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文童震東郡,赤城人人驚(丙)(1 / 2)

書塾內院,參加試考的近百名文童早已炸開了鍋,因為,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麵。

關於“試前文生”,站立在董承俊身旁的二人隻是聽說過,卻從未見識過。因為,在中州近百年內,並未出現過這樣的“奇跡”。他們隻是聽說,百年前,詩仙太白參加”文童“試考時,直接被收入了文籍。由此可知,這叫寧或的文童,日後的前程會是如何。

董承俊此時極力的控製著自己的情緒,可是,他無論怎麼努力,身子還是有些顫抖。作為國子監的文正,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試前文生”代表著什麼。此少年在參加太學府的試考前,就能入文籍。若是培養得當,黃帝國很快就會有新的“文聖”誕生。

當即,董承俊從腰間拿出一塊古樸玉佩,往空中一拋,口中念道: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當他念完,一股微弱光芒從那古樸玉佩上升起,下一刻,那玉佩一陣顫抖,眨眼消失了去。

“傳信符?”

葉世秋識得此物,其乃國子監專門作傳送訊息之用的傳信符。

“沒錯,我已經將這裏的情況,詳細的記錄了下來。最遲明日,萬裏之外的國子監,定會收到我的傳信。”

“明天?”

葉世秋心中咯噔一下,“算盤”接連波動。誰也不知,他聽聞董承俊之言,心中到底有何念頭。

董承俊心中情緒漸漸平複。此時,他眉頭突然一皺,看向台下。原來,董承俊此刻才注意到,因為剛剛那“奇跡”的緣故,考場變的很是喧嘩。

“聒噪,給我安靜些,繼續答題。”

董承俊聲音不大,但是卻蘊含某種魔力,他話音剛落,原本喧鬧的考場便安靜了下來。許多文童也都乖乖的繼續答起題來。

……

當寧或文樞脈中墨法凝聚之時,他發現自己的眉心處,忽然多出了一樣古怪東西。

“難道這是登堂者特有的?”

寧或心中不解,不過他此時卻能清晰的看見,一塊古樸的石碑靜靜懸在他的眉心之處。而前些日子,無意中被他得到的“方天簡”,卻圍著這塊石碑慢慢旋轉著。

寧或生來低調,然而他未曾想到,今日自己竟會如此“耀眼”。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不過是默寫了《道德真經》,為何就彙聚了墨法,成了真正的“登堂者”。原本,他還擔憂自己是“登堂者”的秘密會被國子監監考洞悉。不過,剛剛高台之上,國子監說的話語卻讓他漸漸的放下了心中石頭。

不再顧及其他,寧或平複心情,很快將《道德真經》的注釋寫完。不久,銅鑼聲連響三次,文童試考徹底結束。兩名士兵依舊抬著木箱,一一收回了考卷。

寧或心中篤定,這次自己肯定會通過一等文童的試考。接下來他要做的,便是等待明天試考成績的公布。當然,還有那些白花花的銀子。

……

……

是夜,書塾閱卷室外,十幾名士兵把守森嚴。不久,董承俊帶著書塾先生匆匆趕到,推開了閱卷室的木門。閱卷工作,一般都是由書塾先生負責,城主以及國子監監考是不會幹涉的。不過這次,董承俊卻親自上了陣。城主葉世秋在文童試考後,便早早回了城主府,所以,他並未跟著一起過來。

近百份試卷,早已被整齊擺放在了長桌之上。董承俊與書塾先生站在閱卷室內的文祖像前,拜了幾拜。隨後他在書案之前落座,說道:

“將那寧或的試卷拿給我。”

“是。”

書塾先生應了一聲,便開始在長桌上尋覓了起來。不久,書塾先生忽然神色一變,表情有些不太自然。董承俊見狀,眉頭一皺問道:“怎麼?有什麼地方不妥?”

“不不不”書塾先生聽聞,當即解釋:“在下隻是疑惑。”

“哦?為何?”

董承俊話落,書塾先生便將那份讓他疑惑的試卷,遞給了他。

“這寧或身為幫工,幾年來連書本都買不起。為何他如今的書法會如此之好?難道他突然開竅了?”

書塾先生將寧或的種種,三言兩語講述了一遍。其實,無非就是他出身貧寒,以往字跡亦極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