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勝利會師2(1 / 3)

6月27日,史迪威給新38師發來賀電:“貴師健兒攻占孟拱,戰績輝煌,達於頂峰。”

英軍第三師師長藍敦少將也發來賀電:“孟拱大捷,謹致賀忱,並敬謝協助敝師77旅的美意,此致孫兼師長李團長及閣下之英勇部隊。”

田中新一逃走了,而手下的蝦兵蟹將可就倒黴了。他們化整為零,竄入密林中,等待死亡。

新38師曾有兩名傳令兵,在路上遇到三十多名日軍,一個叫張廣坤的戰士,隻用衝鋒槍打了兩個彈匣,日軍便狼狽逃竄,地上丟棄了 1挺機關槍,10杆步槍,15具屍體。

孟拱戰役結束後,在繳獲的戰利品中,有一封牟田口廉也寫給田中新一的書信。牟田口廉也是前任第18師團師團長,現任15軍軍長,也就是英帕爾戰役的指揮官。牟田口廉也在信件中說,要擊滅中國駐印軍,“唯有菊兵團能行之。”菊兵團,就是第18師團。

所有日軍都沒有想到,不但第18師團無法擊敗新一軍,而且加上第5師團、第二師團、第56師團等等部隊,還照樣被中國軍隊打得滿地找牙,被中國軍隊打得狼奔豕突。

經過中國軍隊的連續痛擊,緬北日軍,尤其是第18師團,還有多少戰鬥力?

在孟拱戰役後,中國軍隊繳獲的戰利品中,還有一份第55聯隊寫給第18師團的健康報告。裏麵有這樣的文字:

“因戰鬥持續,始終不能得到休養,部隊半年以來之辛苦加劇,連續一周間陰雨,距敵數十米之第一線戰壕裏,滿浸泥水,不得睡眠,體力之低下推想而可知……增強戰力之方策,尚無具體實施辦法,但為補助兵員營養之不足,應利用餘暇采取野生植物——芭蕉芯、山芋、緬甸新菌——等努力維護體力。”

這份報告裏還有“戰力日趨低下,實已不堪重壓”的話。自從中國軍隊全力反攻至今,已經過了8個月時間。在這8個月裏,中國軍隊幾乎沒有一天停歇過,總是在進攻,進攻,不斷地進攻。在中國軍隊雨點一樣不間斷的進攻中,日軍早就苦不堪言,早就麵臨崩潰的邊緣,他們隻是依靠最後一點武士道精神在強撐著,沒有倒下去。

在新38師114團攻打孟拱的日軍守衛部隊中,第18師團隻有第56聯隊和第114聯隊的殘兵敗將;在新38師第112團進行西通阻擊戰的時候,第18師團隻派出了第 114聯隊一部。第18師團有三個步兵聯隊:第55聯隊、第56聯隊、第114聯隊。那麼,第55聯隊在哪裏?

第55聯隊有三個大隊,第一大隊在加邁戰役中,被新22師和新38師11團全殲,剩下的兩個大隊,也沒有多少兵力了。

一份《55聯隊兵員健康狀況報告表》顯示,第55聯隊此時僅有兩個大隊,就是第二大隊和第三大隊,沒有統計第一大隊,很可能是第一大隊被消滅殆盡。

第一大隊在加邁全軍覆滅,即使偶爾有漏網之魚,想要回到田中新一和第18師團司令部所在的孟拱,先要穿過西通,而西通當時已經被中國軍隊占領,而且這是孟拱河穀唯一的通道,所以,日軍隻能迂回奔逃。

緬北那是什麼環境?那是地球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地方,日軍要走進這些原始森林,就像掉進了汪洋大海裏。當年中國遠征軍在野人山中遭受什麼苦痛,現在加倍還在了日軍身上。

剩下的兩個大隊,人數加起來才577人。日軍一個大隊1100人,兩個大隊 2200人,而現在兩個大隊僅剩下577人,剩下的1600人去了哪裏?都死了。

即使這577人,也大多都是些死老漢病娃,受傷的不算——估計沒有幾個不帶傷的,患有腳氣的142人,患有瘧疾的4人,患有其他疾病的28人,還剩多少健康的?還剩62人。緬北的腳氣病,不是普通的腳氣病,這種疾病很容易就引起死亡。

兩個大隊總計2200人,僅剩下62人還能戰鬥,兵力還不到編製的六分之一。整整一個第55聯隊,剩下的健康人數僅有565人,一個聯隊800人,兵力也是不到聯隊編製的六分之一。

日軍的報告中這樣形容第18師團殘存的士兵:“第18師團在長時間作戰和撤退中,官兵已極度疲勞。上衣破爛,襯衣撕碎,露出背脊;褲子已不成形,大腿、膝蓋露在外麵,拖著透底的皮鞋,滿腳上長著一層‘叢林瘡’。因戰傷、戰病後撤的一群官兵姿態,讓人不堪入目。身體枯瘦如柴,僅僅臉上尚殘留著一絲九州男兒的不屈氣概。戰場缺乏衛生材料,連代替患者破舊衣服的大衣毛毯都不夠用。第一線中隊的官兵,包括中隊長在內,一般不超過30人。甚至隻有軍曹以下十數人者,幾乎都是半病員狀態,可以說全部患有疾病和腳氣病,因此無不訴苦行走困難。每人每天配給大米150克,補給正處於中斷狀態。”

這就是日軍的“叢林戰之王”,這就是日軍王牌第18師團,這就是參與過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師團,這就是在淞滬會戰中與新一軍的前身稅警總團交手的常勝師團,居然被中國軍隊打成了這副熊樣。

第三節“二戰”最大膽的奔襲

攻占孟拱河穀後,下一站就是緬北最大城市密支那。

從新平洋到孟拱,中國軍隊的進軍路線幾乎都是從南向北。這一路上都是崇山峻嶺,茂密叢林;而從孟拱到密支那,進攻線路改成了從西向東。密支那位於一個略有起伏的小平原上,周圍也沒有高山峽穀。

來到了密支那,就算來到了緬北平原。從密支那向東200裏,就是中國雲南的騰衝。

打回老家,近在咫尺。

當時,守衛密支那的,包括第18師團第114聯隊一部,第56師團第146聯隊一部,工兵12聯隊一部,共約5000人,最高指揮官是第56師團步兵指揮官水上源藏少將,但是實際上的指揮權在丸山房安大佐手中。因為丸山房安所在的第 114聯隊,人數多於水上源藏帶來增援的第146聯隊。日本人也喜歡窩裏鬥。

進攻密支那的部隊,有美軍加拉哈德一個團,中國軍隊第30師88團、89團、90團,中國軍隊第530師149團、150團,中國軍隊第14師42團,總兵力約有 11500人。這七個團不是一次性進行攻擊的,而是漸次加入,最初攻擊的,僅有美軍一個團和中國兩個團。

從部隊番號中能夠看出來,中國軍隊都是剛剛從國內運來的戰士。盡管他們在中國戰場也屢有斬獲,但是緬北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戰場,完全不同的環境。所以,攻方軍隊傷亡較為嚴重。

密支那戰役曆時三個月,中國軍隊損失6670人,美軍損失2207人,擊斃日

軍200人。其中,美軍有980名是因病離開了戰場。經此一役,美軍加拉哈德團元氣大傷,再也無力戰鬥,此後退出了緬北戰場。

密支那戰役是整個緬甸戰役中,中國軍隊以多打少,卻傷亡遠大於日軍的戰役。這也是第二次緬甸戰役中,唯一的一次中國軍隊傷亡超過日軍的戰役。

中國軍隊中作戰經驗豐富的新38師和新22師都沒有參戰。沒有參戰的原因是,史迪威認為他依靠手中的美軍一個團和中國軍隊剛剛空運來的六個團,足以攻占密支那。

在本章剛開始就寫到了,在1944年4月下旬和5月上旬,中國駐印軍派出了三支部隊:第一支是攻打加邁的新22師,第二支是攻打孟拱的新38師,第三支就是攻打密支那的中美混合先遣突擊隊。

現在,加邁和孟拱都被占領了,密支那這邊情況如何?

第一次人緬作戰中,因為日軍第56師團千裏奔襲,搶占了密支那,切斷了中國遠征軍的回國之路,10萬遠征軍被迫進入野人山,結果4萬戰士再也沒有從荒蠻的大山中走出來。

這次,還是中國遠征軍,還是日軍第56師團,再搭上第18師團一部分,還是在密支那,中日雙方要展開一場血戰。中國軍隊,要雪第一次緬甸戰役之恥;日本軍隊,要雪胡康河穀和孟拱河穀之恥。

孟拱河穀激戰正酣,密支那的日軍明白中國軍隊早晚會來,他們深溝高壘,等待著新一軍出現在他們暸望的視線裏。

然而,新一軍沒有出現,曾經殺聲震天的緬北戰場出現了短暫的寂靜。

寂靜預示著更大的血戰在醞釀。

日軍不知道就在他們視線之外,就在陽光無法穿透的密密層層的密林裏,中國軍隊和美國一支名叫“劫掠者”的特種部隊,在悄然靠近密支那。

攻擊密支那的先遣部隊分作三路縱隊,悄然向密支那進發。之所以要兵分三路,是擔心有哪一路在迂回穿插中與敵人遭遇,被擊潰或者被剿滅。這樣即使有兩路遭遇不測,還是有第三路趕到了目的地。

資料中記載,中美混合先遣突擊隊於1944年4月28日從胡康河穀的大克裏向密支那秘密進發,一路披荊斬棘,爬山涉水,所走的線路是自古荒蠻、完全沒有人類生活足跡的原始叢林。他們人手一把砍刀,在密密的叢林中開路

而行。遇到江河攔路,全體人員又要鳧水過去。為了避免日軍飛機發現,他們白天潛伏,夜晚出行,而與外界的一切聯係方式又全部中斷。他們就像一群野人,徹底消失在了緬北原始森林裏,也與外界徹底斷絕了聯係。

這一路上,因為路途艱險,這三路先遣隊又不得不用雙手和膝蓋在熱帶雨林中爬行,每天僅能行走8公裏,而且,在途中的雷班和丁克路高還與日軍發生了激戰。

日方的資料和後來的戰事證明,日軍一直不知道有中美軍隊在偷襲密支那,所以在雷班和丁克路高與中美激戰的日軍,估計是全部陣亡。

中美混合先遣突擊隊出發後,史迪威一直在焦急地等待。奇襲密支那,應該算是史迪威在緬北戰場上直接指揮的第一次戰役,也是史迪威一直看重的加拉哈德團第一次參戰史迪威很想證明自己,也想讓這支美軍證明自己。

16天後,焦急不安的史迪威終於等到了突擊隊發來的信號,告訴史迪威說他們距離密支那僅有兩天路程,然後信號又中斷了。兩天後,突擊隊接近了密支那以西約1公裏的飛機場,史迪威又收到了時間短暫的信號。

最先到達密支那機場附近的,是第二縱隊的第530師150團,團長黃春城帶著全團戰士,切斷了密支那和孟拱之間的公路,然後,率領戰士們向機場縱深秘密進擊。

第二天淩晨,美軍飛機出現在了密支那上空,對著這座緬北最大的城市狂轟濫炸。三小時後,第530師150團和第30師88團的戰士們躍身而起,向完全不明就裏的日軍發起凶猛一擊。當時,機場的日軍茫然失措,驚惶萬狀,他們正在吃早餐,完全不知道中國軍隊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僅僅過了四個小時,密支那飛機場就被占領。

清理機場,共計擊斃日軍48人,俘虜丨人,繳獲重機槍4挺,步槍11支,而攻方陣亡21人。

隨後,美軍滿載著武器、彈藥、給養和增援部隊的運輸機和滑翔機,在密支那機場不停地降落。密支那的日軍望著天空中蝗蟲一樣的巨型飛機,目瞪口呆,他們又一次深深地體會到了,原來仗還可以這樣打!

中美聯合先遣突擊隊兵臨城下,中國駐印軍乘著飛機跨越戰爭尚未結束的孟拱河穀和暗無天日的原始叢林,源源不斷地來到了密支那城外。日軍苦心經營了兩年的防線此刻形同虛設,蕩然無存。麵對突然伸至胸口的刺刀,日軍連伸手阻擋的機會也沒有了:他們隻能退縮在密支那城中防守。

先後空運來密支那的中國軍隊有:

5月17日下午,第30師89團大部。此前,89團在英帕爾一帶布防。

5月18日,89團剩餘部隊也空運至密支那。

5月19日,第14師42團運至密支那。

7月25日,第30師90團也空運至密支那,這是一個剛剛組建起來的新軍。

密支那機場被攻占幾小時後,史迪威帶著第30師師長胡素、530師師長潘裕昆飛抵密支那機場,同行的還有12名戰地記者。第二天,世界各大報紙的頭條都是“盟軍奇襲密支那”。

英國一直驕傲地認為,沒有大英帝國的幫助,中國人和美國人是無法占領密支那的。緬甸是大英帝國的屬地,沒有兵力占據絕對優勢的大英帝國的軍隊參與,僅有幾萬人的中國人和美國人是無法攻占緬甸的任何一座城市的。而現在,中國人和美國人居然兵臨密支那,丘吉爾大為光火,他怒氣衝衝地致電責問英國東南亞戰區司令蒙巴頓:“他們是怎樣在密支那從天而降的?你對此有何解釋?”

奇襲密支那,被後世稱為戰爭史上最大膽的行動之一。

密支那機場丟失後,孟拱河穀的戰役還正在進行,緬甸方麵軍司令河邊正三急忙命令緬北的日軍馳援密支那,前來馳援的日軍第56師團第128聯隊、第 18師團第114聯隊和炮兵第5聯隊、工兵第12聯隊,還沒有走出孟拱河穀,就被新38師和新22師消滅大部。僅有當時新一軍尚未占領的東北方向兩個大隊的日軍進入了密支那,密支那的日軍從000人增加到了5000人。這兩個大隊的日軍,就是由水上源藏少將率領。

第14師一個團、第30師三個團、第530師兩個團,還有美軍一個團,對密支那形成了合圍之勢。

一場攻堅戰就這樣打響了。

日軍在密支那城裏和外圍修建了上千個掩體,每個掩體裏有一個日軍。在沒有接到命令的時候,日軍是不能走出掩體的。在一些重要地段,掩體與掩體之間還挖掘有壕溝,可以互相增援在每一道十字路口,日軍都用鋼筋水泥修建有工事,工事下連有長長的甬道,甬道的盡頭是掩蔽部。工事外有交叉火力,除了配置機槍外,還配置有狙擊手。遠征軍沒有攻到近前時,工事上隻有一個瞭望哨。而遠征軍衝到距離工事僅有幾十米的地方時,掩蔽部裏的日軍才會衝到射擊位置。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所編寫的《緬甸作戰》中記載:因為第18師閉官兵多為北九州的礦工出身,他們在密支那建成了兩處地下指揮所,能夠經受飛機重磅炸彈的轟炸。在第一線構築了很多單兵掩體,並在其上覆蓋鐵板,防止火焰攻擊,而每個士兵必須攜帶竹筒和管子進人掩體,以防轟炸時被埋在土內窒息。

想來,這兩處指揮所,應該是水上源藏少將和丸山房安大佐的。

守衛密支那的日軍最高指揮官是水上源藏少將,他接到的是“死守密支那”的命令。而給他下了這道命令的,則是日軍第軍的“豺狼參謀”辻政信。辻政信,這是一個以殘暴和冷酷而著稱的日軍參謀,也是“二戰”時期最有名的日軍參謀,他生吃戰俘的器官,極度膨脹自負。他是諾門罕戰役的實際指揮者,也是巴丹死亡行軍的實際操縱者,還是暢銷書作家。他寫的叢林戰小冊子《隻要讀了就能贏》是日軍在東南亞作戰的“聖經”,他在戰後寫的戰爭紀實《潛行三千裏》和《十五對一》曾經風靡一時。這個人看起來似乎很了不起,實際如何?他的上級東條英機認為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而山本五十六更直接稱他是“上躥下跳的小醜”。

水上源藏在帶著增援部隊進入了密支那後,就一次次向第軍司令官本多政材建議:“放棄密支那,保存實力。”可是,辻政信卻認為密支那必須堅守,並一次次越俎代庖,向水上源藏下達死守的命令。其實,水上源藏是清醒的,他明白,麵對中美軍隊上萬人的進攻,麵對每天頭頂上蝗蟲一樣的飛機和動輒就像冰雹一樣轟擊的炸彈,死守密支那徒勞無益,隻有死亡一種結局。

然而,既然第軍司令部讓堅守,那麼水上源藏也隻能堅守,他別無選擇。

密支那是中國遠征軍這一路上最難打的一場戰役。

當時恰逢雨季,陰雨連綿,密支那成為了水鄉澤國,日軍以逸待勞,躲在幹燥的掩體裏等待遠征軍,而遠征軍踩著泥濘的道路向前強攻,有時一天僅能推進幾百米,而且很多時候,進攻的部隊在齊膝深的泥濘中爬行。到了夜晚,日軍又爬出掩體搶奪白天丟失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