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8師正在訓練,突然有一天,來了一名歸隊的士兵,他在緬甸戰役中受傷,後在藍姆伽的英軍醫院中療傷,聽到新38師在這裏訓練,急急忙忙前來歸隊。
他帶來了副師長齊學啟的消息。
齊學啟將軍那天駕駛著裝甲車,歸還給第5軍軍部後,準備返回指定地點,突然聽說第5軍的野戰醫院裏還有十幾名新38師的傷兵,又趕往野戰醫院探望。
當時,第5軍已經決定轉入野人山深處,覓路回國,傷兵無法轉移,全部被安置在附近的樹林裏。安置在這裏,其實就等於等待死亡。新38師的傷兵無依無靠,突然看到齊學啟副師長,一個個熱淚盈眶,抱頭痛哭,就像迷途的羔羊突然見到媽媽一樣。齊學啟的眼淚也流了下來,他說:“我走到哪裏,就把你們帶到哪裏,一個也不會丟棄。”
齊學啟想要聯係孫立人,然而孫立人正在森林中轉戰,無法取得聯係;齊學啟又想與劉放吾取得聯係,劉放吾當時正在伊洛瓦底江邊激戰,也無法取得聯係。齊學啟決定帶著這十幾名傷員,一起追趕新38師大部隊。
那名歸隊的傷兵沒有說出齊學啟和傷兵們離開第5軍的地點,不過按照當時的情形來推斷,這個地點應該是莫的林,就是1500名傷兵自焚的地點。
齊學啟帶著十幾名傷兵在原始叢林中轉戰,想要尋找大部隊,談何容易!莽莽蒼蒼的緬北森林,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也難以走出,更何況這些傷兵。
傷兵們拄著拐杖,互相攙扶著,一步一拐,一步一挪地追趕新38師,新38師在哪裏?齊學啟不知道,他隻能憑借著方向來追趕。叢林漫漫,舉步維艱,危機四伏,險象環生,這一路,他們會遇到多少艱難險阻啊。
路過一個村子時,齊學啟和傷兵們掏出身上所有的錢,又變賣了所有能夠變賣的東西,買了幾頭黃牛,讓傷員趴在黃牛背上,繼續前行。
叢林越走越密,道路越來越窄,最後,因為沒有醫藥,傷員們的傷口都發炎了,連黃牛也不能騎乘。這時候,他們已經來到了伊洛瓦底江邊,齊學啟砍伐竹子,綁捆了一個竹筏,扶傷兵們乘上去,然後順江漂流。
漂流了七八公裏,岸上突然出現了日軍的騎兵部隊,他們對著竹筏一陣掃射,大家無力反抗,隻好滾進洶湧的江水中,此後,齊學啟將軍失蹤了,生死不明。
而這名傷兵戰士被江水衝到下遊後,奇跡生還。
沒有齊學啟將軍的消息,孫立人憂心如焚。
齊學啟和孫立人一樣,畢業於清華大學,後來他去美國西點軍校攻讀,而孫立人去了美國弗吉尼亞軍校。
孫立人看到齊學啟將軍犧牲的消息時已經到了1945年5月14日,距離齊學啟將軍失蹤已經過了三年。那天,孫立人一打開重慶《大公報》,就看到了關於齊學啟將軍的報道。那篇報道是這樣寫的:前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將軍,於3月8日,為日軍刺傷腹部,3月13日傷重逝世……3月7日,日偽曾做最後的嚐試,但給齊將軍臭罵一頓,第二天,齊將軍便被刺傷了……
沒有人知道那天孫立人看到齊學啟將軍犧牲時的心情,但新一軍老兵說,那天大家都悲痛難抑,義憤填膺,但苦於沒有報仇雪恨的機會。
1945年5月,中國兩支遠征軍已經打通了中印公路,新一軍奉命回國,在雲南駐防。中緬邊境和西南大後方的日軍已經被全部肅清。
後來,新六軍替齊學啟將軍和新一軍報了仇。
緬甸戰役結束了,但是湘西雪峰山戰役還在繼續。奉命回國參戰的新六軍是雪峰山戰役的主力。這場戰役中,日軍投入了四個半師團,中國軍隊投入了九個軍。這場戰役中,中國軍隊有18軍,有74軍,還有新六軍。
新六軍是從新一軍分出來的袍澤弟兄,新六軍中有很多新一軍的老兵。當齊學啟將軍犧牲的消息傳到新六軍時,新一軍的老兵們群情激憤,紛紛請戰。
這天晚上,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新六軍1000多名戰士偷偷摸進了包圍圈中的日軍營中,那裏有一個中隊的日軍在把守。解決了日軍哨兵後,這些中國士兵縱情拚殺,將一個中隊的300名鬼子全部送上了西天。
雪峰山戰役以中國軍隊輝煌勝利而告終。此後,大日本帝國成為了盟軍案板上的魚肉,想怎麼切就怎麼切。
後來,盟軍的戰俘回到印度加爾各答後,孫立人才知道了齊學啟將軍拘難的詳情。
齊學啟將軍在伊洛瓦底江落水後,被日軍俘虜,關押在日軍仰光監獄裏。關在這所監獄裏的,還有近千名盟軍戰俘。在戰俘營裏,精通英文的齊學啟將軍經常用中國古代人物的事跡激勵戰俘們,他是戰俘營中的領袖。
在漫長的暗無天日的三年囚禁生涯中,齊學啟將軍給了墜入死亡深淵中的盟軍戰俘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孫立人看到的那篇報道中有這樣的文字:
齊將軍是中國軍隊中的偉大將軍,他是數百戰俘中最受人愛戴和最能給人援助的人物,在英美袍澤的眼中,他是黑暗時期的光明和鼓勵的源泉。在這三年的黑暗地獄中,他對盟軍最後勝利的信念,從未動搖。
1945年,新一軍和新六軍打通了中印公路。緬甸戰役,日軍麵臨覆滅的命運。日軍加緊勸降齊學啟,他們知道齊學啟是這數百戰俘的精神領袖,齊學啟將軍如果投降,其餘的戰俘也會順風歸降。日軍先後派出多位將軍和大漢奸葉蓬,前來勸說,但是齊學啟堅決不降。
3月8日,惱羞成怒的日軍用刺刀將齊學啟的肚腹刺傷,扔進了悶熱的禁閉室裏。齊學啟血流如注,氣若遊絲。日軍說,如果將軍答應投降,馬上就給予治療。但是,齊學啟還是拒絕投降。緬甸的3月異常炎熱,齊將軍的傷口很快就發炎了,疼痛難忍,但是齊學啟忍受著不發一言。戰俘中,有一名英軍上校軍醫,他想盡種種辦法,找到一些醫藥,請求日軍允許他給齊將軍治療,但是日軍不答應。
3月13日,在齊學啟生命的最後一刻,日軍的軍醫拿著藥品來到禁閉室,說隻要齊將軍點點頭答應投降,就馬上醫治。齊學啟閉著眼睛,連看他們也不看一眼。下午,齊將軍離去了。
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
新一軍的老兵說,孫立人和齊學啟是一對非常好的搭檔。
齊學啟是一個追求完美的正人君子,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道德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戰事緊急,如果那天他不歸還第5軍的戰車,相信杜聿明也不會怪罪的;如果那天他不帶著新38師的傷兵走,傷兵們也不會怪罪的;如果他轉戰的時候跟著第5軍軍部走,孫立人也不會怪罪的。然而他就是這樣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一定要歸還戰車,一定要帶走傷兵,一定要趕上新38師。結果,被俘遇難。
新38師的一排戰士揚威新德裏的時候,杜聿明率領著第5軍的大部隊還在叢林中艱苦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