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在人們的眼裏隻是個當官的跳板,是縣裏“大老板”安放在各個重要位置上的將才,拿古人的話說就叫“心腹”。前幾任副主任有的擔任了財政局的局長,有的擔任了交通局的局長,有的擔任了組織部的常務副部長,成了管人管錢管熱門行業的大管家,這樣“大老板”使用起來順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李大能下放到高山鄉擔任黨委書記,那是大材小用了,所有了解情況的人都不理解,也有的為他感到惋惜。但李大能書記毫不理會這些,也沒有說什麼,立即走馬上任,一心撲到工作上。他一到鄉裏,就走村串戶,了解鄉情村情,謀劃高山鄉的發展。
他戴著一幅寬邊眼鏡,為人親和,說話和氣,待人熱情,很受幹部群眾的好感。這與高玉虎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很多幹部群眾都願意把心裏話對他說,他也認真地聽取,他能同幹部一起同甘共苦,沒有領導作派,這與時下的一些官員習氣很不相同,給人一種清新之風。
有一點可以證明,以前高玉虎主政的時候,鄉裏的轎車就成了他的私家車,雖然配了司機,但高玉虎總是自己開,司機成了擺設。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高玉虎在縣裏開會,賈鄉長下鄉,叫司機開車到村裏,高玉虎開完會後要司機開車去接他,當聽說賈鄉長用車到村裏,高玉虎在電話那頭狠狠罵了賈鄉長一頓,說:“他要到振風市去辦急事,要他立刻回來,並說用車為什麼不事先請示他?”賈鄉長搞得一點麵子都沒有,本來準備在村裏吃飯的,隻好回鄉裏,以後賈鄉長寧願坐其他副職摩托車後麵,也害怕搭高玉虎的車。
高玉虎是個很前衛的人,他當副書記的時候,就學會了駕駛。後來全縣大大小小的幹部都學駕駛,就像跟風一樣。張衛民問何彬為什麼不學?他笑笑說:“我隻有騎摩托車的命了,學了也不會有車開。”然後他笑著對張衛民說:“你想知道時下的領導幹部為什麼熱衷自己學開車嗎?不知道吧,我告訴你。現在的領導在外交際活動多,許多都包養了小蜜,如果什麼事都帶上司機,這些秘密就都被司機知道了。另外,在外應酬有時關係單位送上一點東西,一般都要給司機備上一份,現在領導自己開車,這些就一個人得了,何樂而不為。”
李大能到高山鄉後,車子除了用於工作,他用得很少,他不會開車,也不願意去學,倒是賈鄉長用車的時間比他還要多。鄉裏的其他幹部也可以經常坐上鄉裏的車,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大家都對李大能抱有好感。文化人就是文化人,關愛下級的領導一定是個好領導。
高玉虎調走以後,一些村裏還到縣城擺酒請他,祝賀他榮升。雷鳴也拉張衛民去請他,張衛民先打電話給他,表示了請他之意,高玉虎推說到新地方後工作忙,沒有時間,並說這兩年多以來對他照顧上有欠缺,請他諒解。張衛民說:“沒什麼,有你這句話就行了。”
雷鳴也把自己的事在電話裏對他說了,他表示為難:“你對李書記說吧,我畢竟走了,對人事方麵不好插手管了。”
雷鳴沒有辦法,但又不好貿然去找李大能,畢竟李大能初來乍到,他也不好馬上表態的。張衛民讓他等一等,等縣委組織部要求第一書記推薦繼任書記人選時再對李書記說這件事,雷鳴說也隻好這樣了。
時下我國的政權體製權責不明,鄉鎮領導中經常出現“黨政打架”的現象,一些地方沒有辦法,隻好搞“黨政一肩挑”,即書記鎮長一人兼任,有利於消解黨政之間的磨擦。賈鄉長對縣委的安排很不滿意,他對李大能來高山鄉斷了他的書記之路很有情緒,對工作更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處於一種消極怠工狀態。人們都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擔心。
然而這種擔心純屬多餘。李大能來了後,經常跟賈鄉長溝通,尊重他,親切地稱他為賈大哥,還要他多指點指點,時時說些暖心窩子的話,這樣賈鄉長的抵觸情緒慢慢地消解了,也主動替李大能分擔一些工作。加之李大能工作責任心強,處理事情細致入微,辦事公道正派,待人熱情周到,理論功底和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強,決策問題果敢有魄力,也放權讓下麵發揮主觀能動性,賈鄉長對李大能自然十分佩服,兩個人的配合漸漸融洽起來。
年終的工作仍然是繁瑣而忙碌的,但在跑“資金”方麵,雷鳴堅持要與張衛民一同去,說這是上次開會時定過的,張衛民怕他身體吃不消,他說自己能堅持。
張衛民見他近來消廋得厲害,勸他再到醫院檢查檢查,並說:“你不能自己說能堅持就堅持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先養好身體要緊,村裏的工作由我和馬書記擔著,你就安心的養病,等身體養好了還有的是事情做。”
雷鳴一再堅持說沒關係,他要求工作的熱情是好的,張衛民也不好打消他的積極性,隻好帶著他一同跑資金。一個暖暖的冬日中午,兩人在龍越縣大橋的邊上又碰上了那位姓胡的日月先生,他依舊在擺攤給人算卦。
雷鳴又過去算了一卦,這一卦是如履薄冰之卦。這位日月先生仔細地看了雷鳴半天,又叫雷鳴報出生辰八字,最後他依據卦象與四柱命理給雷鳴斷道:“此卦名曰如履薄冰,乃是一個人在冰上行走,隨時都有冰破人亡之險。先生占此卦大不吉利,身上必有重病纏身。”
雷鳴說有胃病,問卦上可顯示好轉之象,日月先生搖頭說道:“此卦可保年底無事,明年三四月有劫數,如能躲過此劫,可以再有二十年壽辰。”雷鳴還待細問,日月先生擺手讓他回去安心養病,凡事切勿勞累,同房之事戒之。
張衛民和雷鳴離開卦攤,他回頭瞄了一眼那位日月先生,隻見他仍然搖頭歎息不止。這些易經八卦之類的東西,張衛民一般不信的,從那位日月先生的口氣來看,雷鳴將有生命之憂。現在這麼一個大活人在麵前,隻不過胃不好,消化也差些,營養跟不上來,形容消廋了點,難道就有生命之虞?
雷鳴聽後良久無言,情緒極其低落。張衛民勸慰他說:“你別信那算命卜卦的,他隻是看你麵帶病容,瞎諏一通,不可信之。”
張衛民這樣勸慰雷鳴,其實心裏早已有一個巨大的陰影。小時候聽老人說:“迷信迷信,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千萬不能入迷。說好事不可得,說壞事還真靈驗。”雷鳴這一段時間來吐了兩三次血,有一次他在現場親眼目睹過的,她老婆私下跟他也說過兩次。這是不好的預兆,張衛民的心不禁揪了起來。
然而雷鳴在性生活方麵仍然沒有節製。村兩委幹部在閑談的時候,大家都叫李月英去勸勸雷鳴的妻子,畢竟她們女同誌之間好溝通些,說話也方便些。
李月英把村裏的意思對他老婆說了,他老婆玉枝說:“醫生也對我說了,我一直很注意這方麵,可雷鳴不行,他說他如果不過性生活,還不如馬上就死了。他說人活著就圖個樂,不樂活著有啥意思?如果我不跟他過,他就上街去找小姐。”雷鳴還真的說到做到,一次張衛民看見他從戰友開的美容店裏出來,麵色慘白,神色慌張地上了一輛三輪車,走了。
在說到雷鳴的風流韻事時,兩委的其他幹部都有許多話題,錢有財說雷鳴在龍溪灣有一個情人,那些年在外打工回來路過龍溪灣,都要到這個情人家住一晚,然後才回家。這個情人是個理發師,在龍溪灣開了一個理發店,家裏老公長年在外打工,隻有到年終才回來。雷鳴是個很注意儀表的人,經常前去理發,三下兩下勾搭上了。後來雷鳴回來當幹部,雖說這龍溪灣不是高嶺村所轄,但是這是到鄉到縣的必經之路,雷鳴經常借到鄉、縣的名義與這個理發師幽會。
唐鬆說雷鳴經常拿話撩李月英,拿現在時髦的話說就是“性騷擾”,但李月英是名花有主,雷鳴意欲得手,但畢竟時間短了些,尚未到手身體已然不行。
再就是他常上美容廳的桃色新聞了,雷鳴是個講義氣的人,他拗不過戰友情麵的。一次,他與張衛民去那個開美容店的戰友那,說是取一個東西,哪知一進門,老板娘就把他推了進去要他敲背。他推脫說:“家裏建房子了,欠了不少債務,哪有閑錢玩?”老板娘火急火燎地打斷他的話:“誰不知你張老板又當幹部,又辦茶廠,一年掙個五六萬,不像你戰友沒有工作,還要老婆養活著,每天還抽煙喝酒,你富人不接濟我們一點難道看著我們餓死。”一邊狠勁地把他往裏推。這個老板娘見張衛民鐵骨錚錚的樣子,有點膽怯,自然不好意思拉他,隻是問:“你敲不敲?也有正規的。”張衛民說不敲,她就給他泡上茶陪著聊天等雷鳴出來。
人之將死,各種欲望卻特別地強烈起來,就像那個垂死的葛朗台一樣,拚著一口氣還要抓神父的金十字架,還有明朝的一個吝嗇鬼讓家人挑下一個燈油索才肯斷氣。這是一種對生存欲望的追求,對夢想實現不了的無奈,就像落水的人一樣,求生的本能恨不得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
雷鳴也可能是這樣,他想擠走馬批評,好當上村裏的書記,他想拚命地嚐試女人的滋味,卻將生命的元氣提前消耗怠盡。這是一種回光返照的表現,是生命行將休止之前的一種征兆。
正在人們忙於迎新年之際,雷鳴再一次胃大出血,他被送進了醫院,這次的化驗結果是癌症,這不啻於一個晴天霹靂,讓所有的人都驚呆了。
張衛民和村兩委去醫院看他,隻見他躺在病床上輸液,他可能自己還不知道。張衛民安慰他安心養病,然後去找了主治醫生劉主任,劉主任是縣醫院的一把刀,他見張衛民來,把化驗報告拿給他看,張衛民看上麵寫著CIA中晚期,已經開始擴散。
“劉主任,雷村長還能否有救?”錢有財問。
劉主任仔細想了一下,認真地說:“我判斷有難度,他這是賁門癌,很厲害的,死亡率很高。昨天我給他檢查了一下,他頸後已經有一些硬塊,可能癌細胞已擴散到了頸部,大概隻能活半年左右了。”
大家默默地走出了劉主任的辦公室,所有人都一言不發,大家都為雷鳴感到難過,畢竟他才四十歲呀,正當壯年,上有七八十歲的父母,下有一對正在上學的兒女,他是家中的頂梁柱,他倒下了,他的家可怎麼辦呀?
玉枝還算是堅強的,雖然她淚眼汪汪,兩眼有些發紅,可還是能夠堅持跑前跑後,照顧雷鳴。他的父母也來到醫院,兩位老人不敢在雷鳴麵前掉淚,偷偷躲在過道裏哭泣。醫生建議家屬暫不告訴他本人,等開過刀後化療時再說,防止他精神先垮了。
玉枝找到張衛民要向村裏借錢,說雷鳴的父母親堅持要開刀,家裏已經法子想盡了,也向親戚朋友們借了一些,現在還缺口五六千元。張衛民答複他這件事要開會研究一下,讓她第二天來。
在村兩委會上,張衛民把玉枝借錢的事說了,聽聽大家的意見。
錢有財說:“雷鳴是村裏幹部,村裏理應支持,但不能借太多,他的病是沒有救了,萬一他走了,這錢是沒有辦法還的。我的意見是暫借兩千元。”唐鬆也表示讚同錢有財的意見,他們兩人之前可能已經知道這件事了,所以口徑很一致。
張衛民看了馬批評一眼,意思是讓他說說,昨天玉枝跟他說的時候,他也讓她找一下馬批評,畢竟這是大事,村裏也沒有什麼錢,還從來沒有借過錢給個人。馬批評點著一枝煙,沉思了一會說:“二千元也太少了吧,現在人家急缺著用錢,這點錢起不了什麼作用的,我看借四千,不夠再讓他家裏湊一點。”
唐鬆馬上說:“不能借多了,我這還有雷鳴的欠條,今年上半年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時,他那一片的錢少交了一千四百元,他說這錢還了做房子欠的債務,承諾要在年底的工資中抵扣。”
李月英說:“我們都很同情他,但同情歸同情,他這病再有多少錢都能填進去,不知他家裏人是怎麼想的。他不行了,兩個孩子以後怎麼辦?欠了一屁股債務,以後怎麼還呀。玉枝真是苦命人。”
張衛民看大家意見不一,再爭論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於是打斷了他們的爭論,說:“雷鳴是我們的同事,我們不能見死不救,這次玉枝開口借五千,我看借給她四千五百元。為什麼借這麼多呢?我給大家算一筆賬,按去年你們的工資標準算,全年工資加交通補貼和電話補助一共是五千二百元,今年有可能在去年基礎上加個兩三百元,如果把雷鳴欠款和這次借的錢加在一起的話,也大差不離了。但這筆錢要在年底的工資中抵扣,多出的部分就算是村集體慰問了,另外,我提議每位幹部一人至少出一百元,多出提倡,送到醫院,我個人拿一千元,大家可還有什麼不同意見?”
錢有財問:“如果後期玉枝再來借怎麼辦?雷鳴萬一過世,後事怎麼辦?他兩個孩子上學怎麼辦?這些事情也要綜合考慮好。”
“到時再說,先救人要緊,這話隻能在這裏說了,萬一傳出去不好聽,不吉利。”張衛民這麼一說,大家都批評錢有財,也讚同他的意見。
張衛民讓玉枝打了一個借條,唐鬆還讓她注明在年終的工資中抵扣。張衛民把大家的捐款和一千元錢交給玉枝,玉枝哭了,說:“還是張書記好,我家雷鳴帶累您了,他要是好了一定報答您的大恩大德。”張衛民勸慰她還要堅強,家裏現在全靠她了。她答應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