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都對盟軍極為有利當新一軍開始進攻八莫和南坎時,美軍在麥克阿瑟將軍的率領下,700艘軍艦駛人了菲律賓雷伊泰灣,與日軍爆發了“二戰”期間規模最大的海戰,結果日軍損失了4艘航空母艦,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此戰過後,日本海軍名存實亡。
當新一軍攻占了緬甸八莫和南坎後,麥克阿瑟的部隊衝破了日本南方軍司令山下奉文的防線,占領了菲律賓。
此後,美軍的飛機就可以從菲律賓起飛,轟炸日本本土。
南坎之戰結束後,緬北遠征軍和滇西遠征軍在芒友會師。這一天是1945年 1月28日。芒友會師,標誌著中印公路全線貫通,也標誌著緬北滇西的日軍已經被徹底肅清。
那天的會師舉行了典禮,參加典禮的有衛立煌、索爾登、各集團軍總司令、軍長、師長和美英法聯絡將官。中國遠征軍總司令衛立煌將軍發表了講話,他這樣說:“今天的會師,是會師東京的先聲,我們要打到東京,在那裏會師,開慶祝會。”
台下群情洶湧,人們高呼口號:“打到東京去!”
也是在這一天,滿載槍炮彈藥的105輛卡車,浩浩蕩蕩地從雷多開到了中國境內,這是中印公路通車後的第一批車隊。
可惜的是,衛立煌“打到東京去”的願望沒有實現。第5軍130師師長王理寰在《衛立煌率師反攻滇西》中寫道:
“遠征軍勝利後,舉國歡騰。蔣介石嫉賢妒能,開始撤銷遠征軍,調衛立煌為中國陸軍副總司令(虛職)。同時另行成立四個方麵軍,將遠征軍所屬蔣介石的嫡係各部隊,大部分調撥幾個方麵軍指揮……衛立煌不久出國,考察軍事和政治。出國前,他告訴我說:‘為將之道,必須待人以誠,甘苦與共,上下一心,軍隊才能克敵製勝。像現在國民黨這樣腐敗,滅亡在即,延安的作風,必能統一中國。’”
還有一件更難以理解的事情。《孫立人案從頭說一一論析美國揭秘檔案》中記載,孫立人率領新一軍在緬北殲敵,功高震主,令最高當局心生恐懼,也加深了原來就不服氣的黃埔係將領對孫立人的排斥。新一軍回國後,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邀請孫立人參觀歐洲戰場。蔣介石責問孫立人:“艾森豪威爾邀請你,為什麼不邀請我?”然後,蔣介石又為難孫立人:“國內有事,不應出國。”但是,最後還是很不情願地同意孫立人出國。
這邊,兩路遠征軍在芒友會師;那邊,新一軍還在激戰,將日軍趕往更南麵,確保中印公路的安全。
第56師團被兩路遠征軍痛扁後,殘部由師團長鬆山佑三率領,退到了一個叫做南巴卡的地方。新一軍向南巴卡發起進攻,第56師團殘部拚命向南突圍;而南麵的第二師團殘部,拚命向北進攻,想要營救第56師團。新一軍第30師和新38師114團頂住兩麵日軍的夾攻,不但全殲第56師團殘部,而且增援的第二師團第四聯隊也被全殲。甚至日軍第56師團師團長鬆山佑三也差點被活捉。
然後,新一軍新38師和新30師連下新維、臘戍,日軍僅有兩千餘人從臘戍逃出。然而,他們沒有想到,臘戍南麵居然有新一軍的530師,530師將這股日軍予以全殲。
最後,再說說530師。
攻占密支那後,530師屬於新六軍、廖耀湘帶著新六軍新22師和14師回國參戰後,530師就劃歸新一軍。
在新38師攻打八莫,30師攻打南坎的時候,530師向緬甸中部推進。先是掩護英軍第6師南下,接著進軍萬好,在這裏殲滅了數百名日軍。這股日軍是已經補充達到15次之多的第18師團第114聯隊,和第56聯隊的一部分。
攻占了萬好後,第530師繼續南下,進攻南社,南社是一座繁華都市,盛產白銀。據守在這裏的日軍是第56師團第11聯隊和山崎炮兵聯隊第二大隊,已成驚弓之鳥。530師經過幾天激戰,攻占了南社後,殘敵五百餘人逃進了一座死穀中,530師在山穀兩邊架起大炮,對著山穀猛轟了一夜,天亮後,下山查看,沒有一個日軍漏網。
從南社向南,是西保;向西,是臘戍。南社、西保、臘戍呈三角形。1945年月8日,新38師攻占了臘戍,530師南下進攻西保。
西保有日軍的坦克部隊,兩軍剛一碰麵,日軍就把坦克開出來,耀武揚威,沒想到530師有火箭炮,一通轟擊,日軍坦克紛紛癱瘓。此後,日軍的坦克變得老老實實了。戰鬥結束,530師從東郊外的草叢中,搜到了日軍藏起來的七輛坦克,其中有兩輛完好無損。
後來,530師又南下,占領喬梅。喬梅之戰,是中國軍隊在緬甸最後一戰。這半年來,530師擊斃日軍500人,這個戰績還不算在密支那戰役中擊斃日軍的
數量。
在喬梅,530師與英軍第6師會師,中國駐印軍緬北戰役結束。
中國駐印軍的故事快要結束了,緬北的日軍被趕到了南部,中印公路也幵通了。可是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失蹤了的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到現在都沒有下落。
1945年5月14日《大公報》登載了這樣一條消息:
“新三十八師前副師長齊學啟將軍,於月8日,為寇刺傷腹部,月1日傷重逝世。”
齊學啟是怎麼被俘的?他又是如何被刺身亡的?
前麵寫到,當第五軍的將士們,走出野人山,與新38師在印度會合的時候,他們說齊學啟在第五軍大撤退的前夕,帶著新38師的傷員一路南下尋找新38師,與第五軍軍部分開了,此後再沒有消息。
齊學啟帶著這些傷兵,向新38師所在的方向行走,追趕新38師。剛開始,傷員們互相攙扶著尚能前行,後來實在無力行走了,齊學啟就到附近的村莊,買了幾頭牛,讓無法行走的重傷員爬在牛背上,繼續前行。
一行人來到清德溫江後,砍伐竹子,製作竹筏,順著江水漂下。後來,日軍騎兵追來,架起機槍,對著竹筏射擊。竹筏上的人,除過兩三個人跳水逃生未卜,其餘的不是死亡,就是被俘。齊學啟受傷被俘。
齊學啟被俘後,被帶到了仰光監獄。當時,仰光監獄裏關押著1200名盟軍戰俘。
齊學啟的身份暴露後,汪偽政權派來漢奸向齊學啟勸降,但是齊學啟誓不投降。1945年月8日,日軍和漢奸收買了戰俘中的變節分子,向齊學啟行刺,齊學啟腹部受傷,傷及肝髒。當時,隻要齊學啟將軍說一聲與日軍合作,他就能夠得到治療,可是,齊學啟不願屈服,拒不投降日軍。月1日,齊學啟傷重身亡。
這座仰光監獄關押的1200名戰俘中,有150名美國人,50名英國人,剩下的是印度人和中國人。在關押期間,有一半戰俘死亡。日軍對待戰俘慘無人道,戰俘們的生4活,比好萊塢電影《桂河大橋》中的情節還要悲慘。
1945年5月,新一軍回國,在廣西玉林集結完畢,準備向雷州半島和廣州的日軍發起進攻、
據各種資料記載:中國駐印軍反攻作戰,戰果輝煌。與中國駐印軍先後對壘的,有日軍第2師團、第18師團、第49師團、第5師團、第56師團和第4獨立旅團與特種部隊。中國駐印軍共擊斃日軍082人,其中包括三名聯隊長,殺傷日軍75499名,俘虜日軍田代一大尉以下2人,敵我傷亡比例6:1;繳獲飛機5架,坦克67輛,大炮168門,其餘戰略物資無數。解放敵占區比日本麵積略小,比意大利麵積略大。
富有喜劇色彩的是,這些戰俘後來被新一軍押解回廣州,隨行的還有幾頭大象。而這些戰俘,後來在廣州為新一軍陣亡烈士修築公墓,寓意深刻。
1945年的中國軍隊,已經占據了戰場上的主動權。正麵戰場上,先後收複了桂林、柳州,並取得了芷江戰役的勝利。在廣大的敵後戰場,八路軍和新四軍在西北、山西、華中、華北、山東、蘇北等廣大地區的對敵作戰中,取得一連串重大勝利。
1945年的歐洲戰場上,形勢也是一片大好。月,歐洲戰場上,美英聯軍渡過萊茵河,推向德國腹地;亞洲戰場上,美軍攻占了硫磺島和衝繩島,日軍節節敗退。5月,柏林被攻克,德國無條件投降。
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同期,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日本關東軍覆滅。中國戰場上,展開了全麵反攻。
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詔書:“朕深鑒於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時局,茲告爾等臣民,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此詔書標誌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天皇簽訂投降書,標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50年,蔣介石開始排除異己,對孫立人下手。
要清算孫立人,先剪除羽翼。蔣介石把孫立人手下三員大將,全部以“匪諜”的罪名,予以逮捕。這三員大將在本書中都寫到了,他們是:原新一軍新38師114團團長李鴻,原新一軍新38師112團團長陳鳴人,原新一軍新38師114團一營營長彭克立。此三人都在緬北戰場上立下功勞,可是在台灣,他們在 1950年7月被捕,服刑25年。
李鴻等人被捕後,孫立人立即去見蔣介石,甚至願以全家性命擔保,請求釋放李鴻等人,但是蔣介石置之不理。
1955年6月,蔣氏父子通過製造所謂的“郭廷亮匪諜案”、“屏東兵變案”,將孫立人驅逐出台北,趕到台中,無限期軟禁。孫立人被軟禁的地方,鐵門高牆,日夜有六名看守監視,外人不能入內,孫立人也不能外出。
孫立人被軟禁後,為了徹底消除孫立人的影響,凡有關孫立人作戰練兵的文字,全部銷毀。書籍資料中凡是有孫立人戰績的內容,全部刪除;部隊中保留有孫立人照片的,全部上繳,否則逮捕
孫立人在被關押期間,生活拮據,為補貼家用,就種植玫瑰,讓夫人出售,“將軍玫瑰”從此開始流傳。
一些資料記載,當年若不是麥克阿瑟等人過問孫立人案,孫立人幾被蔣介石殺害。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孫立人仍然被蔣經國關押。
1988年1月1日,蔣經國去世。月20日,“國防部長”鄭為元來到台中,當麵告知孫立人,曆時年的關押結束,今後孫立人擁有了言論和行動自由。
剛恢複了自由的孫立人,就忙著完成自己多年的心願:尋找當年第一次緬甸戰役中,在仁安羌與日軍血戰中犧牲了的營長張琦的後代。幾經周折,經過湖南省祁陽縣政府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張琦的獨生女張錦蘭。孫立人非常欣慰,發起募捐,將捐款5000美元和親自撰寫的“故陸軍中校張琦成仁紀念碑”,托本書中寫到過的蔣元帶給張錦蘭。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在恢複自由兩年後去世,享年90歲。孫立人的遺言,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我是冤枉的”,一個是“我對得起國家”。
2001年1月8日,台灣終於正式公布“孫立人案”調查報告,證明孫立人案是被陰謀設局的假案,應還當事人清白。
將軍功過,終於蓋棺定論。
附錄
遠征印緬大事記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美國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12月2日,中國沿海港口全部被日軍占領,為了確保滇緬公路這條最後的國際交通運輸線,中國和英國簽訂《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
1942年1月4日,日15軍從泰國向緬甸東南角進攻。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急忙向中國求援。
1942年3月1日,中國遠征軍第五軍2030師人緬,接替英軍防務,師長為戴安瀾。
1942年3月8日,日軍占領仰光,滇緬公路被切斷。
1942年3月19日,趕至緬甸南部同古的第2030師騎兵團與日軍一個大隊接戰,中日軍隊首次在緬甸展開角逐。
1942年3月26日,日第56師團從仰光登陸,直插中國遠征軍後方,截斷中國遠征軍後路。
1942年4月17日至19日,第66軍新38師113團在師長孫立人的指揮下,在仁安羌擊潰日軍,救出被包圍的英軍7000餘人和美國傳教士、記者等500人。
1942年5月5日,日第56師團攻占緬北城市八莫,三天後,又攻占了緬北最大城市密支那,後沿著滇緬公路進入滇西,準備直抵昆明。
1942年5月1日,新38師主力西進,三天後進入山區,在密林峽穀中奪路而走,潛伏而行,走向印度的方向。
1942年5月27日,新38師主力抵達英帕爾東南的普拉村。
1942年6月8日,新38師113團衝出日軍包圍圈,與新38師主力會師。
1942年5月1日,進入野人山中的杜聿明和第五軍接到軍政部命令,“不再折返雲南,應向雷多轉移:,”雷多位於印度。同日,滇西的中日雙方開始了隔江對峙。
1942年6月14日,第五軍(含軍部和新22師,下同)在大洛河邊絕糧,以樹皮果腹。
1942年7月日,第五軍到達新平洋,終於得到部分補充。
1942年7月25日,第五軍到達雷多,損失慘重。
1942年8月5日,中國遠征軍中的最後一支軍隊第五軍96師走出緬北野人山,到達怒江。
1942年8月,在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38師和新22師合編為中國駐印軍,史迪威任總指揮。
1943年春,新38師和新22師合組為新一軍,鄭洞國任新一軍軍長,孫立人任副軍長兼新38師師長。
1943年2月28日,中印公路開工66天,建成通車78公裏,再向前就是“鬼門關”,中國工兵第十團在路邊78公裏處樹立木牌,上書:“此路通向東京。”
1943年月2日,新38師114團在“鬼門關,,擊敗日軍,中國軍隊重返野人山,展開反攻。此後,中國軍隊前麵作戰,後麵修路,將日軍一步步趕出緬北。
1943年10月29日,新38師占領新平洋,在此建立了反攻胡康河穀的基地。當時,據守胡康河穀的是日軍第18師團。
1943年12月28日,新38師攻克胡康河穀重要據點於邦。
1944年3月5日,中國軍隊占領日第18師團司令部所戰地孟關,繳獲日第18師團關防大印和師團長田中新一的私人圖章。
1944年3月29日,日軍被趕出胡康河穀。
1944年4月5日,中國軍隊開始進攻孟拱河穀。
1944年5月27日,新38師112團占領西通。
1944年6月16日,中國駐印軍攻占加邁。
1944年6月25日,中國駐印軍占領孟拱。中國駐印軍新一軍先後與日軍第 18師團全部、第二師團第4聯隊、5師團128聯隊和151聯隊、第56師團146聯隊、5炮兵聯隊作戰,並保持全勝。
1944年8月日,中國駐印軍占領密支那。密支那戰役中,先後投入了中美聯合兵力五個團,曆時78天,才攻克了5000日軍守衛的密支那。中方參戰兵力為:14師42團、30師88團和89團、530師150團,另有美軍約一個團,總兵力達 11000人。
1944年9月,中國駐印軍擴建改編,下設新一軍和新六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 1944年12月15日,中國駐印軍繼續南下,占領八莫。
1945年1月14日,中國駐印軍占領南坎,三日後,占領芒友。兩支對日軍進行反攻的中國軍隊勝利會師。
1945年1月28日,新一軍30師繼續南下,攻打新維,差點活捉日第56師閉長鬆山佑三。
1945年3月8日,新一軍新38師112團和30師攻占臘戍。
1945年3月30日,另一支分兵南下的新一軍530師,連戰連捷,一直打到了緬甸中部的喬美。此為中國駐印軍在緬甸的最後一戰。
滇西反攻大事記
1943年4月,中國遠征軍司令部在雲南楚雄成立,陳誠任司令長官。
1944年3月8日,緬甸日軍進攻印度英軍的英帕爾戰役爆發。
1944年3月17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建議趁日軍主力被拖在攻打印度時,反攻滇西。
1944年4月6日,日軍1師團攻占印度科希馬,英軍第四軍固守英帕爾,第三軍反攻科希馬。
1944年4月25日,蔣介石電令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準備渡江出擊。 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團軍渡過怒江,進攻騰衝。
1944年6月上旬,第11集團軍渡江進攻鬆山、龍陵。
下旬,總預備隊第八軍渡江,投入戰鬥。鬆山守軍為第56師團11聯隊一個大隊,龍陵守軍為第56師團主力。騰衝、鬆山、龍陵,互成犄角,控製滇緬公路,日軍在這裏儲糧三萬噸,工事堅固。中國軍隊攻打極為艱苦。
1944年9月8日,第八軍接替71軍,攻克鬆山。
1944年9月14日,5軍和54軍攻克騰衝。
1944年11月3日,中國遠征軍各部協同攻占龍陵,然後向芒市推進。
1944年11月20日,第六軍攻占芒市。
1945年1月10日,中國遠征軍攻占邊境城市畹町。後與中國駐印軍勝利
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