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主任之死(3 / 3)

雷鳴開刀之時,他父親沒有出醫療費,但包了六百元的紅包給劉主任,求劉主任開仔細點,一定要救救他兒子。劉主任把紅包收了,答應了他。手術進行得很緩慢,足足開了六個小時,劉主任累得滿頭大汗,出來對張父說:“很順利。”張父及親屬歡天喜地,目送劉主任走出多遠。

雷鳴在醫院住了半個多月,在農曆大年除夕前一天出院回家休養。在他住院期間張衛民多次前去看望,即使在春節期間他也時常和雷鳴通電話,預祝他早日康複。他一再表示感謝,並詢問村裏工作的事情,張衛民讓他安心養病,什麼事情都不要管。他還是不放心,問張衛民是不是對李書記說了求他的事,張衛民說:“上次組織部要求報名單時,我報了你的名字,李書記也沒說什麼,估計差不多,你要把病養好才行。”這樣他才罷休,不再糾纏這件事。

人啦,隻要有一口氣在,總不忘權利。你看他都病成這樣了,還惦記著這件事。這讓張衛民想起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那時老家的漁塘幹涸了,許多人跑去撈魚,漁塘裏泥很厚,淹過褲腿。鄰屋七十多歲的黃老太太也拿著網卷著褲子下塘去撈魚,她一邊走一邊拉網,因為泥太厚,很快就拉不動了,而且兩腿陷在泥裏拔不出,後來在旁邊村民的幫助下才上了岸,自然什麼收獲都沒有。張衛民看她累得直喘氣,而且氣管炎又犯了,咳個不停,臉都漲紅了,就問她:“您這麼大年齡了,為什麼也去幹年輕人做的事?萬一身體出問題了怎麼辦?”她一邊喘氣一邊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看別人都在撈財,看不下去了,所以拚了老命也要下去撈一把。”

錢財就這麼重要?一位同事講過他鄰居老太太打牌的故事,老太太本身有高血壓病,是不能激動的。那一段時間打牌很少胡牌,一天晚上她手氣很順,連坐了七八樁,到第九樁的時候,又是三個發財兩個鑽,這時又輪到她抓牌,她用手一掂,又是自摸的牌,她一拍桌子,大喊一聲“又胡了,自摸三條”,然後身子一歪,倒在地上,腦溢血發作了,老命也沒了。

張衛民不好說雷鳴什麼,如果他把這作為動力,或許也是好事呢?至少他還有信心,還有活下去的動力和希望,如果沒有希望,那什麼都沒有了。

張衛民在心裏暗暗祈求,希望他早一天好起來。

雷鳴生病後,他的老同學高玉虎並沒有來看過他。高玉虎到以弟弟名義辦的茶廠去是要路過雷鳴家的,雖然他來過幾次,總是開車一直衝到坡頂,到弟弟茶廠門前才停下。

中國有句古話叫“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當初高玉虎對雷鳴那是百般地好,現在呢,雷鳴成了廢人,高玉虎再也不來了,生怕沾了雷鳴的晦氣,更怕要他出錢。

倒是高嶺的群眾三三兩兩地來看他,有的帶著補品,有的幹脆把家裏下蛋的雞捉來給他補身子,那場景很讓人感動,隻要你為群眾辦了事,群眾是不會忘記的,他們用自己最質樸的情感,慰藉這顆支離破碎的心,給他一股春天的溫暖,也給玉枝及雷鳴的父母一點安慰,這種安慰是無聲的,也是最真誠的,足以融化一切。張衛民非常地感動,多麼好的百姓啊,這也給他一種無形的力量,堅定為群眾做實事的決心。

李大能為人確實不錯,他來看過雷鳴兩次,並從民政上解決了一部分資金給雷鳴治病,鼓勵他早日戰勝病魔,重返工作崗位。那一段時間,雷鳴心情愉快,食量也有所增加,所有的人都為他高興,希望他早日康複。

然而癌魔在蟄伏了一段時間之後,很快又重振威風,不斷蠶食著雷鳴的身體,他是一日比一日愈加消廋,體重從一百五十多斤驟降至九十來斤,他形容枯槁,臉色臘黃,說話有氣無力,四十多歲的人仿佛一夜之間成了七八十歲的老人,大家心裏都很清楚,離那一天已經不遠了。

然而雷鳴卻仍然不死心,他纏著玉枝到省城一家醫院去看,在醫院門口,他們遇見一位醫托,此人聲稱有一家醫院專治癌症,完全是用中藥治療,成功率達百分之九十九。說得兩人動心了,於是到這家醫院就診,這家醫院開口要九千塊錢,玉枝翻遍全身,隻有四千元錢,於是這家醫院收了四千元錢,給雷鳴開了五十多包中藥,讓他回家按劑量服用。兩人滿懷希望的回來,玉枝按時給雷鳴煎藥服藥,把這藥當做救命仙丹似的。

玉枝把這事跟張衛民講了,張衛民明白她是遇上醫托了,那些害人的東西,人家傾家蕩產治病的錢他也騙,這天地間還有沒有公道良心?我們的醫療監管部門到哪裏去了?他心裏十分傷感,但又不好把這事挑明,隻好安慰她兩句。雷鳴平時是個謹慎的人,這時為了生命什麼都不顧上了,隻要聽說能治好他的病,讓他掏錢他是在所不惜的。

錢有財和唐鬆在張衛民麵前不斷進言,說雷鳴的病是沒法治了,讓他對玉枝說不要再花冤枉錢了。

錢有財說:“我看那氣色,頂多隻能活個把月了,如果再用藥保,隻會讓他更痛苦。”

唐鬆也歎口氣說:“再不能花錢了,玉枝今後怎麼辦啦?還有兩個孩子,我真不敢想象。這件事你張書記要出麵,不能凡事都依著他們。及早製定方案,免得今後爛攤子沒法收拾。還有雷鳴手裏有不少村裏的資料,有承包茶園的合同書、有黨支部公章、有村集體茶廠承包協議書這些東西,你要趁他還清醒的時候及早收回,免得到時麻煩。”

這些東西早就應該收回了,但張衛民考慮到怕雷鳴傷心,所以遲遲沒有說。現在是到了必須說的時候了。如果雷鳴走了,這些東西不知被他收到哪裏,那可要影響工作了。張衛民決定找雷鳴談談。

一天下午,張衛民和李宗盛組委一起來到雷鳴的家,雷鳴正躺在躺椅上休息,見到他們來,掙紮著要做起來,玉枝趕忙扶他起來。

李宗盛先是問候了一下,然後囑咐他安心養病,村裏的工作暫時不要操心,等身體好了再安排事情。然後他說:“上半年在‘七一’之前村裏準備發展幾名黨員,現在要填寫入黨誌願書和預備黨員考察表,需要村裏支部加蓋公章,這些材料要急著報鄉黨委會研究,唐鬆說黨支部公章在你這,你幹脆交給張書記吧。”

雷鳴一邊答應,一邊叫玉枝去拿他的包。玉枝將公文包拿來交給他,他將公章拿出來交給張衛民,張衛民看見公文包裏還有不少村集體的承包書等材料,就說:“有些是村集體的資料必須交由唐鬆統一保管,以免弄丟了。還有幾份承包書在你這吧,我一並拿回去交給唐鬆保管。”雷鳴叫玉枝把包交給張衛民自己找,他翻了一遍,找了一些村集體的材料出來,然後將包還給玉枝。

張衛民在翻包的時候,總感覺有些殘忍,雷鳴他人還活著,自己卻要這樣將他的夢想一點一點的撕碎,將他的權力生吞活剝似地全部拿走,而且他一句話都沒有說,可那眼神卻是絕望的,是那樣的黯淡無光,張衛民害怕見到這樣的眼神。

張衛民和李宗盛逃也似地出了那個視線範圍,生怕他們的存在帶給他更大的傷害,一個垂死的人,和他計較什麼呢?

那絕望的眼神一直在張衛民的腦海裏縈留不去,令他無限地傷感!

雷鳴茶廠在茶季中仍然經營著,玉枝的哥哥和弟弟都來幫忙,雖然雷鳴躺在椅子上不能動,但他的頭腦是清醒的,他居然張羅著一些事情,指揮玉枝做這做那。

張衛民邀約了他許多的戰友前來買茶,大家都默默地前來,安慰他一番後,買上一些茶葉,沒有人在價錢上計較,大家都願意支持他一下。

那時候村裏幾家茶廠都上馬了,尤其是高玉虎弟弟的茶廠,鮮葉的需求量很大,他甚至派人到地裏去收,而且價錢比正常市價還要高。這給幾家小茶廠帶來了很大壓力,許多小茶廠除了加工自己家茶葉外,收不到老百姓的鮮葉加工。但雷鳴家的例外,許多信任雷鳴的農戶寧願賣低價,也將鮮葉送到他這來,而且不要現錢,等茶季結束後統一結賬,這在當時那麼緊俏的情況下是罕見的,足可以看見老百姓對雷鳴的一片心意。

張衛民怕茶廠經營會對雷鳴不好,一來玉枝要關注茶廠的事,不能分心照顧雷鳴;二來幾台茶葉機械的轟鳴噪聲會影響雷鳴休息的。他把這個意見對玉枝說了,玉枝說:“我也不想搞茶廠了,哪知雷鳴死活不肯,雷鳴是個懂茶愛茶的人,他喜歡聽機械轟鳴的聲音,有一天我提前停機了,他躺在床上喊為什麼這麼早就停機了?再說如果不經營茶廠,給他看病花了那麼多錢,這個債務怎麼還呀?”張衛民默默無言,隻有努力地幫她銷茶,給她創造更多的利潤,讓她的日子好過點。

茶季過後的一段時間,張衛民參加縣黨校組織的培訓,有半個月沒有到村裏去,但他時常打電話到雷鳴那,問玉枝雷鳴怎麼樣了?玉枝隻是邊哭泣邊說:“張書記,還是那樣,我家雷鳴怕是不行了,他說想見你一麵,你如果有時間就來看看他,你們是在一起工作的最要好的搭擋和兄弟,他可能有話要對你說。”

接到這個電話後,張衛民第二天請了假,趕到雷鳴家裏,隻見他麵色黃中泛白,眼神閃爍不定,瞳孔萎縮,兩目無神,喉中咕咕作響。

張衛民的眼淚禁不住來了,才十多天的時間,他更加不成人形,玉枝撩起他身上的衣服,隻見他隻剩下骨架,隻不過這副骨架上麵包著層臘黃臘黃的皮。

張衛民湊近他身邊,說:“雷鳴,我來看你了。”

雷鳴轉動了一下眼睛,定定地看著他,幹癟的嘴裏用勁擠出幾個字:“張書記,我不行了”,再也沒有下文,這就是他要對自己說的話,是一個戰友對戰友最後的遺言,這幾個字顯得是那麼的無奈,包含無限的憾意,像幾塊大石頭重重地敲擊著張衛民的心靈。

張衛民本想安慰他叫他安心地去,但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因為他知道雷鳴的頭腦是清醒的,他隻不過在用最後的一絲力氣和癌魔作鬥爭,自己對於他的關照和他家庭的關照是無以複加的,雷鳴心裏清楚,不需要他說出,他的眼神表達出了一切,那是對生命的不舍,對家庭的留戀,對他的充分信任。一切都在不言中,空氣凝固起來,時間也停滯不前,那是多麼令人悲痛的,讓人無限傷感無限心酸的時刻呀。

玉枝對張衛民說,雷鳴已經安排了後事,說他的病給家庭拖累了,對不起她,說她還年輕,遇到合適的再嫁一個,要把一雙兒女養大成人。玉枝一邊說著,一邊泣不成聲。張衛民的眼淚在眼眶中直打轉,他強忍著不讓它們掉下來。

雷鳴還是走了,在初夏的一個黎明,早晨玉枝喊他沒有應聲,一摸他已經沒有了呼吸。聽玉枝說他走的時候眼睛還是半睜半閉的,後來在木匠胡成龍的一抹之下才閉上了。

張衛民問玉枝為什麼不跟雷鳴在一屋睡,她說:“也才是最近不在一起睡的,他那個樣子嚇死人了,就像一具骷髏,他父母都不敢陪他的。”

張衛民趕到的時候,他在一床紅被麵的遮蓋下靜靜地躺在門板上,門板的一頭放著一碗米飯,米飯的上麵放著一個雞蛋,插著一炷香。玉枝涕淚漣漣地嚎天呼地,叫喊著他的名字,可他再也聽不到了。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短暫的,就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光亮閃爍了一下,就歸於沉寂。張衛民小時候聽奶奶說天上的流星是人的生命,流星劃過代表一個人的生命的終結。他深信奶奶的話,每每和小夥伴們在秋夜的晚上看流星,有的說那又長又亮的流星一定是偉人了,有的說那一閃而過近似看不見的一定是短命的人。雷鳴會是什麼樣的流星?他劃過天際的時候是在一個黎明,沒有人看到,也不知道是哪一顆,他是否用光亮照耀了那一方天宇?

在下葬的那天,許多群眾自發地趕來,為他送行。張衛民為他寫了一篇長長的祭文,在裏麵講述了他們三年來的工作的點點滴滴和對他的留戀。馬批評同誌代表高嶺村兩委宣讀了悼詞,然後是抬棺上山下葬。

群眾跟著張衛民和村兩委給雷鳴送行,送葬的隊伍有一裏多長,大家默默地跟著,有些女同誌情不自禁地哭出聲來。在一個向陽的麵朝全村方向的山坡上,大家將他埋藏在這裏,讓他望著家鄉的人民而長眠,也享受高嶺人民對他的驕寵。

棺材徐徐落下,玉枝及家人慟哭起來,這嗚咽的聲音在山林中回蕩,圍觀的群眾不時用手擦拭眼睛。張衛民和兩委幹部及玉枝的家人給棺材培上一鍬土,看著土漸漸淹沒棺材,直至看不見為止。人們許久都沒有離去,大家靜靜地肅立著,表達無比的哀思。

死是人生的大解脫,也是蓋棺論定的時候。毛主席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而重。”看到這麼多群眾來給雷鳴送行,張衛民感慨良多,雷鳴是死得其所,那顆流星一定劃出了光亮,那就是他生命的價值。

有的人活著,在群眾的心目中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活在群眾的心中。雷鳴,他並沒有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