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上去之後又能怎樣呢?不管是上去的人,還是下來的人,心裏都明鏡似的,源軍,開始總攻了。
今夜的大梁城,注定無眠。
那一夜,東壁的通津門、熙宋門、慶曹門;南壁的陳州門、惠民門、戴樓門;西壁的新鄭門、利澤門、萬勝門;北壁的景龍門、順天門、金耀門。外城十二座城門,盡皆燃起大火。源軍四麵夾攻,京城七萬守軍四麵迎敵。負責禁衛內城的殿前司神臂營一千五百弓弩手也登城助戰。
珠兒從窗中看過去,艮苑中,層層疊疊的燈火,圍成了一個圓,那中心,是身被鐵鎧,步履如飛的皇上和太子。兩個人在眾人的簇擁下,一路騎馬出了這禁苑,沿著天街,直奔城頭,想必是去上城督戰。
城中,武備庫、軍器所、外物庫、守具所、熟藥局……也各有一盞盞燈火,連成一線,蜿蜒行過,直奔各處城頭而去。像是生生不息的血脈,將那熱血一點點注入了拱衛著大梁的,四壁的城垣。
天上星星點點的,飄起了細碎的雪粒。
“小姐,天冷,關上窗吧,夜深了,也該安置了……縱這麼看著,也幫不上半點忙。”紫笑勸慰道。
珠兒點點頭,依言關上了窗,但窗口正對著那城門的大火,火光依然映照在窗紙上,似乎要將那窗紙點燃了似的。
“但願這雪再下大些,能澆熄了這火吧……”珠兒喃喃歎道。
說是安歇,又怎麼睡得著?珠兒心中煩亂,還是忍不住披衣起身,推開窗子觀看。
子正已過,平日裏此時,已是萬籟俱寂,但今夜的大梁城,卻是燈火通明。一家家一戶戶,都燃著燈,想必,每盞燈的背後都是忐忑不寐的一家人,都在祈禱著家國平安吧……這樣的景象,若掩住耳朵,不去聽那陣陣殺伐,倒像是每年正月十五燈會,萬民同樂的景象呢!最繁華時,和最危急時,竟然如此的相似……珠兒隻覺得這一切像是一場噩夢,等夢醒了,或許又是冬月歲暮的太平景象?
次日醒來,卻沒有見到預想中的一地亂瓊碎玉。天不太冷,雪也不大,隨下隨化,地上一片汙濁泥濘。
隨後幾天傳來的消息,都像這一地泥濘一般,令人不快。
聽說四壁源軍箭發如雨,把城牆射得如刺蝟一般。
聽說源軍以巨石為炮,已經摧毀了西北角樓。
聽說統製官高施率數千精兵出城迎敵,沒有一盞茶的工夫便全軍覆沒。
聽說源軍的攻城器械準備充足,撞竿、鵝車、洞子、火梯、雲梯、編橋等不計其數,而且設計精巧,質地堅實,很多式樣竟然是趙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聽說兩軍死傷的屍體,已經填滿了護城河,血肉凝成了堅冰。源軍的雲梯,便架在那些血肉之軀上。
聽說有道士上城作法,卻全無效用,反倒是中了源軍的石炮,被打成了肉糜……
聽說城上守軍頻發內亂,常有稱斬獲奸細,人頭隨手拋下城來,待大梁府衙檢視,耳朵上卻並沒有耳洞。源國男子素有戴耳環的習俗,若是源人潛入城內,耳上必有耳洞,若是漢人投敵賣國,卻又全然沒有證據。
最後。
聽說皇上致書源軍,表達遣使出城議和之意。
至此,源軍停止了進攻,一切暫時安定了下來。
唯有城中的那些寺廟,傳來陣陣梵唱,為國家超度著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