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線已經不是問題了,三八線那?聯合國 軍不會被趕下海了,集中絕對優勢的火力和兵力,給缺乏補給的中國 軍隊持續的打擊,逼迫中國 軍隊退出朝鮮也成為了可能。
李奇微的副官打開了收音機,裏麵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誇誇其談,李奇微的眉頭瞬間皺在了一起。
遠在日本東京的麥克阿瑟此刻尷尬萬分,他萬萬沒想到李奇微居然打退了中國 軍隊的進攻,第二十三團級戰鬥隊守住了該死的砥平裏。
他現在該怎麼辦?之前的失敗都推給喪命的沃克,但是李奇微的勝利該怎麼解釋?自己是反對李奇微那個所謂的計劃的。
為挽回麵子麥克阿瑟重新整理了一套全新的吹噓樣稿,此前聯合國 軍的後撤是一種巧妙的戰略行動,成功的拉長了中國人的後勤線。
麥克阿瑟成功的把李奇微的一切努力成果歸功於自己身上,為此他還設計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戰役行動以此證明自己的高瞻遠矚和英明果斷。
麥克阿瑟聲稱要給砥平裏的英雄們授予勳章,麥克阿瑟很自然的遺忘了李奇微的存在!
麥克阿瑟的演講讓李奇微無比震驚,他從來沒見過這樣厚臉皮的家夥,就在二十天前那個家夥還試圖推卸責任,一轉身在東京就變成了砥平裏的勝利者和英雄?這個混蛋還能不能在無恥一點了?
李奇微的好心情被徹底破壞了,事實上,麥克阿瑟已經成了華盛頓最討厭的麻煩製造者,杜魯門和艾奇遜顯然認為,他去馬戲團扮演小醜角色一定比在朝鮮指揮軍隊稱職。既然李奇微可以帶來了勝利,那麼還要用這個麻煩的製造者幹什麼?
真正讓美軍政客和軍方如鯁在喉的事實是剛剛奪取政權百廢待興的農業中國,竟然在朝鮮戰爭依靠著落後的武器狠狠的毫不留顏麵的教訓了美軍領導的聯合國 軍。
是紅色中國太強大還是美軍戰鬥力退化的太快?如果對手是蘇軍雙方可以坐下來聊一聊,但是對手恰恰是連反坦克手榴彈都無法製造的新中國,那支曾幾何時沒被美軍重視過,由泥腿子組成的部隊。
李奇微的戰術取得的成功讓華盛頓又有了新的打算,不過,此時李奇微名不符實的“屠夫行動”進展極度緩慢,李奇微等於高高舉起大錘卻發現中國 軍隊撤退了,他的包圍圈裏麵隻有驚慌失措一次又一次“被誤炸習慣的韓國友軍”。
李奇微指揮下的聯合國 軍發起的屠夫行動,目標直指漢江南岸的誌願軍第一道防線。在這一線防禦的誌願軍第四十二軍、第六十六軍,在糧食彈藥極度匱乏情況下,依托簡單的野戰工事,頑強抗擊聯合國 軍的進攻,幾乎每個陣地都要經過多次爭奪。
讓美國人顏麵大失的是美第九軍的軍長穆爾少將乘坐的直升機在漢江摔了下來,穆爾軍長成為繼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之後又一名殞命朝鮮的美國高級將領,為此李奇微再三研究,決定對這個消息進行保密,如同戰爭初期失蹤的艾迪少將一樣。
不能讓敵人利用這個可怕的“意外”,朝鮮仿佛是美利堅合眾國的一個魔咒,更是美軍的一個災難,如此短的時間如此大的傷亡?多名高級將領因為各種意外陸續身亡?與遠東的紅色帝國的第一次交手讓美國從政客到軍人都在不停的評估自己的對手。
中國 軍隊的強大與頑強的戰鬥精神有目共睹,但是在李奇微的認知中意誌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不可能抵擋飽和的彈藥攻擊,人是由血肉構成的,沒有人能夠無視生命做到真正的舍生忘死。
砥平裏的堅守讓李奇微意識到了朝鮮戰爭攻守雙方置換位置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的出現完全符合李奇微之前的推斷。
為了驗證自己的戰略構想,李奇微立即主導指揮“聯合國 軍”發起了“撕裂者行動”,不過這回李奇微將全線進攻改為重點進攻,在中線和東線發動主攻。李奇微的目標非常明確,他要截住撤退中的中國 軍隊主力,給予中國 軍隊最大程度的殺傷,讓中國 軍隊退出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