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聖旨被封駁(2 / 2)

朱由校一時間還是有點不知所措,而且連個商量的都沒,奢崇明會叛亂完全是他憑著穿越之前的曆史知識加上現在資料分析得來,可是沒辦法和大臣們商量。朱由校隻能先讓四川和貴州把軍隊集中到大城市再說,於是下午朱由校兩下兩道中旨,命令貴州的軍隊向遵義和貴陽兩地集中,四川的軍隊向成都重慶兩地集中。

但是聖旨傳給內閣之後,首先首輔劉一燝拿起來翻看。朱由校即位之後,直接下中旨的次數屈指可數,而且還都是關於內宮裏的事情。劉一燝看過聖旨後就一陣無語,把聖旨傳給其他幾個內閣大臣看,大臣都有點目睜口呆莫名其妙。

既不是東林黨也不是浙黨,缺一直喜歡發表意見的何宗彥先說話到:“皇上怎麼突然讓兩省的軍隊集結?最近四川貴州很太平,除了前幾日奢崇明要求帶兵支援遼東之外也沒其他消息了。”

史繼偕發言到:“兩省集結軍隊,皇上這是要做什麼呢?不會是像調來支援遼東吧?”

韓爌看了一眼之後說到:“怎麼可能,就算其他省的軍隊,也可以從河南、江西等地方調兵,怎麼可能舍近求遠,千裏迢迢的從四川貴州調兵?”

這是朱國祚說到,“皇上這樣做會不會和奢崇明要求調兵去支援遼東有關?”

劉一燝沒好氣的說到:“怎麼可能,奢崇明請求率兵去遼東這是好事,皇上早朝擱置了,但是這和四川貴州的軍隊集結有會什麼關係?皇上一定是受到了小人蒙蔽而做出來的荒唐決策。”

其他人雖然有些自己的想法,但是對劉一燝的意見基本都同意,都感到有點荒唐。於是劉一燝直接把兩道聖旨全封駁,退給了朱由校。把朱由校給氣的隻吐血,自己唯一想到一點對策,竟然還被內閣給封駁回來了。

不過朱由校雖然氣的吐血,聖旨都沒摔,因為他知道還有用。他現在隻能希望錦衣衛能早點出結果來,於是又派太監去曹化淳去催促駱思恭。

朱由校也第一次直觀的見識到了明朝內閣權力之強大,竟然直接把他的聖旨給封駁回來了。以前很多朝代,丞相也都名義有上副署聖旨的權力,可是實際上皇上做出來決定後,那就是金口玉言,誰敢違抗。可明朝,內閣製度完善之後,權力一步一步的加強。封駁聖旨已經不再是什麼稀罕事,內閣經常幹,尤其是一些強勢的首輔。

看來自己現在的皇權看起來上至高無上的,實際中缺完全不是那回事。朱由校此刻終於明白為什麼要建立司禮監,設立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了,就是皇上拉些太監幫助自己一起對付文官的。作為從二十一世紀傳來而來,他在心底裏對太監,對東廠,對錦衣衛都有些反感。但是為了他的重振大明的大業,他還必須利用這些人來強化自己的權力。

朱由校之前就了解過錦衣衛的情況,他對現在錦衣衛的情況並不滿意。錦衣衛中因為很多人都是通過世襲,萌蔭進去的,大明建國已經二百多年了,錦衣衛已經變的十分臃腫,但是因為其權利很大,效率倒還是可以。錦衣衛的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文官集團進行製衡,它就是皇帝手裏一把鋒利的劍。廠衛都是皇帝手裏很好的統治工具,朱由校打算對錦衣衛進行改革,讓其更好的為自己服務。

不過朱由校現在還想好,而且需要和東廠一起來考慮,他並不打算解散廠衛自廢武功,內閣製度完善之後,明朝的文官集團的權力已經十分巨大。而他之後想對大明朝進行徹底的改革,勢必會遭到保守的文官集團的強大阻力,廠衛就是對付文官集團的兩個大棒。

而且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太監和錦衣衛的確能起到文官起不到的作用。孫承宗二十八日出發去遼東,按照慣例,在他出發之前朱由校需要給他一個監軍太監,朱由校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終於有了合適的人選。-----

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