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拱河穀戰役,敵我死亡比例為12:1。這個比例,還沒有將被炮火轟炸而死和被餓死的日軍統計在內。
經過中國軍隊的連續痛擊,緬北日軍,尤其是18師團,還有多少戰鬥力?
在孟拱戰役後,中國軍隊繳獲的戰利品中,還有一份55聯隊寫給18師團的健康報告。裏麵有這樣的文字:“因戰鬥持續,始終不能得到休養,部隊半年以來之辛苦加劇,連續一周間陰雨,距敵數十米之第一線戰壕裏,滿浸泥水,不得睡眠,體力之低下推想而可知……增強戰力之方策,尚無具體實施辦法,但為補助兵員營養之不足,應利用餘暇采取野生植物——色蕉芯、山芋、緬甸新菌——等努力維護體力。”
這份報告裏還有“戰力日趨低下,實已不堪重壓”的話。自從中國軍隊全力反攻至今,已經過了八個月時間。在這八個月裏,中國軍隊沒有一天停歇過,總是在進攻,進攻,不斷地進攻。在中國軍隊雨點一樣不間斷的進攻中,日軍早就苦不堪言,早就麵臨崩潰的邊緣,他們隻是依靠最後一點武士道精神,在強撐著,沒有倒下去。
在新38師114團攻打孟拱的日軍守衛部隊中,18師團隻有56聯隊和114聯隊的殘兵敗將;在新38師112團進行西通阻擊戰的時候,18師團隻派出了114聯隊一部。18師團有三個步兵聯隊:55聯隊、56聯隊、114聯隊。那麼,55聯隊在哪裏?
55聯隊有三個大隊,第1大隊在加邁戰役中,被新22師和新38師113團全殲,剩下的兩個大隊,也沒有多少兵力了。
一份《55聯隊兵員健康狀況報告表》顯示,55師團此時僅剩兩個大隊,就是第2大隊和第3大隊,沒有統計第1大隊,很可能是第1大隊已一個不剩地被消滅。
第1大隊在加邁全軍覆滅,即使偶爾有漏網之魚,想要回到田中新一和18師團司令部所在的孟拱,也先要穿過西通,而西通當時已經被中國軍隊占領,而且這是孟拱河穀唯一的通道,所以,日軍隻能迂回奔逃。
緬北那是什麼環境?那是地球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地方,隻有大道沒有樹木,其餘地方全是樹木,日軍要走進這些原始森林,就像掉進了汪洋大海裏。當年中國遠征軍在野人山中遭受的苦痛,現在加倍還在了日軍身上。
因為倉皇逃跑,沒有給養,沒有糧食,沒有飲水,這些日軍不是被餓死,就是被當地土人殺死。殺死一名日軍,或者活捉一名日軍,送給中國軍隊,是有獎賞的。牽著日軍俘虜上路,或者抬著日軍屍體上路,都太累贅,土人們就幹脆割下日軍的耳朵去找中國軍隊領賞。
所以,18師團55聯隊第1大隊沒有一個人回到孟拱報到。他們不是死在加邁的炮火中,就是死在遮天蔽日的森林裏。
剩下的兩個大隊,人數加起來才575人。日軍一個大隊1100人,兩個大隊2200人,而現在兩個大隊僅剩下575人,剩下的1600人去了哪裏?都死了。
即使這577人,也大多都是些老漢病娃,受傷的不算一估計沒有幾個不帶傷的,患有腳氣的142人,患有瘧疾的43人,患有其他疾病的28人,還剩多少健康的?還剩362人。緬北的腳氣病,不是普通的腳氣病,這種疾病很容易就導致死亡。
兩個大隊總計2200人,僅剩下362人還能戰鬥,兵力還不到編製的六分之一。整整一個55聯隊,剩下的存活人數僅有575人,一個聯隊3800人,兵力也是不到聯隊編製的六分之一。
日軍的報告中這樣形容18師團殘存的士兵:
“18師團在長時間作戰和撤退中,官兵已極度疲勞。上衣破爛,襯衣撕碎,露出背脊;褲子已不成形,大腿、膝蓋露在外麵,拖著透底的皮鞋,滿腳上長著一層‘叢林瘡’。因戰傷、戰病後撤的一群官兵姿態,讓人不堪入目。身體骨瘦如柴,僅僅臉上尚殘留著一絲九州男兒的不屈氣概。戰場缺乏衛生材料,連代替患者破舊衣服的大衣毛毯都不夠用。第一線中隊的官兵,包括中隊長在內,一般不超過30人。甚至隻有軍曹以下十數人者,幾乎都是半病員狀態,可以說全部患有疾病和腳氣病,因此無不訴苦行走困難。每人每天配給大米150克,補給正處於中斷狀態。”
這就是日軍的“叢林戰之王”,這就是日軍王牌師團的第18師團,這就是參與過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師團,這就是在淞滬會戰中與新一軍的前身稅警總團交手的常勝師團,居然被中國軍隊打成了這副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