄就的情感甚至超越了生養他的父母。她帶給他的感覺太美好,太真實,不可取代。終此一生,他寧願自欺欺人都不願破壞她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寧願執著地認定,她是一個潔如冰雪,皎如月光的女子。

日複一日走過天街、永巷,這紫禁城大得仿佛沒有邊際,卻亦隻是枯燥的重複。這紅牆黃瓦的宮苑,住著如此多的如花美眷,在白雪寒鴉中渡盡了流年。華美的宮闕,沒有一座是屬於萬貞兒的安身之所。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那些女子經曆過盛世榮華,見證過恩愛,多少還有閑話先朝韻事的資本。而她的青春,仿佛還沒有來得及開始,還沒來得及感傷,就倏忽不見。沒有人比萬貞兒更能感受這滿目繁華背後的淒清。

他的父親終於重登帝位,他又成為那萬人之上的皇太子。天順八年(1454年),英宗薨逝,太子朱見深即位,是為明憲宗。

朱見深即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冊立萬貞兒為後。這是他給予她的許諾,亦是他內心真正的願望。老朱家的孩子多半不癡情,一旦癡情起來又執拗得要命。朱見深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對待萬貞兒的態度上,性格優柔的他充分運用了帝王的權威,捍衛自己的感情,絕不退卻,絕不動搖。縱使普天下的人都不理解他為何迷戀一個大自己十九歲的女人,他依然選擇不棄不離,愛她到死。

在滿朝文武和憲宗生母周太後的強烈反對和幹涉下,朱見深被迫退讓,立英宗生前所選的淑女吳氏為後,作為交換條件,萬貞兒被立為貴妃。

明朝的曆史上,再難見這樣一步登天的例子,由宮女(掌衣)晉升為貴妃,並且獨霸後宮,長寵不衰。

明朝的宮女是很寒微的。終身不得出宮,年老的宮女全被禁錮於浣衣局。為防宮人泄露宮中之事,嚴禁宮外之人為宮女傳遞物品或書信。一旦犯禁,以死罪論處。

清朝的宮女在宮中服役到一定年限(25歲),即可離宮,自行嫁娶,如果皇帝和各宮主位還要留用的話,一般到35歲也可離宮,自行嫁聘。因清朝宮女是八旗子女選出,清宮對她們的保護相對到位,不單是宦官,即使是後宮主位的妃嬪們也不能輕易責罰隨意毆打,致死的情況更是不多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曾發生過淳妃因責打宮女致死一事被降為嬪。此事若發生在明代,根本不值一提,而乾隆特下上諭:“前此妃、嬪內,間有性氣不好,痛毆婢女,致令情急輕生者,將該妃降為嬪。”淳妃為乾隆最寵愛之固倫和孝公主的生母,此番處罰不可謂不重。

在清朝,內廷的妃嬪因處罰宮女失當而被處罰的,不在少數。相比之下,明朝偶因小過,被責打杖斃的宮女比比皆是,根本無人問津。她們就像這宮牆夾縫中的野花,開謝零落,無人問津。

明朝宮婢在宮中除了被各宮主子差遣做各種苦役,亦常受到太監的欺淩,被賜對食,明朝的宮女數量龐大,發生過因膳食不均而餓死宮女的悲慘事件,她們地位和待遇遠不及後來的清朝。清宮宮女每年會有份例,不單會發賞銀,還會分發衣料,棉花,肉食,青菜,鹽,茶等生活用品,即使談不上榮華富貴,至少也能溫飽無虞。

對於貧苦人家而言,女兒被選入宮雖然相見甚難,客觀上卻減輕了家庭負擔。明朝的宮女卻沒有這樣的福氣。一旦犯錯,她們所受懲戒之殘酷也遠遠大於清朝。明朝宮婢犯了過失,有罰“提鈴警夜”之例,規定從乾清宮前走到日精門,再走到月華門,再走回乾清宮前,徐行正步,高唱天下太平,聲緩而長,與鈴聲相應,終夜循環往複,風雨無阻。

相較於“提鈴警夜”,另一種懲罰“板著”更為殘酷惡毒。受罰的宮女要麵向北方立定,伸直雙臂,用手扳住雙腳,身體不能彎曲。這種懲罰會延續長達一個時辰,常有宮女頭暈目眩,嘔吐成疾,或因此而喪命。明朝的宮規更規定:“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以證取藥。”換言之,就是宮女得病得不到合理的救治,生死各憑天命。

她們就像宮牆邊的野花一樣,任其開落,無人問津。

生前備受淩辱,朝不保夕,明朝皇帝死後,宮女被迫殉葬者更是不計其數。慘無人道的殉葬之風直到明憲宗即位時,遵英宗遺詔才得以遏製。

強調明朝的宮婢地位寒微如此,更可見得三十多歲的萬貞兒能扶搖直上成為貴妃是多麼的罕見。但萬貞兒是完全有資格獲得這樣的地位和待遇的,再沒有人對朱見深付出的感情和心力比她多。

即便他當了皇帝,她對他的感情亦未減弱。她與那些在朱見深成了皇帝之後來到他身邊的女子不同。在那些患難如淵、前途未卜的年月裏,隻有她忠心耿耿,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朱見深,不介意他是個落難的皇子,前途一片黯淡;不介意他們的親密,隨時隨地會連累到自己的性命……她用最好的年華陪伴他,護衛他成長。是以,她在他心中擁有如此量,是當之無愧。

我曆來不把朱見深對萬貞兒的感情看做是畸戀,相反甚為感慨它的難得。人世間多的是富易友,貴易妻的例子,帝王的寵愛更是不可憑持。多少相依為命、山盟海誓,轉眼反目成仇、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