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孫蔚如揮師東征(1 / 3)

《孔從洲回憶錄》》中寫到:

1938年6月,由於晉南日軍不斷襲擾河防,威脅黃河沿線的安全,我旅奉命東渡黃河,堅守永濟,阻敵西渡。部隊出發前在朝邑縣城隆重舉行東渡誓師大會,我還在大會上率領全旅官兵,一句一句地宣讀了渡河抗日的誓詞。

時隔幾十年後,我采訪過的一些十七路軍老兵,還能一字一句地背誦出這段誓詞,“我為中華生,我為中華死”、“我不殺敵,敵必殺我”,這段誓詞至今讀起來還讓人熱血沸騰。陝西軍的每支部隊,每個將士,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開往黃河對岸。黃河東岸的山西,不是他們祖輩父輩生活的土地,但是黃河東岸如果丟失, 日軍就會跨過黃河,鐵蹄踐踏他們祖輩父輩生活的陝西。守山西就是守陝西,保中條山就是保家鄉。中條山是黃河東岸通往陝西的唯一屏障。日軍若占有中條山, 向南可以直取洛陽,向西直接攻取潼關。自古以來,要守西安,先守潼關,潼關一失, 西安危矣。因為潼關以西,直達西安,都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八百裏秦川,這片平原一直延伸到了陝西西部的寶雞地區。

《孔從洲回憶錄》中所說的朝邑,是我的祖輩和父輩生活過的地方,那裏土壤I巴沃,民風淳樸,是陝西最富裕的地方,上世紀50年代,因為要在河南的三門峽修建水庫,我的祖父和父親,還有50萬人離開世代繁衍生息的富饒的關中平原, 遷徙到了寧夏、甘肅和秦嶺山區、陝北高原,在丘陵上鑿窯洞居住,在最偏遠的山溝中廣種薄收。

當年隨同孔從洲的警二旅出征的,還有一支民間武裝,這就是世代生活在黃河西岸的“平民縣渡河殺敵遊擊隊''''

日軍開始進入山西後,身兼陝西省主席和三十八軍軍長的孫蔚如就製定了黃河沿岸遊擊戰計劃,委派了一批堅決抗日的愛國誌士擔任黃河沿岸各縣縣長,在中山陵前剖腹明誌、力主抗戰的續範亭將軍的族弟續儉任平民縣縣長。平民縣與山西永濟縣隔河相望,最窄處僅有2.5公裏,日軍的汽艇隻需十分鍾就能夠開過來。

1938年2月27日,日軍占領了中條山中的山西省永濟縣,然後在永濟縣城西麵的城牆上架設了五門大炮,轟擊平民縣城,世代安居樂業、風平浪靜的平安縣城變成了人間地獄,房屋全部倒塌,百姓死傷慘重。平民縣城後來被黃河水淹沒了,我無法看到日軍炮擊留下的痕跡,但是,我看到了從平民縣城向南一百裏處的古潼關城牆上的斑斑彈痕。當地人說,當年日本人占領了風陵渡後,架著大炮向黃河西岸的潼關轟擊,這些城牆上的彈痕,都是日本人留下的。

日軍占領了風陵渡後,還架起大炮轟擊隴海鐵路。隴海鐵路是中國東西交通的大動脈,蔣介石的二兒子蔣緯國當時在胡宗南手下當營長,曾經有一天坐著火車去西安,差點被日軍的炮火擊中。潼關縣城的老人說,那些年,晚海線上白天不敢過火車,火車都是夜晚開行,而且開行的時候媳·滅了燈光,在黑暗中前行。 除此而外,火車還需要忽停忽開,虛虛實實,鬥智鬥勇,讓日軍的炮手無法判斷火車的方位。

當年,中國軍隊有一種從德國購買的超級大炮,叫做“三十二倍十五榴”,因為這種威力巨大的大炮是32倍口徑的150毫米榴彈炮,所以有這樣一個拗口的名字。它的最大射程可以達到40裏,彈頭重100斤,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大炮。 1934年,中國從德國購買了 24門這樣的大炮。這樣的大炮讓蔣介石都珍愛有加, 馮玉祥、白崇禧等國民黨軍隊高級將領也專程來參觀,喜不自禁。為了這24門超級大炮,專門成立了一個炮團。

“一·二八”事變開始後,16門“三十二倍十五榴”被運往上海,首擊日本海軍司令部,次擊日軍飛機場,再擊日軍軍艦,皆取得不錯戰績。

1937年11月5日,日軍在杭州灣登陸,裝備有“三十二倍十五榴”的中國炮團被迫撤退。

可是,麻煩來了,他們在經過一座公路橋時,前麵通過的部隊為了阻擊日軍, 在橋上橋下埋設了很多地雷,超級大炮無法通過。團長彭孟緝急得大哭,他說:“中國隻有這樣一個像樣的炮團,怎麼辦呀? ”後來,萬般無奈,他們隻能把這些超級大炮推入河中。沒有了超級大炮,這些炮兵驕子變成了步兵。

1938年3月,日軍攻占了山西中條山,占領了風陵渡,中國軍隊的情報反映,

日軍將大量的橡皮艇和架橋器材運抵風陵渡。站在風陵渡,就能夠望到潼關,日軍此行的目的,就是準備進入陝西。

危急時刻,國民政府軍參謀總長白崇禧想起了那些被推入河中的超級大炮, 立即向蔣介石申請,命人在河中.打撈,沿著隴海線將這些超級大炮運往潼關。陝西民眾看到超級大炮,興奮不已,鄉紳們和堅守潼關的中國軍隊部隊請求“三十二倍十五榴”轟擊日軍,可是,這種超級大炮的調動需要蔣介石同意,而發炮需要戰區司令長官的批準。由此可見,當時中國人對這些超級大炮的倚重。

3月23日黎明,日軍開始渡河進攻潼關。四五十艘橡皮艇滿載日軍,向潼關方向劃來。風陵渡上,日軍的炮兵還在掩護,黃河西岸的中國守軍在日軍密集的炮火中無法迎戰。日軍的橡皮艇距離岸邊僅有幾十米了,後來還有日軍的船隻源源不斷地劃來。在此危急時刻,“三十二倍十五榴”終於發話了,幾發炮彈過後, 日軍的炮兵陣地就騰起陣陣煙霧,然後,黃河東岸再無炮聲。接著,“三十二倍十五榴”抵近發射,黃河河麵上騰起衝天巨浪,日軍的橡皮艇傾翻了,中國守軍歡聲雷動,士氣大振,紛紛從掩體中衝出,用輕重機槍向河中的日軍發射,渾濁的河麵上漂滿了日軍空蕩蕩的橡皮艇和屍體。

之後,“三十二倍十五榴”就留在了潼關。

日軍為了對付“三十二倍十五榴”,專門製造了一批280毫米的巨炮,運往風陵渡?這種巨炮的炮彈重量是“三十二倍十五榴”的四倍,他們滿以為這種巨無霸的大炮可以摧毀中國的“三十二倍十五榴”,沒想到,日本的巨炮有致命的缺陷, 盡管它的摧毀力很強,但是炮彈因為太重而射程受到限製,沒有中國超級大炮的射程遠,而且,日本巨炮因為炮彈過於沉重,每次發射時都要燃起很大的火光和硝煙,每發一枚炮彈,就會暴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