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寶寶在動(1 / 3)

崔恪作為中樞下派的巡察官員,帶著十萬兩白銀,馬不停蹄趕往申州賑災。

申州個別郡縣有流民湧動情況,但尚未發生暴亂,崔恪下到地方巡視,當地官員十分配合,上對長官、下對災民的言行作為都挑不出什麼錯。

因著上次朝廷調撥的十餘萬銀兩,下發到申州無濟於事,崔恪暗中派人調查,原來大多數災民,壓根沒領到救濟的銀子。

可賑災的大臣回長安複命,信誓旦旦地說,親眼看著災民一個個過來領取,並有登記名額入冊。

此事蹊蹺,崔恪不著急發放災銀,接連幾日明察暗訪。

竟是申州太守吳某狡猾,朝廷巡察官員在賑災現場撥銀時,太守早派衙役把各條路口守住,致使平常百姓不能去領銀子。

而那些衣衫襤褸的所謂災民,大多是吳太守家的親戚和奴才假扮。

下邊各郡縣令敢怒不敢言,吳太守乃是當朝大皇子蕭岑一手舉薦,誰敢不要腦袋,行以卵擊石之舉。

崔恪心中了然,準備著手後,挑了某個饑荒嚴重的小縣,將地點設在府衙門口,一大早派親兵提前疏通道路,正午時命人搬來一箱箱賑災銀兩。

吳太守仍故技重施,但崔恪謹慎,他不好糊弄,隻派了不少假冒災民混入平民百姓當中。

日上中天,白花花的銀子在太陽底下閃閃發光,民眾兩眼渴盼,情緒激昂。

崔恪坐定案前從容不迫,吳太守裝模作樣拿出一份名冊,詢問:“崔大人,是否現在發放銀子?”

崔恪搖頭,微微一笑:“不急,已到正午,還是讓災民們先用飯吧。”

接著一揮手,命兵衛抬出幾筐青菜團子,崔恪站起,朝眾人作一揖。

“各位父老鄉親,申州遭旱,當今聖上憂心不已,命我來給大家發放災銀。崔某身為巡察大臣,理應有所表示,然俸祿不多,隻能請大家吃一頓午飯,每人兩個菜團,大家先吃,吃飽後來領銀子。”

吳太守不知崔恪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好奇拿了個菜團品嚐,剛咬開,又苦又澀的難言滋味在齒唇間漫開,他“呸”地一聲想吐出,可礙於人前,無奈勉強吞下。

崔恪嘴角微翹,視線逡巡過眾人,浮起若有若無的笑意。

不止太守,災民中也有一些人吃到菜團,麵露難色,顯露出極難吞咽的樣子。

但更多的人是三下五除二,幾大口就幹完了兩個青菜團子,有的還嫌不夠,見筐裏有剩餘,伸手向兵衛索求。

吳太守心虛地移開眼,一個勁地向那些露餡的災民遞眼色。

可為時已晚。

崔恪將眾人神情姿態盡收眼底,倒也不拆穿吳太守的計謀,淡笑解釋:“菜團是申州一種耐旱的常見野菜做成,當地的災民都靠它食以度日,吃起來自然不覺有異。而那些假冒災民的,沒過過艱苦日子,肯定感到難以下咽。”

接著,崔恪肅容,冷冽的目光緩緩掃過太守麵上,沉聲道:“吳太守,申州災銀虧損,你這一州之長,是大大的辦事不力,難辭其咎啊!”

吳太守強作鎮定,慌忙躬身認錯:“刁民猖獗,竟敢假冒災民偷領皇銀,是下官糊塗被他們蒙騙,多虧大人您明察秋毫,洞燭其奸。”

說完,太守故作惱怒之態,指著那些假災民,朝衙役揚聲命令:“來人,把他們給我拖下去,重打三十大板,以儆效尤。”

崔恪並不理會吳太守的惺惺作態,待將人處理幹淨後,將賑災的銀兩一一發放到真正的災民手中。

災民跪地不起,熱淚盈眶,感念皇恩浩蕩,向崔恪頻頻道謝。

天災人禍,苦的終是百姓,崔恪心中感慨,在申州待了月餘,親自下到各縣發放賑銀,待到災情好轉,才啟程返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