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勝利會師1(3 / 3)

113團自南向北,攻向加邁,幾乎每一座陣地,都要與日軍苦戰。當時,因為大雨數日,兩軍的士兵在齊腰深的積水中衝殺,每行走一步都很艱難。

經過連日激戰後,113團終於占領了南高江的渡口。想要渡河,沒有渡河工具。天空中大雨傾盆,江麵上波推浪湧。如果仿效112團輕裝渡江,也是不可能的。因為112團奇襲西通,輕裝急進,日軍毫不知覺;而113團要去攻打加邁,要去與日軍打陣地戰,沒有重武器萬萬不行。

趙狄給駐印軍指揮部發報,請求立即空投渡河器材。可是,連續三天,都等不到飛機的蹤影。新22師在加邁受阻,新38師112團在拚死廝殺,113團實在

等不及了,趙狄就命令尋找所有可以渡河的工具,砍伐樹木,捆紮竹排,劃向對岸。可是,此處水流湍急,處處旋渦暗礁,連續強渡三次,都沒有成功。

所幸的是,第四天早晨,飛機終於出現了,空投了一百多艘橡皮舟。而此時,因為113團在南高江邊徘徊三日,早就引起了日軍的注意,日軍組織火力在對岸攔截,趙狄命令所有輕重機槍和火炮朝著對岸的日軍陣地猛轟,然後 100艘橡皮舟同時下水,每艘乘坐五人,拚命劃向對岸。

上午9時,113團全部渡過南高江。

然後,一個衝鋒,就占領了加邁東南側的一處高地。現在,加邁日軍的所有活動全在113團的眼皮底下。113團架起大炮機槍,對著加邁瘋狂掃射,反正這些彈藥也不想再帶走了,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通,西通有日軍那麼的彈藥庫,想用多少就用多少,幹脆把所有彈藥全部傾瀉在加邁日軍的頭頂上。

加邁之戰出乎意料地順利,到了中午12時,日軍就已經放棄了抵抗,逃往高山密林中。下午時,113團與新22師在加邁會師。

加邁的戰利品有多少?加邁之戰後,廖耀湘給蔣介石發了一封電報,內容有:“我俘大炮共56門,新式47戰防炮7門,70榴彈炮2門,中迫擊炮4門,高射機槍1挺,載重汽車167輛,田中新一以下乘車12輛,輕重機槍及步槍、擲榴彈600枚,倉庫0多座生俘敵櫻井及原藤大尉以下官兵百餘名。重要文件、裝具彈藥等甚多,尚難統計。查此次敵重武器及軍用車輛遺失之大,人員死傷疾病,轉於溝壑之眾,狼狽潰散之慘狀,有甚於兩年前國軍撤退野人山之情景。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前恥,官兵大奮。”

《廖耀湘與蔣介石》中記載,蔣介石接到這封電文後,興奮不已,馬上叫來何應欽、陳誠等一幹要員,一起閱讀電文,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加邁之戰,田中新一的座駕都被繳獲了,那麼田中新一又是如何逃脫的?

田中新一又是從暗道中逃走的。

深山忠男中佐是第18師團的工兵頭目,他在開路打洞方麵確實很有一套。在胡康河穀的瓦魯班,田中新一借助著他在密林中開辟的秘密通道逃脫了,把關防大印都給弄丟了;而在孟拱河穀的加邁,田中新一又借助挖掘的地道偷偷逃脫了,這次把自己的專車弄丟了。

據老兵介紹,田中新一的座駕是一輛銀灰色的小臥車,編號是菊字001。

菊,是第18師團的代號。

此時,中國軍隊在孟拱河穀殲敵多少人?

據《廖耀湘與蔣介石》記載,新22師殲敵不下5000人;而據《緬甸蕩寇誌》記載,新38師殲敵7700人。

這僅僅是從中國軍隊進入孟拱河穀到攻占加邁的殲敵人數。而114團攻打孟拱的戰役,還沒有統計。因為此時,孟拱戰役才剛剛打響。

接下來,再看看孟拱戰役。

孟拱戰役的精彩程度,超出了小說家的想象。

1944年6月16日,當田中新一爬出地道,倉皇逃出加邁,新38師113團與新 22師勝利大會師的時候,新38師114團占領了西通南麵的多處據點。圍攻西通的日軍見狀,擔心會被中國軍隊反包圍,嚇得要死,趕忙向南撤退。112團血戰西通多次,至此才終於能夠休息了。

從加邁逃出的日軍、從西通逃出的日軍,都在向孟拱方向逃竄。即使逃竄,日軍也不敢走大路,因為空中有美國的飛機在轟炸。隻要見到一名日軍,闊綽的美國人都會把成噸的炸彈丟下來。所以,日軍隻能選擇在沒有路的地方,在樹林的縫隙間穿行。一個個餓得麵黃肌瘦,困得東倒西歪。

因為沒有路標,沒有參照物,緬北的叢林到處都是一樣,到處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樹木,有一支2000多人的日軍隊伍走人了孟拱西南部的一條死穀裏,

活活餓死。後來,當地人來到這裏,看到山穀中到處都是骨骸,地麵上到處都是二八大蓋。

一名日軍老兵在回憶文章中曾經這樣寫道:大雨滂沱、蚊蟲肆虐、饑渴難耐,每邁出一步,都花費了全身的力氣,極度的恐懼,擔心會有敵軍突然在後追殺,中隊已經毫無戰鬥力,自前日開始,就以野菜充饑,有人因為吃野菜而中毒,就倒在我們的麵前

田中新一倒是早早來到了孟拱,他站在孟拱城外迎接這些隻剩下最後一口氣的日軍。在一條河邊,田中新一看到有一支人群正在渡河,他們衣衫襤褸,

低垂頭顱,像鬼魂一樣。這支人群有三十多個。

在這群人中,田中新一看到了第18師團第56聯隊第二大隊大隊長吉田,此時他才判斷出,這支比乞丐都不如的部隊,居然是大日本皇軍。

田中新一見到吉田,詢問第二大隊還有多少兵力?

吉田說:“都在這裏了。”

原來,這群形同地獄鬼魂的日軍,就是日軍“叢林戰之王”第18師團第 56聯隊第二大隊僅剩的兵力。日軍一個大隊滿編滿員有1100人,現在僅剩下了三十多人。

田中新一把這些殘兵敗將糾集起來,準備在孟拱和中國軍隊再打一場。然而,這些早就被嚇破膽的日軍,豈能阻擋中國軍隊前行?

就在新38師114團準備渡江攻擊孟拱時,英軍第三師77旅少校參謀迪克匆忙渡過江來,向114團求援。

迪克少校說,兩個月前,空降到孟拱南麵的英軍77旅,此刻正被日軍圍困在孟拱東南的五裏處,傷亡慘重,此時全旅僅剩五百餘人。如果中國軍隊不能在24小時內趕到救援,他們隻能向東南山區撤退。

在緬北這種山區,沒有補給,要想以小部隊生存,那是相當困難。2000名日軍走入死穀,全部被餓死,就是例子。

孫立人的新38師師部當時跟隨114團一起行動,他得到消息後,立即決定暫停攻擊孟拱,全力救援這支落單的英軍。

當年參加這次救援行動的張義栻連長,在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

“這時,由溫蓋特將軍率領的英軍空降第77旅乘虛進攻孟拱城,不料在孟拱東南遭日軍圍困,傷亡慘重,有被全殲的危險,英軍急派人向我軍求援。當時,天氣驟變,大雨傾盆。團長李鴻聞訊後,率我們114團冒雨沿孟拱山迂回急行,於6月18日趕到孟拱河北岸。當天,團長李鴻與副團長王東籬經過化裝,在當地兩名向導的帶領下,繞過孟拱正麵,在孟拱以南鐵路和公路附近,對孟拱周圍的地形和敵人守備情況進行了詳細偵察。6月19日,孟拱河因暴雨河水猛漲,河深浪險,舟渡不易,但為解盟軍之圍,團長李鴻決定連夜以橡皮舟強渡孟拱河。

“由於我軍行動秘密,始終未被敵人發覺,同時敵人做夢也沒有想到,中國軍隊會來得這般神速。我們114團主力由孟拱展開,以一部兵力占領南堤附近所有據點,另派一個加強排扼守通往孟拱的鐵路,並在南堤以北設置疑兵。

“敵軍通過南堤,團長李鴻命令放他們過去,敵軍一步一步踏進我軍伏兵陣地有效射程內,一聲令下,自動火器從四麵八方怒吼起來。一夜工夫,敵第5炮兵聯隊大部隊被殲。第二天早晨,八九百具屍體暴露在南堤鎮附近鐵路上。聯隊長高見量太郎大佐,也倒斃在枕木上。6月22日,我軍從正麵和兩翼擊破孟拱外圍敵軍有組織的抵抗,迫近孟拱市區。2日,我軍攻占孟拱火車站。

“這時,在我軍右翼的英軍突擊隊500人被敵第18聯隊圍困,情勢危急。團長李鴻遂與英軍藍敦師長約定,請他們把靠近鐵路的陣地讓出一部分,作為我軍攻擊出發地。那天晚上,英軍炮兵打了一夜,掩護部隊轉移,至夜間時移動完畢,隨後,團長李鴻派一營的一個排,接替了英軍一個營的陣地。經與日軍反複拚殺,終於使日軍棄屍數十具,我軍陣地仍屹立如山。英軍被困之危遂解。原來隻有數十名敵軍牽製了英軍一個營,而我軍一排就驅逐了敵人。事後英軍旅長親到我軍114團團部,收集戰鬥資料,並表示感佩不已。一些中外報紙也發出消息和報道:“新38師再創仁安羌奇跡!英軍再次死裏回生!”

《緬甸蕩寇誌》也寫到了張義栻連長所介紹的這場戰鬥。當時,第5師團第5炮兵聯隊是從孟拱趕去增援密支那,沒想到走進了 114團的伏擊圈。當時的日軍大搖大擺,毫無戒備。因為他們隻知道中國軍隊還在孟拱以北,根本就沒有想到,孟拱東南居然還會有中國軍隊。

殲滅第5炮兵聯隊完全屬於摟草打兔子。當時的114團隻想救援英軍,誰會想到這1000名日軍硬要往槍口上撞。

密支那戰役中,守衛密支那的日軍,共有000人,如果把這1000名日軍放進城去,攻擊密支那肯定會更加艱難。

很多資料中記載,殲滅第5炮兵聯隊的,是114團三營九連的彭新民排。日軍有1000人,彭新民排僅有40人,兵力之比是25:1,但是,這個排將日軍擊退了,打死了第5炮兵聯隊聯隊長高見量太郎。

實際情況應該是,114團三營九連打響了進攻日軍的第一槍,擊斃日軍有近百名,並繳獲重炮一門。這個排就是張義栻回憶文章中提到的扼守鐵路的加強排。

而且聯隊長高見量太郎也不是這個排打死的,打死高見量太郎的是八連,

高見量太郎遭到伏擊後,突然醒悟過來,中國軍隊行動好快啊,他們居然從孟拱以北偷偷地來到了孟拱以南,不但包圍了孟拱,而且還把孟拱通往東麵密支那的鐵路也掐斷了。孟拱之敵陷入了孤立,密支那之敵也陷人了孤立,兩個城市的日軍隻能“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所有日軍都沒有想到114閉會突然出現在他們眼前。

在孟拱外圍,中國軍隊抓住了一名日軍。這名俘虜的名字叫其蒲源七,他是這樣介紹自己被俘經過的:“被俘的那天早晨,我和其他分隊六人,同往孟拱東北附近老百姓家中買香煙,回來碰到中國軍隊,戰友五人當時就被打死,大家都沒有想到中國軍隊來得這麼快!”

第5炮兵聯隊遭到打擊後,趕快縮回身去,向孟拱方向逃跑。沒想到,這下又撞在了 114團三營八連的槍口上。

把八連的槍口放在這裏,純屬偶然。

當時,114團已經完成了對孟拱的包圍。副師長唐守治在檢查包圍圈的時候,看到這裏有個缺口,很容易就成為孟拱城裏日軍的逃跑通道。唐守治讓團長李鴻在這裏布置一支部隊,於是李鴻就把八連放在這裏。

沒想到的是,高見量太郎向孟拱城裏回撤時,剛好就走的這條通道,正好就撞在了八連的槍口前。

第5炮兵聯隊出現在八連槍口前的時候,連長牛誌仁命令:不準衝鋒,隻準射擊。

日軍那麼多,而這一連中國士兵才有多少?傻子才會挺著衝鋒槍和日軍拚刺刀。衝鋒槍的強項在於射擊,而不在於白刃戰。

就這樣,第5炮兵聯隊遭到了一個夜晚的伏擊,丟下了近千具屍體,連5炮兵聯隊聯隊長高見量太郎也被擊斃。

回頭再說說溫蓋特的第77旅。

溫蓋特是駐紮在印度的幾十萬英軍中,唯一一個敢於反攻緬甸的硬漢。緬甸淪陷後,英軍畏敵如虎,躲藏在英帕爾高原背後,幻想著日軍不要進攻印度,卻又不加強戒備。在這樣一支軍隊中,溫蓋特是個另類,也一再遭到排擠打擊:,他就像安徒生童話中那隻總是遭到鴨群攻擊的醜小鴨一樣。為此,他曾經自殺過一次。

溫蓋特傷愈後,蒙巴頓就把他派到了緬甸,從事敵後遊擊戰。

溫蓋特來到緬甸後,很快就顯示出了自己的才能。他建立了一支欽迪特空降縱隊,而且屢次主動攻擊日軍。史迪威很欣賞英軍中這個特立獨行的勇士,

蒙巴頓就讓他配合中國遠征軍作戰。

當中國軍隊在北線連戰連捷的時候,在南線配合作戰的溫蓋特旅卻被日軍包圍了。114團立即前往營救,沒想到摟草打兔子,幾乎全殲了 5炮兵聯隊。

救出了英軍77旅後,114團隻派遣了一營三排接替英軍這個旅的攻擊陣地。英軍官兵大為驚駭:我們一個旅都無法攻占的一個高地,你們一個排就敢去攻占?這太看不起人了。

當日,三排在攻打日軍占據的高地時,英軍軍官在一邊觀摩,他們很不相信,這一個排怎麼能夠攻上他們一個旅攻打了很久也沒有攻上的陣地?

可是,槍聲一響,英軍軍官就全部傻了眼。

中國士兵衝鋒的時候,人員全部散開,半個排在進攻,半個排在掩護,相隔很遠。而且進攻的這半個排,又分成兩組,一部分依托著所有能夠借助的遮掩物,射殺任何一個露出陣地的目標,另一部分飛快地接近日軍的陣地,像一隻隻山間的羚羊一樣。兩部分交相掩護,交替攻擊。而一直擔任掩護的那半個排,所有的火器全部發射,火炮強大的火力,一直壓得日軍直不起腰來。

中國軍隊一個排,在英軍軍官觀摩中,輕鬆占領了英軍一個旅久攻不克的陣地。英軍徹底懊悔了,同樣都是美式武器,原來還可以這樣用,原來仗還可以這樣打。

英軍的打法是什麼?他們是漫山遍野地衝上日軍的陣地,像打開了羊圈門一樣,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去和日軍的火力網死拚,那當然是有多少就能死多少。

同時期英國人的打法,還照搬“一戰”時期的教學大綱。

“一戰”時期,在馬恩河戰役中,德軍第一次使用了他們最先批量製造的重機槍,而英軍還在排著隊向前衝鋒,結果一天之內,德軍就用重機槍打死了 6萬英軍。

現在已經到了“二戰”後期,印緬戰場上英軍戰鬥力最好的溫蓋特旅,居然還在使用這種落後的衝鋒打法,怪不得要被日軍打得落花流水,怪不得又要被中國軍隊營救。

這是中國軍隊第二次營救英國人。上一次是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的仁安羌,新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率領1000人解救了7000多名英軍。而這次是在第二次緬甸戰役的孟拱,新38師114團團長李鴻率領主力,救出了英軍一個旅僅剩的500人。

孟麵妮,英軍第三師師長藍纖帶著溫蓋特旅等英軍部隊退出了緬北戰場。

1944年6月2日,114團架起大炮,對著孟拱狂轟,摧毀了日軍的外圍工事,然後士兵突擊,奮力拚殺,接近孟拱。一份資料中這樣寫道:“時間由白天轉到黑夜,又由黑夜轉到白天;距離由一千碼,縮短到五百碼、三百碼、二百碼……五十碼;戰火由炮火、機槍、步槍,進到手榴彈、刺刀、肉搏;敵軍自知麵臨死神,反而鎮靜一些,斷壁頹垣,都成了他們有利的掩護。然而,時間是過去了,空間是緊縮了,困獸猶鬥,又有什麼用呢?”

在張義栻的回憶錄中,中國戰士是在第二天下午5時攻入了孟拱城裏。大批日軍看到走投無路,就跳進了河水中。僅僅在這一天裏,114團就擊斃日軍 1500名,俘虜21名。

攻占孟拱和攻占加邁,僅僅相隔10天。而在這10天裏,新38師擊斃日軍軍官高見量太郎以下81名,擊斃日軍士兵400名。這個數字還不包括餓死山中的日軍。

田中新一呢?那個幾天前還站在孟拱城外迎接潰兵的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呢?他在哪裏?

114團的炮彈一落在孟拱城裏,田中新一就知道大事不妙,準備開溜。可是,往哪裏溜呢?最近處是密支那,那裏中日雙方正在交戰,“逃跑專家”田中新一不會選擇去密支那,否則他還要再跑一次。田中新一決定一步到位,他帶著隨從沿著伊洛瓦底江邊的密林,一直逃到了南部的八莫。

八莫無戰事。

但是,田中新一沒有想到,幾個月後,中國軍隊還會進攻八莫。

孟拱戰役結束後,中國軍隊就將日軍徹底趕出了孟拱河穀,加邁、孟拱、密支那之間的公路鐵路全部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