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女友是個理想主義者,聰慧、勤奮,並且美麗。婚姻觸礁後,她“好想好想談戀愛”,幾年來數次折騰,至今還是孑然一身。問她想找什麼樣的人,她說感覺好就行,可偏偏就是這個“感覺”難找。那天她和二十歲的兒子探討緣由,兒子一番話讓她感慨不已:“媽媽你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嗎?就在於你太自強了。也就因為我是你兒子,我能全部接受,並為你驕傲。假如我是你的同事,我會想你那麼能幹,我們這些男人往哪兒擺?假如你是我的妻子,我會想哎呀怎麼才能駕馭你讓你乖乖地呆在我身邊。你想找感覺好特能理解你的男人我支持,但媽媽你別存太大的奢望,在男女問題和婚戀觀念方麵,中國男人也就進步到這個份上了。”
聚會時聽了女友的轉述我們默然。一分鍾後女友笑道:喂,你們怎麼了?我可不是來鳴冤叫屈、博取同情的,我是來報春的。你們想過沒有?這段話不是某個女人的激憤之言,而是出自異性營壘中一個年輕人的口,這難道不表明我們新一代的男同胞在思考在覺醒在進步嗎!今後的女人肯定活得比我們好。快感謝我吧,為中華民族培養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或許這真是一個春的信息,於是我們一齊敬了女友一杯酒。現在我的理想主義女友還在鍥而不舍地尋覓,她也有過疲乏和失望,但不絕望,總的看來,她是快樂的。
應該說,“好想好想談戀愛”,不僅是女人的願望,男人們也同樣在心底裏渴望愛與被愛。前不久我寫過一篇散文,題目是《活到老愛到老》,巧的是劇中的女主人公之一毛納也不止一次說到這句話。可見這其實是人們的共同向往。但在現代城市殘酷無情的競爭和光怪陸離的生活中,人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而漸漸習慣了無休止的猜測、揣度、懷疑和防備,這多少影響了我們的相互了解和愛情質量,阻礙了我們對異性的信賴和對婚姻的堅守,也削減了我們擁抱生活、創造幸福的勇氣與激情。
愛與被愛,永遠不能簡單地和時尚相提並論。愛情當然也要與時俱進,但不會脫離它的本質,那就是兩心相通,兩情相悅。我不以為有一天愛情會“進化”到隻剩下利益的較量,金錢的角逐,無奈的搭配,虛偽的湊合。
我也知道世事無常,人心叵測,真愛難覓。但我依舊有理由相信愛情,崇尚愛情,追求愛情,並願天下,特別是咱中國的男人和女人們,無論單身的結婚的,都能以身試愛,與愛同行。像毛納滿懷渴望說的那樣,活到老愛到老。不一定幸福,但肯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