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為自己還年輕,還有一段征程,那麼不要怕,堅定地踏出自己的步伐。要相信自我的形成,就是不斷重複的結果;相信“傑出”不是一次行動,而是一種習慣。也不要害怕嚐試新的事物,因為一個業餘愛好者建造了方舟卻拯救了世界;而專家建造了泰坦尼克號它卻沉沒了。
如果你認為自己垂暮,有所收獲但也有所失去,那麼不要悔,存在即有道理。你要相信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在特定的時機所做的特定選擇,也許不是最適合的,但我們依然收獲了成長和回憶,不是嗎?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真真實實地存在過,失意過也快樂過,那就足夠了。
人生秘訣隻六字足矣!不要怕,不要悔。
3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古蘭經》上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大師帶領幾位徒弟參禪悟道,修行幾十年,練就了一身法術。
徒弟說:“師傅,我們聽說您會很多法術,能不能讓我們見識一下?”
師傅說:“好吧,我就給你們露一手‘移山大法’吧,我要把對麵的那座山移過來。”說著,師傅開始打坐。可是,一個時辰過去了,對麵的山仍在對麵。
徒弟們說:“師傅,山怎麼不過來呀?”
師傅不慌不忙地說:“既然山不過來,那麼,我就過去。”說著站起來,走到對麵的山上。
徒弟們大惑不解,大師撚著胡須微笑道:“事實上,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移山大法’,惟一的辦法隻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又一日,大師帶領徒弟們外出,被一條河流擋住了去路。
師傅問:“這河上沒有橋,我們怎麼過去呢?”
有弟子說:“我們趟水而過。”師傅搖頭。
有弟子說:“我們回去吧。”師傅仍搖頭。
眾弟子不解,請教大師。
大師說:“趟水而過,衣衫必濕,水深則有性命之憂,不足取;轉身而回,雖能保平安,但目的未達,也不足取。最好的辦法是順著河邊走,總會找到小橋的。”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和“沒有橋,就順著河走”揭示了同一個道理:做一件事情,當我們用一種方法難以奏效時,不妨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種角度。說不定,在某個一念之間,我們就化腐朽為神奇了!
生活中有著太多令人無限煩惱而又無法改變的事情,在無數可以怨天尤人的理由麵前,我們可以選擇從另一個方向看過來;正如在大海上行船一樣,也許我們無法改變風的方向,但我們可以改變帆的方向。
一意孤行是成功的大敵,靈活多變才是成功的捷徑。
我一個朋友的朋友非常適合經商,但他卻立誌成為畫家。所以,他一早就辭去了公職,躲在家裏,一心畫畫。可是,幾年過去了,他卻毫無長進。
經過痛苦地反思,他終於決定暫時放棄畫家的夢,下海經商。沒幾年的功夫,他就有了很大的進益,躋身於富人的行列了。
這樣,他獲得了更為舒適的生活,閑時便也能與書畫家們在一起切磋技藝。沒想到,幾年後,他的畫竟然得到了行家地好評,並且也掛在了賓館和畫廊出售,還出了畫集,圓了他這一生當畫家的夢。
人生的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命的坐標和奮鬥的方向。如果奮鬥的方向錯了,就應及時調整,如果人生坐標的定位錯了,就要移動生命的錨點。如果我們所麵對的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就改變自己吧,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最終改變屬於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