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做胃鏡回來,張衛民問了他的病情,他說是重度胃潰瘍,已做了切片檢驗,要過兩周才能拿得到結果。張衛民叫他今後注意,酒最好戒了。
雷鳴鬧胃病很大程度上與喝酒有關,一有村民請他喝酒,他便來者不拒,張衛民對他說:“現在上麵一再要求幹部要廉潔自律,要拒吃請,村幹部也要執行。你就不能像我一樣不參加嗎?幹嘛吃那傷身體的飯?”
雷鳴總是憨憨地說:“張書記,我也不想去,可老百姓一再盛情地請,怎麼能不去呢?山裏人辦一件大事難,如果幹部不來那會感覺很沒麵子的,再說其中有些是我們幹部的親戚朋友,我們送了禮的這酒總該喝吧。去了這家不去那家,今後的工作都難做。我們村幹部到哪家吃飯被老百姓視為有麵子的事,唉,難做人呀。”
張衛民自己也是出身農村,他們村裏的幹部也是這樣的,他上大學那年請客,村幹部三催四請地才來,父親把他們視為主賓,忙前忙後生怕慢待了,他記得村書記黃三九說:“老張哪,今天李村長不能來了,村裏老徐家嫁閨女,我安排他到老徐家去了,我到你家來是看在你家公子的麵上,將來有出息了可不能忘了村裏,好歹也是村裏的秀才呀。”父親陪著笑,說:“那是,黃書記來是給麵子的,咱們村這麼大,哪天沒有紅白喜事?您黃書記還沒有飯吃?我家小兒蒙您看得起,今天您一定多喝幾盅。”那些村幹部推杯換盞,足足喝了兩三個小時,一桌上喝掉了六七斤酒,臨走黃書記抹抹嘴說:“老張,謝謝了,哪天你家小公子考取了,這酒還得要喝,你不請我們自己來。”張衛民看見母親一邊撿起一堆空酒瓶,一邊埋怨父親:“都是你要請這麼些人,他們給咱家幫什麼忙了?!一個個海吃海喝,前年做房子時來吃了一頓,現在又好意思來,找他們修大屋前的機耕路,一個個都推得遠遠的,現在可好白吃白喝倒來了。”父親覺得理虧,隻好喃喃地說:“人活著不就講個麵子嗎?”母親越說越來氣:“麵子,你就知道要麵子,孩子的學費都還沒著落,他們這一頓管咱家孩子兩三個月的生活費了。張伢子,你以後當了幹部,可不許像他們這樣吃喝,老百姓從泥土裏摳出幾個錢,不容易呀。”
母親的這句話深深地印在張衛民的腦海裏,每逢有吃喝的場子,他都借故推脫,因為母親的話又在耳邊響起,他想:“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他對不起老百姓就是對不起母親,母親雖然不識字,但道理卻懂,我這個文化人如果不能明白這一點,怎麼有顏見我那樸實厚道的母親。”其實他知道父親內心也是很矛盾的,他也不想請幹部吃飯,他就怕被人議論。有的會說:“老張家辦大事,幹部都不伸頭,別是把幹部得罪了?”“老張家兒子考取了大學,將來一定有出息,門檻高了,哪還把村幹部放在眼裏。”有的人還會說:“老張摳門,兒子考取大學這麼大的喜事,連幹部都不請,要是我家娃考取了,我把全村的人都請了,還放場電影給大夥看看。”
“舌頭根子下麵壓死人”,父親的謹慎是正常的。隔壁徐成華家兒子前年結婚,沒有請幹部們來,後來他家到村裏辦事情不順利,小孩子的戶口硬是不給上,他家小兒子外出打工時候,村裏要出具未婚證明,村裏也拖著不辦,最後徐成華跟著黃書記屁股後麵足足轉了十來天,才給開了,村裏還收了四十塊錢,徐成華說:“這證明村裏怎麼還收錢?”黃三九沒好氣地說:“村裏的公章那也是印呀,蓋個大印都要收手續費的,我們村裏的標準算低的,每次才四十元,鄉裏其他村有的收五十,有的收八十,你家小子在外打工一年能賺個萬把,還在乎這幾十塊錢?”徐成華知道村裏不少人家的孩子開證明都沒交錢,但他是個老實巴交的人,隻好認命了。後來他家小兒子結婚,早早地請了,黃書記起初不情願來,後來徐成華三請四接,黃書記才帶著一班幹部才給了個“麵子”。
黃書記當了二十多年書記,哪種場麵沒見過,成了“黃油條”。村裏有好事者在背後編了個順口溜:“黃三九,黃三九,一日三餐不離酒;日上三杆才起床,村西喝到村東頭;日日酒裏做神仙,醉倒鄰家大黃狗。”漸漸地大家習以為常了,也知道黃書記不請是不行的,有時不請他自己來。張衛民知道父親最喜歡聽的是人們說:“老張兒子考取了大學,黃書記他們早早就去了,人家娃兒有出息,黃書記不敢得罪呀。”也希望村幹部們說:“今天高興,在老張家喝喜酒來,他兒子考取了大學,這酒不喝多不行呀。”
高嶺村合村後,有近兩千來人口,在山區也算個大村,各種紅白喜事也不少。許多村民到村裏找張衛民,請他去喝酒。張衛民推說家裏有事,還要趕回城去,並表示謙意,讓他們覺得他是真的有事不能參加。
雷鳴也勸張衛民參加,並說這樣與群眾打成一片,能夠融洽幹群關係,增進群眾對他的感情。張衛民說:“增進群眾與幹部的感情並不在吃喝上,隻要我真心傾聽他們的心聲,多和他們交心,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我想群眾會支持的,並不在酒喝多喝少,話說得好聽。你們去我又不攔你們,隻是要注意點影響,不能讓群眾說我們幹部到處蹭酒喝,能推辭的盡量推辭。”
在這點上,張衛民保持自己不參加,並沒有過分嚴格要求他們,他考慮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他們是本土幹部,親連著親,這情麵總要給的。隻要不強吃強喝、欺壓百姓就行。雷鳴也經不住群眾邀請,再說又喜歡挑戰,加上山裏群眾又好客,每次雷鳴都是醉得一塌糊塗,第二天上班的時候還滿嘴酒氣,精神也不在狀態,他說總是感覺胃裏不舒服,肚子餓得快,經常見他跑到小賣部買零食吃。
像這種情況已經有半年多了,各種土方子都想盡了,總是好三天歹三天,好的時候雷鳴又端杯貪杯,壞的時候發誓戒,就這樣反反複複,問題越拖越嚴重,不得已才到醫院檢查。
結果會是什麼?雷鳴在焦急地等待著,張衛民隱隱地有一絲不祥的感覺,為他擔憂。
時間飛快地流逝,兩周的時間很快就到了。
雷鳴的化驗結果拿回來了,結果是重度胃潰瘍,醫生建議住院治療。張衛民對他說:“你這胃潰瘍要治,裏麵有炎症,要住院消炎。”
雷鳴說:“沒事,這是老毛病了,沒有大關係的。我以後少喝點酒就行。有時白酒也是消炎的,有一個晚上我胃疼,我起來喝了一大杯白酒,胃就不疼了,比吃止痛藥還有效。”
雷鳴的病情確診以後,他的精神又煥發出光彩,他的工作熱情又上來了。他多次對張衛民說:“馬批評在這又沒什麼事幹,我看他來就是高玉虎安排來監視我們的,我們得想個辦法把他攆走。”
張衛民知道雷鳴說這話的意思,如果馬批評不走,他雷鳴當不了村黨支部書記,明年張衛民走了後,他更是沒有指望。他借自己的關係找高玉虎把馬批評調走,這樣張衛民走後,高嶺村的書記非他莫屬。
張衛民說:“你自己與高玉虎是同學,你為什麼不去說?你又拿我當炮灰,我才不上你的當。”其實他嘴上是這麼說,心裏卻不這樣想,這個雷鳴,缺點也不少,喜歡霸道,辦事武斷,聽不進群眾意見,有時也喜好占點小便宜,但優點也很明顯,幹事有魄力,性格豪爽,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威信,相比其他幹部,能夠壓擔子。
雷鳴一聽張衛民這麼說,急了:“張書記,這個馬批評的工作能力你是知道的,你走後,他如果任一把手的話,那高嶺村發展可要退步了。我被高玉虎一棒子打惛了,到現在見到他就忌口,說不出話來。再說你是高嶺村的一把手,推薦繼任書記的人選是你的一項政治任務。還是你說好。”張衛民被他磨不過,隻好答應找個機會說。
正當張衛民要為雷鳴的事找高玉虎的時候,高玉虎突然調走了,調到一個富裕的鎮當一把手去了。
李宗盛繪聲繪色地把這個經過對張衛民說了,原來高玉虎在半年前縣裏微調後就活動要調動,因為新任縣委書記程大鵬外出考察學習三個月,這些位置一直空缺未定。這次程書記在鄰省富裕市掛職副書記期滿回來,這事就提上了議事日程。高玉虎眼巴巴地等著,一直沒有消息,組織部也沒有派人來考察他。一天他到部裏去辦事,聽部裏人說常務副部長江部長帶人到鄉鎮考察去了,今天是最後一天。李宗盛回來對高玉虎說了:“組織部已經考察結束了,看來高書記不在考察之列,你趕快找人,遲了就來不及了。”高玉虎慌了,他找到程大鵬書記,“打點打點”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還利用他在振風市當副書記的親戚在中間磋合著。
高玉虎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幾年,在送禮上有自己的一套,他絞盡腦汁,琢磨出了這樣幾條:第一,關於送禮多少的問題,因人而宜,因事而定,貪的多送,大事重送;第二,關於送禮方式的問題,可用紅包,可用信封,可用賀年卡,可用煙酒,可用現款,可以給領導的老婆,亦可給領導的小孩;第三,關於送禮時間的問題,在天黑之後去領導家最好,晚上不在家,可給其家屬後留一方便條,或見麵時故意提一提,實在不行,就直接到領導辦公室去;第四,關於送禮語言的問題,提前思考妥當,倘若上級假裝不要應說什麼?領導客氣又說什麼?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不能亂了方寸。總的來說:靈活應變,巧言對答,既不能流露出心裏的不情願,又要讓領導高高興興地收禮。
高玉虎當副職的時候,還沒有資格用公款送,每逢節日或生日,他都要給縣委常委中的一兩個領導送禮,有三千元的,有二千元的,他想總要靠上一兩個常委領導,這樣好在常委會裏有人給他說好話,也好了解常委會裏的信息。另外,他自己那個當領導的親戚也得送呀,隻不過相比較而言少花一點。一年三個節還有領導生日,總共得一萬多元錢來送,一年的工資才多少,也就萬把元,過日子不說,全部用進去,還得倒貼,高玉虎老婆每次都心痛,總是把存折攥在手裏按在懷裏,讓存折發熱才把它給高玉虎。高玉虎則不這樣想,他總覺得這是一種投資,也就是聰明的投資方式,是有豐厚回報的。他幻想著有一天自己當上了書記,他的投資就會帶來回報,本金利息會滾滾而來。因此,鑒於這種心態,他吃差點喝差點甚至住差點,他都毫無怨言。對妻子的指責他振振有詞:你看人家和坤當初還不是貧困潦倒,寒酸得要死,但該送的要送,後來,他怎麼了?他成了乾隆朝首富!
動幹部是最敏感的,一些幹部聞風而動,皇後商場的煙酒銷售一空,各種購物券鋪天蓋地,樂得商家眼睛笑眯成一條縫。當領導的也高興,趁機可以日進萬金。程大鵬在龍越縣的口碑很不好,人們估計他的資產上千萬,在他調離龍越縣後有一條短信是這樣說他的:“程千萬,程千萬,賺的錢財難計算;女兒國外去上學,企業老總來供養;國企倒光他收錢,開發商們圍著轉;說話吭哧又哼哈,沒有水平把官當;龍越縣經濟大倒退,數字上麵作文章;這樣幹部最可氣,紀委幹部在幹嘛?”
然而,程大鵬卻是謹慎的,他不斷地關注著官場動態,對倒台官員的情況進行分析,找出落敗的原因。前一段時間報紙上登載著某官員的收禮心得:即“三收三不收”原則,程大鵬也仔細地進行了研究。“三收”,即關係密切的收、辦得到事的收、可靠的收;“三不收”,即不熟悉的人不收、辦不成事的不收、不可靠的人不收。然而該官員還是被繩之以法,程大鵬想固守別人經驗不行,得有自己的一套。
正是因為這樣的小心謹慎,程大鵬在龍越縣複雜的官場生態中“巋”然不動。盡管他口碑不好,上麵也查過幾次,越查越升,最近又當上了振風市的市委常委,雖然隻是光頭委員,可從正處到副廳,上了一級不小的台階。電視台在播新聞中總要加上一句:振風市市委常委、龍越縣縣委書記程大鵬。高玉虎的秘訣與程大鵬的心得相得益彰,兩人自然心照不宣,各取所需。程大鵬接待了高玉虎,兩人的“秘密”會見結束後,高喜滋滋地出了縣委迎賓館大門,開車直奔鄉裏而去。
當天晚上,縣委書記會研究了人事事項,決定高玉虎調任太平鎮黨委書記,縣委辦公室李大能副主任調任高山鄉黨委書記。據內部人士透露,賈鄉長也找了一個縣委副書記,這個副書記提議賈鄉長繼任書記,說他在高山鄉工作有兩年了,對那裏的情況熟悉,有利於開展工作。程大鵬書記當場否決,稱這次幹部調整的原則必須是平級調動、幹滿一屆提拔,賈隻幹了兩年鄉長,不符合提拔條件。在黨委會上,書記拍板,一錘定音。而且書記會中一正三副加上秘書記長就是五個,縣級常委隻有九個人,書記會上通過,常委會上隻是走走形式了。
太平鎮的書記是個肥差,幾任黨委書記不是當上縣委常委,就是當了副縣長。本來呼聲最大的是天平鎮的鎮長,最後也因為程大鵬的框子:書記要從黨委書記中選任而將天平鎮的鎮長拒之門外。高玉虎撿了個大“便宜”,但其幕後所下的“功夫”可想而知。
高玉虎得圓其夢,雷鳴這個同學被棄之不顧,他倍感失落。當初那麼粘乎的關係,說沒就沒了,人們都說當官的有多重麵孔,還真的不假。雷鳴說高書記曾承諾他當高嶺村的書記,這個承諾也隨著一紙調令,而人走政息了。
李大能,精通文墨,是縣裏的筆杆子。他從大學中文係畢業之後就分配在龍越縣縣委辦公室工作,兢兢業業地幹了十多年,縣委幾任領導都對他的勤勞肯幹、認真負責給予肯定,將他從科員一步步提拔到正科,在胡佳軍書記調任振風市副市長之前,李大能搭上了便車,與一百二十多名幹部在突擊提拔中被任命為縣委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