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昭陵下的古墓(1 / 3)

黑暗中出現不少磷火,有大也有小,大的如同燈籠,小的象螢火蟲。有幾團磷火跟著他們,象黑暗中鬼魅的眼睛,讓人毛骨悚然。

苗君儒仰著頭,看著那些山峰及天空的月亮星辰,突然,他看到昭陵右麵第六座山峰和第七座山峰之間的峽穀裏,有一道黑氣直衝天宇。

她驚異地發現,所在的地方有一半的泥土成黑色,一半的泥土成紅色,中間一條S形弧線,將兩邊分開,看上去,是一副自然形成的陰陽太極圖。

車隊在三日後到達了陝西禮泉縣,這裏距離昭陵還有好幾十裏路,這一路上,那兩個大漢對林卿雲都看得很緊。

李道明安排大家住下後,將苗君儒單獨叫了過去,說道:“今天晚上我們就去昭陵。”

幾年前,苗君儒就曾經帶學生去過昭陵考古,還挖出了一些好東西。

昭陵麵積2萬公頃,周長60公裏,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麵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有陪葬墓180餘座,主要有長孫無忌、程咬金、魏征、李靖、尉遲敬德等墓,還有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等15人之墓。唐太宗能與功臣“相依為命”,既不濫殺功臣,且妥善安置,使能保持晚節,死後還能安葬在一起,這種做法在帝王中實屬罕見。

昭陵依九嵕山峰,鑿山建陵,開創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

據史書記載,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藝家、美術家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精心設計的。其平麵布局既不同於秦漢以來的座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潛葬”之製,而是仿照唐長安城的建製設計的。長安由宮城、皇城和外廓城組成。宮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宮城之南,為百官衙署(即政治機構),外廓城從東南北三方拱衛著皇城和宮城,是居民區。昭陵的陵寢居於陵園的最北部,相當於長安的宮城,可比擬皇宮內宮。在地下是玄宮,在地麵上圍繞山頂堆成建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垣,四麵各有一門。據史書記載,昭陵玄宮建築在山腰南麓,穿鑿而成。初建時駕設棧道,棧道長400米,即230步,文德皇後先葬於玄宮,而棧道並未拆除,就在棧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宮人居住,象對待活人一樣對待皇後,待太宗葬畢,方拆除棧道,使陵與外界隔絕。玄宮深75丈,石門五道,中間為正寢,是停放棺槨的地方,東西兩廂排列著石床。床上放著許多石函,裏麵裝著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三幹塊大石砌成,每塊石頭有二噸重,石與石之間相互鉚住。陵墓的外麵又建造了華麗的宮殿。

在主峰地宮山之南麵,是內城正門朱雀門,朱雀門之內有獻殿,是朝拜祭獻用的地方,與門闕距離很近。獻殿南麵過20米的場地,是橫向的一條深溝。九嵕山屬石灰岩質,長期遭受高空風雨的剝蝕,山洪衝刷,不僅山陵建築無存,就連原有的山勢形體亦改變了不少。但仍可略辨當年陵寢構造遺留之痕跡。

昭陵屢遭戰亂的破壞,地麵建築大多被毀壞了。自從出了孫殿英盜挖東陵的事後,受輿論的影響,國民政府將原本駐守在這裏護陵的那一個營,調往了別處。這樣一來,昭陵遭到前所未有的浩劫,大批盜墓者蜂擁來此,挖開了一座又一座的隨葬墓。兩年前,西北軍閥閻錫山實在看不下去,派了一個團到昭陵來護陵,總算保住了昭陵最後的一點根基。

在昭陵方圓幾十裏的區域內,深不見底的盜洞比比皆是,稍不注意掉進去,就很難出來。那一次考古,有個學生不小心掉了進去,大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救出來,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發生,苗君儒在那裏沒呆兩天,就帶著學生離開了。

苗君儒看了一下時間,現在是晚上8點多,就算馬上動身的話,趕幾十裏崎嶇不平的山路,最快也要4個小時到達昭陵,那樣一來,就錯過了開啟墓門的時間。

“我們等下動身,趁夜避過護陵的軍隊,先找地方住下來,”李道明說道:“明天再尋找袁天罡的墳墓!”

苗君儒沒有說話,所有的行動都是李道明一手安排的。

李道明說道:“尋找墳墓所在,就全靠你了,另外我帶了一個盜墓的高手,他曾經一個人,在一個晚上就挖開了尉遲恭的墳墓!”

李道明說的人是趙二。

“你知道護陵的那個團長是誰?”李道明問。

苗君儒搖了搖頭,他對這些事情不感興趣。

“我早就打聽過了,是林福平的弟弟林武平,”李道明說道:“你那個叫林卿雲的女學生,絕對不隻是跟著你學考古那麼簡單。林氏三兄弟,老大林鬆平,原來也是做古董生意的,一年前失蹤了,至今沒有下落。兩年前林武平帶著那一隊人馬駐紮到昭陵後,林家的店鋪裏就多了不少唐代的古董,你難道說這裏麵沒有關係?”

“護墓者盜墓,這在中國古代就是很正常的事情,”苗君儒說道:“很少有墓葬能夠逃得過盜墓者的手。”

“唐太宗的墳墓裏,有不少好東西,林家的人肯定盯上了這塊肥肉,”李道明說道:“要想挖開昭陵,可不是一天兩天的活。”

苗君儒知道李道明的話裏,指的是什麼。他問道:“你為什麼不來挖?”

李道明笑道:“別忘了我是姓李的,說不定我還是他老人家的第幾十代孫呢,盜墓人有盜墓人的規矩,同姓墓葬不挖,說不定是在挖自己的祖墳。”

×××××××××××××××××××××××××××××××××××××××

夜晚的昭陵,顯得更加肅穆,靜得讓人心驚膽戰。每個人都能聽得到自己的心跳。

他們一行十幾人,帶著盜墓的工具,趕了幾十裏的山路,在山下繞過西北軍的關卡,由一條小路上了九嵕山。領路的是趙二,在他的身後,跟著兩個提著盒子槍的壯漢,其餘的人跟在後麵。

臨行前,李道明不讓苗君儒通知那幾個學生,說是人多了反而不好。苗君儒也不想他的學生有什麼意外,何況李子新說在這裏遇到了很恐怖的東西,除李子新逃出生天外,其他人全都死了。

以前那些盜墓人蜂擁自此,各顯神通展開一場盜墓大賽,有的盜墓人在挖出東西後,被同伴滅了口,還有的為爭奪一個墓穴,鬧起了火拚。那些人死後,屍骨並未被同伴埋葬,而是露天丟在那裏,一到晚上,磷火搖曳,忽明忽暗,更增添了幾分恐怖的色彩。

“哢”的一聲,一個大漢踩到了一具骸骨,將骸骨的大腿骨踩斷。那大漢忙低下身,朝那具骸骨拱了幾下手,口中嘀咕道:“老兄對不起呀,我是無意的!”

“媽的,什麼對不起?我就不信這個邪!”另一個壯漢罵著,一腳將那具骸骨踢到旁邊,突然,他抱著腳大叫起來。

苗君儒近前一看,見這個壯漢的腳被什麼東西割開了一個大口子,鮮血從裏麵湧出來。再一看地下,有一個黑乎乎的東西,他撿了起來,是一把短刀。那具骸骨生前被人殺了後,短刀就留在身上了,人雖腐爛但是刀未腐。這個壯漢在踢開骸骨的時候,沒有看到骸骨上麵的刀,不巧踢在刀刃上。

這個壯漢突然痛苦地大叫起來,眼看著那腿越來越粗,肌肉越來越黑。從傷口留出來的血也變成了黑色。

“他中了屍毒!”苗君儒說道。屍毒是民間的說法,其實是屍體在腐爛過程中產生的東西,是一種對人體血液有極強破快性的細菌。若人體皮膚沒有傷口,這種細菌倒是無法侵入人體,可是一旦侵入人體,若不及時處理,會導致全身的血液感染,內髒器官壞死。作為考古學者,他以前在接觸古代人的骸骨時,都會小心地做好消毒措施。

他將身上的背包拿下來,正要為壯漢處理傷口。卻見壯漢的肚子也腫漲了起來,從嘴巴裏往外大口大口吐黑水。他大驚,忙拿著背包退了幾步。他以前見過中了屍毒的人,隻要處理得及時,應該會沒事。屍毒的蔓延有一個過程,但絕對沒有眼前的這麼快。

那壯漢已經停止的呼吸,身上的肌肉迅速變黑並萎縮下去。其他人見狀,嚇得逃開來。

身為盜墓者,最忌諱的就是對死人不敬。按盜墓的規矩,在進入墓室後,都會點起三支香,表示對死者的尊敬,即使從死者身上掠取財務,也不會亂動死者的骸骨。

“該死!”李道明罵了一聲,吩咐另幾個人,用鏟子挖了一個淺坑,將死去的壯漢和那具被踢開的骸骨一同埋了。

經曆了此事,大家走路變得小心起來,遇到骸骨也是小心地繞過去,不少人還對骸骨拱手,說上幾句安慰自己的話。

黑暗中出現不少磷火,有大也有小,大的如同燈籠,小的象螢火蟲。有幾團磷火跟著他們,象黑暗中鬼魅的眼睛,讓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