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天樂介紹說這個村是新成立的,係由高溝村和嶺頭村合並而成,幹部也是搭配不久的,剛進行了書記推選,高德標同誌任書記。因為明年是村委會換屆年,所以村委會主任暫由高德標同誌兼任,等明年選舉之後再行產生。
朱宏寶向村兩委介紹了張衛民的情況,稱他是大學生,文化水平高,在市直單位是優秀青年黨員幹部,這次是根據省委組織部的安排,張衛民同誌到高嶺村任第一書記職,組織上對他寄予厚望,希望村兩委要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帶領高嶺人民早日擺脫貧困步入小康。
接著,應朱宏寶要求,高德標介紹了高嶺村的基本情況。他的聲音不高也不低,既不熱情也不冷淡,在他說話的當口,張衛民仔細地打量了他一下。這是一個年齡在五十開外的小老頭,長長的臉龐略顯廋削,雖然沒有留小胡子,但足以讓人感覺十分的精明,就像古代小說中的師爺麵相。
張衛民在鄉政府聽人提到這個高書記,說他是高山鄉最出色的村書記,腦子活、點子多,鄉領導有時都順著他,哄著他做工作。想到這,張衛民不由得多留意他幾眼。
高德標說完,全場頓時靜默下來。
朱宏寶說:“村兩委同誌表個態吧。”
高德標說:“張書記到高嶺村工作,是高嶺人民的光榮,我代表村兩委表個態,全力支持張書記工作。我們早就盼著這一天了,張書記來了,我肩上的擔子也就輕多了。”
高德標這麼一說,也就剝奪了其他的兩委幹部的話語權,其他幹部想說也說不上了。
朱宏寶看了張衛民一眼,說:“張書記也說兩句吧。”
張衛民知道是讓他表態,這些都是固定的套路,於是說:“第一次跟大家見麵,我也不說什麼大話、空話、套話,就說點實在話。今後我們在一塊兒工作了,是一場緣分,組織上安排我來,既是對我的信任,也是對我的考驗;第一次到農村來工作,我願意當個小學生,向大家學習,向農民朋友們學習。‘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沒有大家的支持和幫助,我將一事無成。因此,希望大家要團結一心、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共同帶領全村人民把高嶺的事情辦好。”
張衛民說完,大家鼓起掌來,他一陣臉紅,說是不說“大話,空話,套話”,到頭來還是說了。人有時候就這麼自相矛盾。
村部是新的,沒有裝修,裏麵什麼設施也沒有。
大家就坐在幾條長凳上完成這些儀式的,張衛民估計這可能是中國最簡陋的會議了,就像村民組開會一樣,在曬場上放上幾條長凳,隊長吆喝幾句,大家拉上幾句話就算完成了。
張衛民將把行李從車上拿下來,準備住下來。
高德標說:“張書記,雖然這個村部做了一年多了,前不久才搞了封閉和吊頂,粉刷了牆壁。辦公設施因為沒有錢還沒有置備,你把行李先擱這裏,等我買好床鋪和辦公桌,再通知你來上班。”
張衛民一看村部裏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吃飯、洗澡、睡覺那也是大事呀,還是入鄉隨俗、聽候安排吧。
高德標挽留琚天樂和朱宏寶吃過晚飯再走,他們二人竭力推辭,高德標隻好作罷。
朱宏寶招呼張衛民說:“你還是跟我們車一道回去吧,這幾天高溫可以休息一下,等村裏安排好後再來上班。”
張衛民要了高德標的電話,並將自己的聯係方式告訴了他,臨走的時候說保持電話聯係。
張衛民又上了鄉裏租的麵包車。這時不少群眾都圍過來,一些人嘰嘰喳喳地:“看,那個穿白襯衫的就是張書記。”“他那麼年輕呀,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不知他能不能行呀?”“張書記來,聽說是帶資金來呢,希望他來真給我們辦點事……”
車子發動的時候,一個人跑了過來,是支部委員雷鳴。他邊上車邊說:“我看車子坐得下,正好順路載我一程。”
張衛民仔細打量了一下雷鳴,隻見他身材魁梧,方麵大耳,眉宇間露出一股英武之氣。“張書記您好,我叫雷鳴,今後還靠您多關照。”
“彼此彼此,還靠你大力支持呢。”張衛民說道。
車子順著來時的路風馳電掣而去。回首環顧,隻見一抹夕陽的餘輝穿過山峰的縫隙,向車窗這邊閃耀,西天正彩霞滿天。
這一天的所見所聞讓張衛民感觸頗深。他成了“張書記”,怎麼這麼別扭呢?小時候,父母喊他“民民”,鄰居喊他“張伢子”,工作以後,同事喊他“小張”,當事人喊他張法官。現在他成了“張書記”,一下子成了官,雖然隻是個村官,但也是一千多號人的帶頭人。
忽然一聲“喇叭”鳴響,把張衛民從沉思中驚醒過來,“張書記,到了。”司機提醒說。
“朱鄉長他們呢?”張衛民問。
“他剛才看你好像睡著了,以為你酒喝多了,就沒有叫醒你,他囑咐我一定要把您送到家,並說今天是政府安排車全程服務,明天您要和他一樣搭車上班了。”
張衛民下了車,向司機道了聲謝,向家走去。
晚上,張衛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安睡。他的心又飛向那遙遠的小山村,他在那崎嶇的山路上跋涉,像一個攀登者,向那最高的山峰進發。
張衛民明白,從他踏上那片土地的第一步起,人生新的一頁篇章已經翻開,不管他願意不願意。新的生活不可抗拒地到來,他生活的道路也像這崎嶇的山路一樣,將充滿坎坷和曲折,困難和挑戰將紛至遝來。
他無法回避,隻有勇敢地去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