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微生物培養箱(2 / 3)

微生物按其生長溫度範圍可分為低溫微生物、中溫微生物和高溫微生物三類。2.氫離子濃度(pH):環境中的酸堿度通常以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即pH值來表示。環境中的pH值對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影響很大,主要作用在於:引起細胞膜電荷的變化,從而影響了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影響代謝過程中酶的活性;改變生長環境中營養物質的可給性以及有害物質的毒性。

每種微生物都有其最適pH值和一定的pH範圍。在最適範圍內酶活性最高,如果其他條件適合,微生物的生長速率也最高。大多數細菌、藻類和原生動物的最適pH為6.5-7.5,在pH4-10之間也可以生長;放線菌一般在微堿性即pH7.5-8最適合;酵母菌、黴菌則適合於pH5-6的酸性環境,但生存範圍在pH1.5-10之間。

有些細菌甚至可在強酸性或強堿性環境中生活。微生物在基質中生長,代謝作用改變了基質中氫離子濃度。隨著環境pH值的不斷變化,微生物生長受阻,當超過最低或最高pH值時,將引起微生物的死亡。為了維持微生物生長過程中pH值的穩定,配製培養基時要注意調節pH值,而且往往還要加入緩衝物以保證pH在微生物生長繁殖過程中的相對穩定。強酸和強堿具有殺菌力。無機酸殺菌力雖強,但腐蝕性大。某些有機酸如苯甲·酸可用做防腐劑。強堿可用作殺菌劑,但由於它們的毒性大,其用途局限於對排泄物及倉庫、棚舍等環境的消毒。強堿對革蘭氏陰性細菌與病毒比對革蘭氏陽性細菌作用強。3.氧化還原電位:氧化還原電位(Φ)對微生物生長有明顯影響。環境中Φ值與氧分壓有關,也受pH的影響。pH值低時,氧化還原電位高;pH值高時,氧化還原電位低。各種微生物生長所要求的Φ值不一樣。一般好氧性微生物在Φ值+0.1伏以上均可生長,以Φ值為+0.3伏-+0.4伏時為適。厭氧性微生物隻能在Φ值低於+0.1伏以下生長。兼性厭氧微生物在+0.1伏以上時進行好氧呼吸,在+0.1伏以下時進行發酵。4.輻射:輻射是指通過空氣或外層空間以波動方式從一個地方傳播或傳遞到另一個地方的能源。它們或是離子或是是電磁波。電磁輻射包括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和Υ射線等。(1)紫外輻射紫外線是非電離輻射,以波長265-266納米的殺菌力最強。紫外輻射對微生物有明顯的致死作用,是強殺菌劑,紫外殺菌燈管在醫療衛生和無菌操作中廣泛應用。

由於紫外線穿透能力差,不易透過不透明的物質,故紫外殺菌燈隻適用於空氣及物體表麵消毒。(2)電離輻射X射線與α射線、β射線和Υ射線均為電離輻射。在足夠劑量時,對各種細菌均有致死作用。常用於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毒,也用於食品的消毒。5.幹燥:水分是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幹燥會導致細胞失水而造成代謝停止以至死亡。微生物的種類,環境條件,幹燥的程度等均影響幹燥對微生物的效果。休眠孢子抗幹燥能力也很強,在幹燥條件下可長期不死,這一特性已用於菌種保藏,如用砂土管來保藏有孢子的菌種。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烘幹、曬幹和熏幹等方法來保存食物。6.滲透壓:水或其他溶劑經過半透性膜而進行擴散的現象就是滲透。在滲透時溶劑通過半透性膜時的壓力即謂滲透壓。其大小與溶液濃度成正比。

適宜於微生物生長的滲透壓範圍較廣,而且它們往往對滲透壓有一定的適應能力。突然改變滲透壓會使微生物失去活性,逐漸改變滲透壓,微生物常能適應這種改變。對一般微生物來說,它們的細胞若置於高滲溶液中,水將通過細胞膜從低濃度的細胞內進入細胞周圍的溶液中,造成細胞脫水而引起質壁分離,使細胞不能生長甚至死亡。相反,若將微生物置於低滲溶液或水中,外環境中的水將從溶液進入細胞內引起細胞膨脹,甚至使細胞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