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康河穀攻占了,接下來是孟拱河穀。
胡康河穀與孟拱河穀之間橫亙著一座高山,它的名字叫傑布班山。
日軍依舊在傑布班山的隘口布設重兵,等待著中國軍隊來進攻。此處隘口,長達60多裏,是從胡康河穀進入孟拱河穀的唯一通道。而要打回中國,此隘口是必經之路。日軍士氣高漲,信心滿滿,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想依托有利地形,將中國軍隊殲滅在傑布班山山口。
可是,日軍又失算了。
廖耀湘帶著新22師在隘口佯攻,每天天一亮就鼓噪而行,炮聲隆隆,天搖地動,炮聲的間歇,是將士們齊聲的呐喊聲,看起來好像全力以赴,誌在必得。日軍躲在碉堡裏據險堅守,自鳴得意,因為他們認為依靠新一軍的力量,是無法突破重兵布防的傑布班山的山口的。
就在新22師虛張聲勢攻打山口的時候,新38師翻越傑布班山。傑布班山高達4000尺,山勢陡峭,密林覆蓋,沒有道路,此前從來沒有人翻越過。翻山前,戰士們隻好把重炮、坦克留在山下,牽著騾馬攀緣。遇到異常崎嶇的地方,戰士們就推著驟馬爬山。而下山的時候,由於山體濕滑,戰士們不得不用肩膀扛著騾馬的脖子,用雙手拽著騾馬的尾巴,即使這樣,還先後有20多匹騾馬掉入了濃霧籠罩的峽穀裏。
翻過了4000尺髙的傑布班山,又蹚過了400英尺寬的南高江,新38師突然以雷霆萬鈞之勢出現在了隘口日軍的背後。日軍完全沒有設防,陣腳大亂,他們還以為新38師是從天而降的傘兵部隊。
占據隘口抵擋新22師的日軍看到後路被截,不得不分出力量與新38師廝殺。趁此機會,新22師一鼓作氣衝入了隘口,坦克開路,橫衝直闖,一見到日軍就轟轟隆隆地碾壓過去,無數日軍活蹦亂跳的身體在歡快的坦克履帶下變成了齏粉。戰後打掃戰場,戰士們發現被坦克履帶壓成肉餅的,居然還有日軍18師團參謀長瀨尾少將。
孟拱河穀戰役中,最精彩的要算是攻打西通。
孟拱河穀的戰役剛開始很順利,然而,接下來就轉入了持久戰,史迪威離開了緬北戰場,去重慶和蔣介石開始了爭吵。從後來披露的資料看來,雙方為了爭權奪利,開始扯皮。
因為史迪威去與蔣介石爭權奪利,把中國駐印軍交給了門外漢參謀長鮑特納。鮑特納水平極差,卻又自以為是,結果,讓中國軍隊在孟拱河穀的突襲,變成了持久戰。
日軍就歡迎持久戰,因為日軍可以將緬甸南部和泰國方麵的兵力,源源不斷地順著鐵路和滇緬公路,運輸到緬北的孟拱河穀。日軍也有自知之明,他們知道僅僅依靠第18師團,並無法阻擋中國駐印軍的進攻,盡管第18師團是日軍的王牌師團。
早在日軍占領緬甸一周年的紀念會上,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就說:“緬甸之國防,日本皇軍自能負起全責,唯有目下集中在東印度阿薩密的中國駐印軍,是一個極有訓練的勁敵,吾人應以重兵示之。”
在孟拱河穀戰役的一年前,日軍就明白了這支中國軍隊很能打。所以,當18師團抵擋不住中國軍隊的進攻時,日軍竟然先後將六個師團和一個旅團的部分兵力投放在了緬北戰場,這些兵力,要占到緬甸日軍總兵力的大部分。而僅僅在孟拱河穀戰役中,日軍就先後投入了18師團、53師團、56師團、第2師團、24混成旅團各一部,而在隨後的八莫戰役中,日軍投入了18師團、49師團、56師團、第2師團各一部。
在孟拱河穀,日軍希望持久戰,但是中國軍隊不能打持久戰。
因為雨季馬上就要來臨了。
當時,中國駐印軍從開始大舉反攻緬甸,到現在已經八個月了,八個月來一直作戰,從未休息。現在,新38師112團和114團集結於孟拱附近,新22師和新38師113團集結於加邁附近。加邁和孟拱都有日軍重兵集結。這個時候,在孟拱河穀,日軍的兵力戰力占據絕對優勢。加邁和孟拱,急切間都攻不下來,而雨季卻快要到來了。
加邁和孟拱,都在孟拱河穀。
陷入膠著的不僅僅是加邁和孟拱,還有密支那。就在中國軍隊進入孟拱河穀的時候,中美聯合突擊隊對密支那展開了突襲。密支那的突襲也變成了持久戰。日軍憑借著密支那堅固的城防,讓中美軍隊一籌莫展。
密支那是緬北最大的城市,在孟拱河穀之外。
加邁、孟拱、密支那三個地方呈三角之勢。而現在,中國軍隊兵分三處,三處都攻不下來。而漫天的烏雲正從喜馬拉雅山脈以獵狗攆兔的速度,不分晝夜地趕來。孫立人說:“雨下得多,交通堵塞,補給困難,加之疾病、潮濕、蚊蟲、螞蟥等,都足以困壞部隊。”
雨季,利於防守,而不利於進攻。
戰爭處於膠著狀態。
最先打破戰場僵局的,是孟拱河穀戰場。
而打破僵局的,是一封日軍的信件。
這封信件,是日軍加邁守軍步兵指揮官,也就是第18師團步兵指揮官相田俊二少將寫給第18師團補充兵大隊指揮官野恒光一大尉的。
當時,中國軍隊攻占了一座山頭,打死了野恒光一大尉,打掃戰場時,從他的身上找到了這封信件。這封信件是這樣寫的:
目前進入第一線後方,妨礙第一線補給之敵,僅六七十人,
本兵團長指揮貴官,擊退此敵,並應先至拉瓦司令部,與本職同往。但貴官前夜十時,自卡盟出發,至翌日夕刻,尚未達到。初意貴官不及候本職已先至第一線,當即率司令部人員30名,趕至第一線,然全出意外,貴官等竟尚未到達,現究竟彷徨於何處,部下之疲勞,餘自詳悉,晝間有敵機飛來,餘亦盡知,然就第一線全員之疲勞,且缺乏給養,尚思與敵死鬥思之,不必要之休息與晝間躲避空襲等,乃絕對不許可者。故須激勵部下,以最大之速度追及,倘判明貴官等不足賴時,本職決心率領本部30名,突入敵陣中。
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來,相田俊二在責怪野恒光一行動遲緩,他本來與野恒光一約好在司令部見麵,可是等不來野恒光一,相田俊二就決定,如果野恒光一還不來,他就要發動自殺式襲擊。
這隻是這封信的第一層意思。
這封信的第二層意思是:首先,日軍傷亡重大,兵力已全部用於一線。因為連少將相田俊二都要帶著30名日軍衝鋒了,可見,日軍已無兵可用。其次,日軍士氣低沉,
甚為疲憊。因為經過了一天一夜,野恒光一尚未到達指定地點。而加邁距離孟拱,隻有40公裏;而且,在孟拱以北24公裏處,還有一.條鐵路,這條鐵路經孟拱、密支那,南下直達仰光港口。加邁,就是信中所寫的卡盟。
新38師的將領們商量後,覺得可以用一個團的兵力,直接襲擊加邁後方基地西通。從地圖上看,加邁與西通應該相距十公裏左右。
可是,史迪威不答應。史迪威是在戰局極為不利的情勢下,才從重慶回到緬北的。
西通是日軍的後方基地,糧食彈藥堆積如山,按照常理,此處應囤積重兵。如果是曹操,曹操肯定會把精銳集中在屯糧之所,因為曹操善於斷人糧道。可是,田中新一,這個日軍18師團的師團長,他的能力遠遠不及曹操。他在西通沒有駐紮重兵。
日軍是否在西通駐紮重兵,新38師師長孫立人也不知道,他隻是判斷的。既然18師團步兵指揮官相田俊二都要帶著30名士兵發起進攻,那麼加邁一定兵力枯竭,可是,就算加邁兵力不敷,日軍依靠堅固工事,中國軍隊急切間也難以攻下,而雨季可是不等人的。既然相田俊二隻帶了30名士兵去增援加邁,那麼作為距離加邁僅有十公裏的西通,肯定已經沒有多少日軍了。奇襲西通,既可以占據日軍重要的糧食彈藥基地,而且還能夠把孟拱河穀的日軍一切為二,讓日軍首尾不能相顧。
中國軍隊就在賭日軍在西通沒有重兵,理由是繳獲的那封信件。
戰爭,其實就是賭博。當年日本軍事實力遠遠不及俄國,但是東鄉平八郎貿然一擊,擊垮了外強中幹的俄國,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當年日本的明白人都知道日本絕對打不過美國,但是山本五十六就是賭美國一開打,就會退縮,不會參戰,而日本卻可以增加與美國談判的籌碼,結果發起了珍珠港偷襲,但是,山本五十六賭輸了。
老兵方家績所在的新38師112團要去偷襲西通。
112團是在下午2時出發的,沒有山炮,沒有馬匹,沒有戰車,所有人都隻有隨身攜帶的輕武器。預計六天到達西通,而每個人隻帶了四天的幹糧,因為六天的幹糧,沒法帶動。長途奔襲,隨身行裝越少越好。而且,這一路上還不能生火做飯,以免炊煙被日軍發覺。
夜色漸濃,四周的鳥鳴漸漸停息,黃昏來臨了,而團長陳鳴人帶著這一支奇兵才行走了不到十公裏。因為劈樹開路,路實在太難走了。
當時,112團有1800人。1800人要行走300裏,還要穿越高山峽穀,飛瀑激流,而且是在日軍的占領區,隨時都可能與日軍不期而遇。所以,風險是相當大。
然而,如果此舉成功,陷入僵局的孟拱河穀戰役,一下子就活泛了。
112團出發的這一天是1944年5月21日,他們在叢叢的密林中披荊斬棘,伐木開道,所幸沒有遇到日軍。
5月22日,突然天降大雨,嘩嘩的雨聲能夠掩蓋戰士們行走的腳步聲和砍伐樹木的聲音,但是也會給他們的行走帶來極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