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關於詩歌的話題(1 / 2)

眾人非常驚訝。

他們以為林子軒要念一首或慷慨或唯美的新詩,卻沒想到林子軒寫了一首詞。

而且,這首詞乍聽起來很有氣勢,配合著眼前滾滾而來的錢塘江大潮,讓人有一種在潮頭浪尖弄潮的感覺,不由得心潮澎湃。

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有著各自的理想和抱負。

這首詞寫出了他們的心聲,指點江上,激揚文字,不正是他們正在做的事情麼?

在這個變革的大時代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自然是他們這些人了,他們少年時到國外留學,如今學成歸來,正要用自己的力量改變這個國家的現狀。

曾經的理想,如今正在一點點的實現,雖然過程中會有艱辛,不過一切都很值得。

其他人或許隻是感慨人生,但汪精為尤為動容,和其他文人不一樣,他的理想和抱負是在政治上,這句話讓他感觸最深。

“子軒啊,你真是深藏不露。”胡拾讚許道,“想不到你不僅新詩寫的好,這詞作的也好。”

“讓諸位見笑了,隻是有感而發,不怎麼應景。”林子軒謙虛道。

“的確有點偏題,不過氣勢很足。”胡拾點評道,“青年人就應該有這種氣魄。”

以他在文壇的身份自然可以這樣說。

很多年後,胡拾還曾點評過一首《蝶戀花》,和這首《沁園春》是同一個作者,胡拾指出了詞作中韻腳有問題,並稱“沒有一句通的”。

當然,這種說法有失偏頗,雖然那首《蝶戀花》的確不押韻。

“今日有這首詞便不虛此行。”徐至摩興奮道。

他同樣奇怪林子軒還會作舊詩詞,在他的印象中,林子軒的古文基礎很差。

他們這代人蒙學的時候正趕上清朝末年,在小城鎮進行的是私塾教育,但在上海租界內,早已有了西方式的學校。

徐至摩先在家塾讀書,後進入硤石開智學堂,從而打下了古文根底。

林子軒則直接進入了上海虹口愛國小學讀書,雖然學校也教授古文,但古文的底子不好。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徐至摩在心裏感慨。

就像是幾年前在紐約的時候,如果誰說林子軒會寫小說,他一定認為是個玩笑,可現在林子軒已經成了新文學的領軍人物。

其他人則沒有這種懷疑,他們覺得林子軒既然敢講《紅樓夢》,對傳統文學自然有很深的研究,寫一首舊詩詞是正常現象。

這首詞寫的很好,說明林子軒的古文造詣很深。

眾人對這首詞談論了一番,抒發了一下感想,也就僅此而已了。

這次來海寧不僅看了錢塘潮,還結交了朋友,聽到了一首好詩詞,大家都很滿意。

徐至摩提議眾人先看夜潮,看完後開船到他老家硤石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到錦霞館吃羊肉麵,再去俞橋看楓葉。

錢塘夜潮很有名,不僅是看,重點是聽,就像是聽一首氣勢磅礴的交響曲一樣。

但在這樣的天氣,夜晚會很冷,任叔勇和陳衡浙夫妻二人執意要回上海。

林子軒也想回去,卻被徐至摩挽留,於是,一撥人回上海,另一撥人返回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