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峰
廣東青年作家戴勝德同誌的第三本小說集即將付梓了,這是值得慶賀的事。勝德同誌囑我為之作序,作為文友,作為知友,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對勝德同誌的勤奮好學精神是很敬佩的。勝德同誌少年時代在上海度過,後隨父母南遷,幾年後成為廣州著名的文衝船廠的鉗工。做工,他肯化力氣;對文學創作,他也一樣。1973年開始,在繁重的工作之餘,他先後向《廣東文藝》、《廣州日報》等報刊投稿,命運之神賜福予他,他不斷取得成績,發表了近二百萬字的作品。這幾年來他先後出版了中、短篇小說集《水兵與空姐》、長篇小說《浮城探影》,還即將出版散文集《鐵石梅花》等。他的創作實績令人羨慕。
勝德同誌的作品大都寫廣州的人情世態,有著鮮明的地方色彩。他筆下的工人、電大學生、個體戶、酒巴侍女、待業青年以及其他一些市井人物,都各具個性,真實自然。這些人物就像生活在你的身邊,你熟悉他們的生活和脾性,甚至知道他們要做什麼或想說什麼。對於平日裏沉默寡言、生性耿直的勝德同誌有如此豐富的觀察力和想象力,能寫出這些活脫脫的人物來,我是很吃驚的,也是很佩服的。勝德同誌還注意把這些人物置放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裏來展示。祖國的南大門廣州,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裏,猶如萬花筒,折射出五光十色的世界,作者充分注意在這時代浪濤衝擊下的各種人物的命運、生活和心態,因而使作品有較鮮明的時代特色和較為豐富的內涵。
值得注意的是勝德同誌忘不了他在船廠的那年月,忘不了他身邊的老師傅,和師兄師弟們。他不少作品是取材於船廠的。他寫工人生活的艱辛,寫他們默默地奉獻,寫他們的苦樂。在作品裏,我們仿佛聽到船廠的機聲、錘聲和工人粗獷的笑罵聲。作者在寫他們的辛勤勞作、生活的艱苦的同時,還極注意寫出他們奮發向上的精神,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
在藝術上,我以為勝德同誌的作品也是值得注意的。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南國,勝德同誌卻不喜歡用濃墨重彩去描繪;他喜歡平淡自然的白描手法,所寫的人物故事,他沒有用大起大落的情節來展示,而是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幾件事,輕鬆地加以鋪排,使作品產生一種淡而有昧、令人難於忘懷的藝術效果。此外,勝德同誌在語言上頗受陳國凱作品的影響,幽默而辛辣,俏皮而不失嚴肅,頗具特色。
我祝願他在創作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1990年6月21日晨於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