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昭陵下的古墓(2 / 3)

他們走上一道山坡,站在一處石台的地基上。這裏原來是祭台所在,是唐朝後代皇帝和公卿祭陵的地方,本來旁邊還有一些房屋和宮牆,但都毀於曆代戰火,隻剩下殘垣斷壁。

此時,月已上中天,月光皎潔,站在這裏,可以看得到對麵的九嵕山及周圍山巒,九嵕山見山勢麵南背北,外形逞馬鞍形(當地俗稱筆架山),南麵山體兩側岩層伸出,呈簸箕形狀,形成左青龍,右白虎之勢;四周山勢陡峭凸凹不平,奇峰突兀,山下河流蜿蜒而過。苗君儒數了一下,以九嵕山為中心點,左14右14,剛好28座山峰,迎合了上天28宿。若照風水地理學說看來,這裏乃是一個藏風聚氣的上等龍穴所在。這28座山峰,就像28位朝中大臣,侍奉在唐太宗的身邊。

“我們今天晚上就在這裏宿營!”李道明開始吩咐那些人整理帶來的東西,打算在這些殘垣中找一處避風的地方,暫時安頓下來。大家走了這麼久,也都有些累了。

苗君儒想起了李子新的話,趁李道明不防備,忙從內衣袋中拿出那封信,打開,火光下,見是16個字:月上中天,黑氣所在,懸崖之下,李勣之側。

他看完後,就著火把將信燒了。

李勣,原姓徐,名世績,字懋功,亦作茂公。因唐高祖李淵賜姓李,故名李世績,後被封為英國公,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出將入相,位列三公,極盡人間榮華。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李治)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

李勣死後,高宗親為舉哀,輟朝七日,贈太尉,諡曰貞武,陪葬昭陵。墓為三個相鄰的大夯土堆,俗呼山塚。三土堆象征陰山、鐵山和烏德鞬山,以表彰李績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後武則天建立大周朝,其孫子李敬業反叛,被平定後,武則天下詔追削李敬業祖、父官爵,刨墳斫棺。李勣墓當時就被挖開,隻剩下三堆封土。但是據民間傳說,武則天考慮到李勣墓在昭陵龍穴的心髒部位,恐傷及龍脈,於是下旨命令挖墓的千牛衛將領,隻需挖開墳墓即可,不得進入墓穴,所以墓葬內的東西並未有多大的損失。曆年來不少盜墓者,也從裏麵挖出了不少好東西,證明當初武則天確實沒有真正對李勣刨墳斫棺。以武則天的為人,對待死去的政敵,無不刨墳斫棺,拋枯骨於荒野,為何獨獨放過了李勣,此舉確實令人難以費解。

據史料記載,李勣為人小心謹慎,對於皇帝家事一概不過問。後世人對他不反對高宗立武後一事頗有微詞,但是以他的為人處事,心知皇帝椒房內事,外臣權位再高,血緣再親,摻和入宮闈之事無論成敗,最終難逃一戮。他親見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人辛苦建立門戶,可後輩子孫卻慘遭屠戮,弄得家破人亡。也預感到後輩兒孫肯定會有橫禍,擔心累及祖宗,死後會被刨墳。

他生前與袁天罡交往甚密,而袁天罡精通天文地理,在昭陵選址的時候,已經替自己選好了一塊安身之地。以他們兩人的交情,袁天罡何曾不會替這位好友找到一處真正能夠安身的地方呢?所以,民間傳說,也有一定的道理。

按現實情況,李勣墓應該在距離二十多裏地的煙霞村旁邊,可是哪裏並沒有什麼懸崖呀!難道真正的李勣墓並不在那邊,而是在這28座山峰的某一座下麵?如果是那樣的話,當初武則天刨墳斫棺,就已經猜到那裏並不是李勣的真墓,所以命千牛衛將領隻做做樣子,她也落下一個體恤功臣的好名聲。

苗君儒仰著頭,看著那些山峰及天空的月亮星辰,突然,他看到昭陵右麵第六座山峰和第七座山峰之間的峽穀裏,有一道黑氣直衝天宇。

如果照李子新那封信中所說的,那麼,那裏應該就是袁天罡的真墓所在了。令苗君儒不解的是,李子新在那封信中,完全沒有必要提到李勣的真墓,隻要告訴袁天罡的真墓就在黑氣衝天的山穀裏,就可以了。

李子新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呢?

“苗教授,你在想什麼?”李道明走過來問,“是不是看出了這裏的玄機?”

“你看那邊!”苗君儒指著那邊的山穀對李道明說,“袁天罡的真墓就在那座山穀裏!”

李道明似乎吃了一驚,說道:“你在這裏看了一會兒,怎麼就能確定袁天罡的真墓就在那裏?我還以為至少要找一天呢。”

“信不信隨便你!”李道明說道。

“我信,我當然信,要不我怎麼會找你來呢!”李道明看了看那邊的山穀,說道:“從這裏過去,至少有五六裏地,我們現在就過去嗎?”

“五六裏地,一個小時應該可以走得到!”苗君儒說道:“我們最好現在就過去!”

李道明問道:“那股衝天的黑氣,是什麼東西所致?”

苗君儒說道:“我也不知道,到了那裏不就明白了嗎?”

李道明思索了一下,對旁邊的人說道:“今天晚上不在這裏住了,去那邊!”

一行人朝衝天黑氣的山穀走去,行不了多遠,領頭的趙二見他們前麵不遠處的山道上,出現了幾支火把,嚇得叫了一聲,“有軍隊!”忙將自己手中的火把在腳下踩滅。

李道明朝那邊看了幾眼,罵道:“怕什麼,軍隊都是駐紮在十裏外的地方,怎麼會到這裏來?那邊才三個火把,充其量不過幾個人,我們有這麼多人,說不定也是和我們一樣,也是來找東西的。我們繞過去就是了!”

聽他這麼一說,大家的心安定下來,繼續前行,走另一條山道,和對麵的那批人錯開了。下一道小山坡的時候,聽到走在邊上的一個壯漢發出“哎呀”一聲,大家扭頭去看,那個人已經不見蹤影了,所處的地方出現一個黑洞。

那是盜墓人留下的盜洞,那個壯漢一定掉到裏麵去了。

“不要管他,快點走!”李道明催促道,“注意腳下,別他媽的那麼倒黴!”

快走到那處山穀的時候,苗君儒看到從山穀裏冒起的黑氣,漸漸地弱了下來,最後竟然消失了,而此時,月已西斜。

李道明也看到這一景象,說道:“奇怪,那股黑氣不見了!”

終於來到離穀口不遠的地方,見這裏有一塊寸草不生的平地,約莫200個平方大小,成圓形,剛好可以用來宿營。

走了大半夜,大家都很累了,再說也不清楚穀內的情況。就衝不久前看到了那股黑氣,還有李子新說過的話,苗君儒也不敢冒然進穀,隻有待天亮後,進一步看清周圍的情形,才能行動。

×××××××××××××××××××××××××××××××××××××××

天亮後,苗君儒驚異地發現,他所在的地方,有一半的泥土成黑色,一半的泥土成紅色,中間一條S形弧線,將兩邊分開,看上去,是一副自然形成的陰陽太極圖。

陰陽太極圖在很大程度上是和風水有關的,苗君儒自然想到了袁天罡。如果說袁天罡的真墓就在這山穀裏,那麼李勣的真墓又在哪裏呢?

站在穀口,苗君儒看著兩側的山峰高入雲端,往下盡是懸崖峭壁,穀內怪石嶙峋,枯木叢生,一看就知道是個凶險的去處。穀內不斷有帶著腥味的山風吹出來,令人遍體生涼,時值已經入夏,大家身上隻穿著一件單衣。在穀口站了一會兒,便覺得寒冷刺骨,身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這裏麵難道有一個大冰窖,怎麼吹出來的風那麼冷?”一個壯漢問道。

在穀口的亂石叢中,還發現十幾具骨骸,大多數骨骸的骨頭通體黑色,好像是中了劇毒,而且已經腐朽,用東西一碰,就散開了。但是另有兩具骨骸的骨頭卻是白色,苗君儒看了一下那兩具骨骸,微微皺起了眉頭。

這時候,有人叫起來,“張洋與徐強不見了!”

昨夜大家休息後,苗君儒命兩個人負責看夜,那兩個人正是張洋與徐強。大家忙在周圍一番查找,並不見二人,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苗君儒望著那兩具骨骸,他用手中的枯枝碰了一下骨骸,見這兩具骸骨並不象其他的骸骨一樣,一碰即散。

“他們兩個人會不會就是張洋與徐強?”有人問。

“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苗君儒說道:“我當年在新疆考古的時候,就曾經見到過一種食肉蟻,能夠在一個小時內,把一個活生生的人變成白骨!”(此事請看懸疑考古探險係列——《塞外古城》)

李道明問道:“你的意思是,這裏也有食肉蟻?”

苗君儒說道:“我想不是,食肉蟻在吃人的時候,那個人會發出慘叫,而且聲音很大,但是我們並沒有聽到他們兩個人的叫聲呀!”

“也許我們都睡熟了!”有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