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絕地求生2(1 / 3)

孫立人趕到上海的時候,就遇到了很令人可氣的一幕。當時,孫立人是稅警總團第四團團長。

孫立人在《統馭學》中寫道:

“記得當晚大雨,不到翌日的12時,我團已經零敲補完,三個師都補得有我團的士兵,我的身邊僅剩下二十餘人了。剛到下午2時,忽然接到一道命令,說丁家橋指揮所正麵被敵攻破,情勢非常危急,讓我立即補上,收複失地。我報告說,部隊業已分散補完了。上麵說:‘這是命令,違者軍法從事!’我隻得遵從命令,率領著20餘傳令兵,上去接戰。丁家橋下麵的河麵足有二三十米寬,而河水卻很深,無法徒步涉河,非從橋上過不可,我隻見橋那邊的友軍潮湧般敗退下來,勢如山倒,不可遏止,於是我站立橋頭,大聲喊道:‘為什麼後退?’他們說:‘他媽的,官長都逃了,我們不要命嗎?’我說:‘我就是團長,你們不要退,聽我指揮,快回去收複陣地。’他們都說:‘好,團長不怕死,我們也不怕死。’於是一擁向前,反讓敵人驚慌失措,以為我軍敗而複進,一定是增援了大軍,即刻退回原陣地去了。我恢複了陣地後,去見師長報告情形,當時連陰大雨,我從頭到腳,遍體淋濕,而且天氣很冷,難受之極,但是一看師長旁邊還安穩地坐著兩位團長,他們不上前線指揮,卻躲在這裏清閑。後來師長向上麵報告:‘稅警團無作戰經驗,聞炮聲即散,因此影響全局。’”

從這段真實的記載中,就能夠看到,當年的國民黨軍隊一些指揮官是多麼昏庸無能和貪生怕死。

孫立人在寫到這段文字的時候,還寫了這樣一段話:“共產黨軍隊作戰,為什麼能夠士氣旺盛,就是因為他們的官長,能夠以身作則。”

稅警總團在作戰中,因為兩個支隊長指揮無方,先後都被免職。第一支隊支隊長是何紹周,他是何應欽的侄兒,是一個依靠關係而爬上高位的。但是,盡管何紹周不會打仗,但是有一個長處,就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會打仗,就放手把軍隊交給有能力的下屬。何紹周在1944年的滇西會戰中,任第八軍軍長,而副軍長是李彌。我曾采訪過當年的第八軍少校參謀劉華,他說,在攻打鬆山的戰役中,何紹周把第八軍完全交給了李彌指揮,而自己隻做後勤工作。

第二支隊的支隊長叫王公亮,王公亮在1944年也官居78軍副軍長。解放軍進人四川後,王公亮在成都宣布起義,後告老還鄉。

淞滬戰場上,王公亮被免職後,孫立人接任第二支隊支隊長,兼第四團團長。

第二支隊下轄第四、五、六團,在稅警總團剛剛來到淞滬戰場的最初幾天裏,第六團傷亡巨大,已經失去了戰鬥力,孫立人就將該團拆散,分別編入第四團和第五團裏。

10月18日,為了減少犧牲,稅警總團第二支隊奉命退到了蘇州河南岸。

中日兩方的軍隊隔河攻擊。這種隔河戰一直打了兩周。而在這兩周的每天黃昏,孫立人都會帶著參謀和兩名警衛,來到蘇州河邊,觀察對岸的情況。

淞滬戰場,這是孫立人指揮的第一次作戰。

第四節孫立人身中1塊彈片

10月27日淩晨,天降大霧。

日軍四五十名敢死隊員,在霧靄的掩護下,乘著橡皮艇,偷渡過了蘇州河,登上了稅警總團二支隊防守的河對岸。二支隊有多少人?不知道,不過按照當時稅警總團被分食的情況來說,這個二支隊應該沒有多少人。

河邊有堤壩,堤壩高約三米,日軍要翻越堤壩,勢必會暴露在二支隊的火力下:所以,日軍敢死隊不敢爬上堤壩。堤壩下有儲煤洞,這是為了運輸煤炭的方便而挖掘的土洞。日軍敢死隊就藏身在藏煤洞裏,等待天亮。天亮後,能見度提高,日軍的飛機就會蝗蟲一樣飛臨稅警總團二支隊的上空,藏在堤壩下的敢死隊一躍而出,搶占製高點,壓製中國軍隊的火力,後續的日軍就會源源不斷地渡過蘇州河,占據中國軍隊的陣地。

孫立人得知日軍敢死隊已經來到陣地前,就悄悄命令第四團兩個班的戰士,抬著四塊厚鋼板,攜帶大量手榴彈,來到了河邊。這一切,河對岸的日軍不知道,藏在堤壩下的日軍敢死隊也不知道。

兩個班的戰士來到了河邊後,將厚鋼板豎起來,然後藏身在鋼板下,把手榴彈劈裏啪啦地投擲向日軍的橡皮艇。橡皮艇被炸穿後,日軍就無法逃走。現在,藏身在河這邊的日軍敢死隊成為了甕中之鱉。

對岸的日軍聽到這邊響起了爆豆一樣的手榴彈爆炸聲,看到橡皮艇被炸成碎片,隨波逐流,立即架起機關槍和小鋼炮,對著這兩班戰士掃射轟炸,可是,子彈彈片打在厚鋼板上,當當作響,而躲藏在厚鋼板後的中國軍人,毫發無損。

藏煤洞裏的日軍敢死隊一看行蹤敗露,就發瘋一般爬上堤壩,向前猛撲,可是,晨曦初露,天色漸亮,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普照大地,日軍敢死隊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嚴陣以待的中國軍隊的視線裏。中國軍隊的輕重機槍一起奏響,日軍敢死隊嚇得要死,趕緊像烏龜一樣縮了回去。

日軍的飛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了,航空母艦停泊在距離上海不遠的洋麵上。為了占領上海,日軍也動了血本,大小艦艇多達上百艘,僅僅航空母艦,就有三艘。

中國的艦船在哪裏?

中國有限而落後的艦船,根本就無法與日本抗衡。這些超期服役的艦船,此刻把守著長江口,防範日軍艦船順著長江進人中國腹地。如果長江口有失,日軍就可以溯江而上,直搗南京、九江、武漢、宜昌、重慶等所有長江沿岸的城市,甚至可以沿著長江的支流湘江進人湖南,沿著長江的另一條支流漢江進入陝西。

日軍敢死隊進人了藏煤洞裏,中國軍隊打不著;兩個班的戰士藏身厚鋼板下,日本軍隊也打不著了。

可是,日軍的飛機起飛了。

形勢對中國軍隊極為不利。

兩個班的戰士采用第二種方案,他們把浸滿煤油的棉花包點燃,然後推到了堤壩下,烈焰熊熊,光芒萬丈,和初生的太陽交映生輝,藏煤洞裏的日軍敢死隊無處躲避,被全部燒死了。

趕在日軍飛機轟炸前,兩個班的戰士勝利返回陣地,毫發無損。

第二支隊支隊長兼第四團團長孫立人的指揮所距離最前線隻有2300米,第二支隊下轄第四團和第五團,第五團團長邱之紀的指揮部距離前線隻有1300米。

指揮官距離前線越近,士兵們越有鬥誌和信心。

就近指揮,成為了孫立人以後戰爭藝術的一部分。

後來,在緬甸戰場上,孫立人不但和戰士們一起承受槍林彈雨,他的指揮所裏能夠聽到最前線的喊殺聲和刀槍的碰撞聲,而且有時候他還親自帶隊衝在最前麵,親自帶隊解救被圍困的士兵。

戰國時期,中國有一支冠絕七國的軍隊,叫做魏武卒。

魏武卒的長官叫吳起,他是和孫臏齊名的戰國軍事家。吳起是魏國的名將,魏國因為有了吳起,而能夠位列戰國七雄之中。

而魏武卒,則是魏國最精銳的武裝,它大小經曆64戰,獲得64勝。從它誕生之日起,它就沒有吃過敗仗,它是為了勝利而誕生的。魏武卒與秦軍交戰,以小勝大,以弱勝強,擊敗了十倍之敵,奪取秦國土地五百裏,將秦軍趕到了華山以西。

魏武卒為什麼能夠戰無不勝?

司馬遷給出了答案:因為首領吳起能夠和最下等的士兵同甘共苦,他和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飯食,睡一樣的床鋪,行軍不乘車,而和士兵背一樣的行李。

遇到這樣的將軍,士兵們能不賣命嗎?

11月日拂曉,日軍趁著大霧,集中優勢兵力和重型武器,突破了孫立人陣地的左翼,而左翼是由稅警總團第一支隊防守。

第一支隊的防線被突破後,並沒有後撤,而是與日軍展開了絞殺,雙方的陣地犬牙交錯,雙方的士兵你來我往,日軍的重武器和飛機失去了效果。

第二支隊的正麵,日軍用橡皮艇搭起浮橋,向孫立人防守的南岸強渡。雙方很快就陷人了短兵相接的混戰中。

早晨6時許,一輪被鮮血染紅了的太陽,從東麵慢慢升起,戰場上的喊殺聲還在繼續。蔣介石親自給稅警總團總團長黃傑打來電話,嚴令黃傑速速將侵人蘇州河南岸的日軍全部肅清。

黃傑一放下電話,就帶著中校參謀李則堯來到了第二支隊的司令部,親自督戰,第二支隊的司令部距離蘇州河邊僅有2300米;孫立人看到黃傑來到,自己則趕到了最前方的第五團團部,第五團團部距離蘇州河邊僅有1300米。而日軍此時正在源源不斷地湧上河岸。

第五團團長邱之紀看到孫立人來到,一言不發,就手持一杆步槍衝了上去,在河岸邊和日軍展開了白刃戰。

11月日這一天,守方所有人都在蘇州河邊與日軍拚殺。日軍倒下了一批,又上來一批,像螞蟻一樣,密密麻麻地接續不斷地湧上來。

河岸邊,死屍枕籍,河水染成紅色。

下午6時,日軍終於被稅警總團第二支隊壓過了蘇州河北岸。戰士們終於能夠喘一口氣了。

然而,清點人數,第五閉傷亡慘重,第五團團長邱之紀也壯烈殉國:

黃昏時分,第十七軍團軍團長兼第一軍軍長胡宗南傳來命令,命傷亡極大的第二支隊撤出陣地,陣地交給6師接防。

6師,是當時中國僅有的三個德械師中的一個,另外兩個是87師和88師。當年的三個德械師享譽全國,就像當年抗戰初期的八路軍115師、抗戰中期的機械化2030師、抗戰後期的新38師享譽全國一樣。

另外,國民黨軍中得到了德械裝備的,還有一個,這就是桂永清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因為教導總隊是培養軍事幹部的地方。所以,人們沒有把教導總隊列入戰鬥單位,說起德械師,一般也不會說到教導總隊。

稅警總團到底傷亡多少?為什麼要被換防?

解放軍上將陶峙嶽當年是國民黨軍第八師師長,他在多年後回憶當年的血戰時說:第八師上淞滬戰場的有8000人,從淞滬戰場上退下來僅有700人,而且幾乎都帶傷。

和第八師一起並肩作戰的稅警總團,也幾乎打光了。

稅警總團來到淞滬戰場上時,擁有六個團,是一隻裝備精良的生力軍。在蘊藻浜北岸,他們遭受了日軍第三師團和第九師團的輪番進攻,連日激戰,六個團傷亡過半,來了一支增援部隊,編入稅警總團,重新編隊,稅警總團組成了四個團。第一支隊下轄第一團和第二團,第二支隊下轄第四團和第五團。第三團和第六團的番號取消。

激戰還在繼續。短短的幾天過後,這四個團因為傷亡慘重,重新改編為兩個團,又補充了一個團,變成了三個團。

淞滬會戰打到現在,也就是在蘇州河南岸接受換防的時候,稅警總團僅有的三個團,又被打剩為兩個團,每個團的人員還不足1000人,兩個團隻有不足 2000人。

而當初奔赴淞滬戰場上時,除過後勤部隊留守江蘇海州,稅警總團所有的作戰兵力都開來了,共計有兩萬多人,可現在僅剩下2000人,組成不滿員的兩個團。

在淞滬會戰中,稅警總團先後補充了兩次,補充了兩個團,現在又隻剩兩個團就是說,稅警總團已經在淞滬會戰中被打光了。

蘊藻浜、蘇州河,每一寸土地都灑滿了鮮血,每一滴河水都被鮮血染紅,有中國士兵的鮮血,也有日本士兵的鮮血。

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犧牲的將軍多達15位。

我在采訪參加淞滬會戰的一名老兵時,老兵說起當年的情景,雙手顫抖,他用顫巍巍的聲音說:“沒有經曆過那種情景的人,永遠都想象不出來。”就在稅警總團第二支隊與6師交接換防的時候,孫立人負傷了。

胡宗南限令,稅警總團第二支隊的防地,必須於當天夜晚卯寸以前交接完畢因為,相隔幾十米河流的那麵,就是日軍,日軍即使夜晚不偷襲,天明肯定會發動進攻。這一天,從早晨6時到下午6時,中日雙方的軍隊都殺得昏天黑地,整整12個小時的血戰過後,雙方的軍隊都需要補充營養,也都需要休息,在6時到9時的這三個小時裏,日軍無力進攻。

可是,已經幵到了稅警總團第二支隊駐地的6師,不願意從第二支隊手中接防,因為蘇州河南岸已經有了日軍,幾十名日軍攻占了周家橋西段的一幢二層樓房後,負隅頑抗,稅警總團第二支隊第五團第一營的戰士多次攻到了這幢樓房的跟前,都被樓房裏的日軍擊退。

那時候的上海建築物,和鄉下的房屋比起來,異常堅硬,能夠屹立一百年不倒,子彈打上去隻能打出一個指甲蓋那樣的白點。要攻擊這樣的建築物,必須用大炮。

稅警總團不是有德國大炮嗎?為什麼不用大炮轟擊?

仗打到這個份上,人都快要死光了,炮彈肯定早就用完了。

德國大炮的炮彈,都是從德國進口的,中國生產不出來。中國那時候的重工業,冶鐵技術根本達不到德國那樣的程度,也就製造不出這樣的大炮和炮彈。

德國的機械製造一直領先於世界,即使日本的機械製造,也無法與德國相比。今天,德國製造的汽車,比如寶馬、奧迪、奔馳,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

6師磨磨唧唧,對蘇州河南岸還有幾十名日軍極為不滿,他們嘟嘟囔囔地說,上級隻說讓他們接防,並沒有說陣地上還有日軍。他們不願接防。

孫立人爽快地說:“好吧,等我把那股日軍消滅幹淨了,再把陣地交給你們。”

那股日軍據堅頑抗,第一營攻打了好多次,都毫無辦法,孫立人能有什麼辦法?

但是,孫立人說,他很快就能夠消滅那股日軍。

孫立人打電話給後方的參謀,讓速速送來20顆地雷。

可是,第二支隊沒有地雷,參謀不得已打電話給軍部,軍部參謀長親自打電話尋找地雷。戰爭進行了這麼多天,各種武器都極為缺乏。

第二天淩晨時,軍部終於派人開車,將20顆地雷送到了孫立人麵前。

而此時,日軍已經開始了拂曉前的炮擊,炮擊過後,日軍步兵就要衝鋒了。

如何用地雷攻擊小樓裏的日軍?大家都摸不著頭腦。

孫立人看到地雷送來了,異常高興,立即走出掩體,打著手電筒查看。

當時,孫立人戴著頭盔,穿著軍裝。

突然,一顆榴霰彈呼嘯而來,在孫立人的頭頂上爆炸。孫立人全身負傷1處,背部、臀部、上臂,血流如注。

萬幸的是,當時孫立人戴著頭盔,彈片沒有穿過。而當時又低著頭,頭部沒有受到損傷。

身邊的人看到孫立人倒下去,急忙將他抬進了掩體裏。孫立人身中1塊彈片,卻神誌清醒,他命人把第四團第二營營長張在平叫到身前,命他代理第四團團長,並負責用地雷將小樓炸毀,將日軍消滅。

交代完這一切後,孫立人就昏迷過去。

軍部聽聞孫立人負傷,急忙派車將他送到了野戰醫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