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昭陵下的古墓(3 / 3)

“不可能每個人都睡得那麼熟!”苗君儒說道:“你們看,這兩具骨骸的胸部肋骨,有斷裂的痕跡,說明他們身前是被人殺死的,如果單從腐化的程度看,應該有一年以上的時間。”

李道明問道:“難道是一年前我叔父帶來的人?”

“有可能,”苗君儒說道:“但是我們無法知道,是什麼人殺了他們!”

他抬頭看了看天色,接著說道:“我們進穀去看看!”

李道明留了兩個人在穀口,其他人進去。進穀前,每個人都加了一件衣服,趙二仍舊在前麵探路。穀內並不平坦,有小溪流在亂石間穿流而過,溪邊長著一些雜草,偶爾看得幾朵長得很豔麗的野花。

走不了多遠,便見亂石中有不少黑色的骸骨,而且早已經腐朽,想必都是以前那些盜墓人留下的,都是中毒而死,至於他們的死因,隻有老天才知道。

進到穀內後,苗君儒覺得很奇怪,這穀內與穀外完全是兩個世界,在穀外,可以聽到樹林中傳來此起彼伏的鳥鳴聲,使這若大的陵園好歹有了一絲生氣。可是進入穀內後,聽不到半點聲音,四周如同死了一般的沉寂。而氣候完全不同,盡管加了衣服,但仍然感到越來越冷。

他們感覺就像走進了地獄,隨著看到的骸骨越來越多,一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緊緊地攫住了他們,一個個麵露懼色。

“大家不要怕,現在是大白天,有什麼好怕的?”李道明說著,拔出了身上的槍。其他人也學著他,將家夥緊緊地抓在手裏。

往前走了一段路,果然見到懸崖底下有一處兩米高的土堆,與時下普通人的墳墓並沒有什麼兩樣,前麵並沒有任何墳墓的標誌。大家來到土堆前,見地上又有不少骸骨,但是土堆的周邊並沒有一個盜洞。

難道這裏就是李勣的真墓?

堂堂的三朝元老,一代國公,死後居然就被葬在這樣的地方。

苗君儒站在墳墓的頂部,朝穀口望去,一眼就看到了對麵九嵕山上的昭陵。想不到袁天罡煞費苦心,居然將李勣安葬在了這裏。使李勣生前位列朝班,死後也能如此侍奉太宗皇帝。

他在墳墓的周邊轉了兩個圈,並沒有看到其他的什麼洞穴,隻是看到離墳墓三四十米地方的崖下,有兩個形狀類似並且相依在一起的巨石,莫非那裏就是袁天罡真墓的入口?那兩塊巨石,每一塊都有好幾噸重,在沒有器械的情況下,單憑這十幾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推開的。除非找到開啟的機關。

他來到兩塊巨石前,仔細看了看,發現這兩塊巨石有人工雕琢過的痕跡。可是李子新說了,隻有在月上中天的時候,墓門才會開啟。

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能夠在月上中天的時候,將這兩塊重達上萬斤的巨石頂開?

他回到墳墓前,見李道明命趙二已經在墓旁打出了一個一人多深的大洞,挖洞的速度之快,令人歎為觀止。他以前隻是聽說過民間盜墓高手,能在一個晚上挖出一個十幾米的盜洞進入墓穴,想不到今日見識到了。

在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據前,他無法斷定這裏就是李勣的真墓。反正現在離天黑還早,由著這些人折騰去。

他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想著山穀內那些黑色的骸骨,這些骸骨雖然是以前的盜墓人留下的,但都是頭朝穀口方向,而且死狀相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還有穀口那兩具白色的骸骨,既然不是張洋與徐強,那又是什麼人呢?為什麼他們兩個人的死狀和那些人不同?

就在他思考的時候,洞內傳來趙二的聲音:“老板,到位了,快拿東西下來!”

見幾個壯漢正遞下去幾個瓶子裝著的液體。苗君儒知道那幾個瓶子內裝的是酸性液體,是用來對付墓葬內壁牆的。古代墓葬的內壁牆,通常是用糯米加石灰調和後砌成,堅固無比,而且還能防水滲透。這種內壁牆屬於堿性,早在很久以前,盜墓的人就想出用酸性液體潑在牆上中和酸堿度,從而輕易打開的辦法了。

不一會兒,趙二上來了,說道:“行了,但是要等下進去!”

李道明也心知墓葬打開後,不能馬上進去的道理,他讓大家坐在地上休息。來到苗君儒麵前,低聲道:“苗教授,等下你跟趙二一起下去吧?”

苗君儒點頭,他也想下去看看,這個墳墓究竟是不是李勣的真墓。要想確認墓主的身份,隻有從墓葬內尋找證據。

兩個小時後,趙二點燃一個火把,在洞口晃了幾下,隨即將火把丟了進去,說道:“好了!”

他在一塊毛巾上撒了一泡尿,把毛巾係在臉上,抓著洞口的繩子,垂了下去。

苗君儒戴上口罩,背著背包,一手舉著火把,一手抓著繩子,慢慢溜了下去。盜洞有六七米深,溜了一陣就到底了,邊上有個兩尺見方的洞,是趙二打通的墓葬內壁。

進到裏麵,見趙二點了三支香插在角落裏,朝東西南北各鞠了一躬,嘴裏也不知道叨念著什麼。那是盜墓人的規矩,帶有很濃的迷信色彩。

墓葬的地麵有淺淺的一層水,想必是在山穀中的原因,上下約三米高,左右前後約七八米,並不大,正中石台上放著的棺槨已經腐爛不堪,地上有不少陪葬器皿的殘片。苗君儒在旁邊走了一遭,發現有被盜過的痕跡,很多擺放的物品都已經被人拿走,在地上撿到兩塊玉佩,是原來的盜墓人落下的。他突然想到:李子新一定挖開了這個墓葬,所以才知道這裏就是李勣的真墓?

趙二站在石台旁,拿根棍子在腐爛的棺木前劃撥,叫道:“你過來看!”

苗君儒走過去,見棺木中的屍骸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但蓋在身上的龍團繡花金絲被和穿在身上三公朝服已經腐朽,被趙二這麼一劃撥,頓時成了碎片。實在太可惜,若將死者身上的衣物完整地處理下來,對研究唐代官服的製作和品銜,是有很高參考價值的。這些盜墓者,隻對金玉陶瓷的東西感興趣,而對其他的一些無價之寶,則視為草芥,無形之間,把好東西也給糟蹋了。

他正要叫趙二住手,見趙二彎腰從棺木的上方取出一樣東西來,是頂帽子。借著火光,他看清這頂帽子是用很薄的鎏金銅葉作骨架,以皮革張形,皮革之外再貼上很薄的皮革鏤空的蔓草花飾。頂部有三道鎏金銅梁,兩邊有對稱的三對中空的花趺。上麵一對中空花趺是留作貫簪導的,簪導貫發髻,將帽子固定在頭上。下麵兩對中空的花趺,前邊一對穿上帶子,係在齶下,後邊一對係上絲綬,在腦後打結,垂於背後,這樣帽子便很牢固地戴在頭上。帽子的後邊下沿有一方孔將帽沿破開,孔又蓋活頁,這是用來調節帽徑大小的。不錯,這頂帽子,就是唐太宗賜給李勣的三梁進德冠,由此可以斷定,棺木中的人正是李勣。

李道明也帶人下來了,看到趙二手中的三梁進德冠,驚道:“這不是袁天罡的真墓嗎?怎麼會有三梁進德冠?”

“想不到你也認識這頂帽子,”苗君儒笑道:“這裏本來就不是袁天罡的真墓,而是李勣的。”

“那袁天罡的呢?”李道明問。

“在旁邊,就是那兩塊大石頭的地方,”苗君儒說道。

“你既然知道袁天罡的真墓在那裏,為什麼不帶人去挖?”李道明有些惱火了。

苗君儒說道:“你認為單憑我們十幾個人,能夠挖開那兩塊石頭嗎?”

“我們有炸藥!”李道明說道。

“萬一引來外麵的守衛部隊怎麼辦?”苗君儒說道。

“沒有辦法弄開那兩塊石頭,那我們怎麼拿到那塊石碑?”李道明問。

“要等到晚上,那兩塊石碑自然就開啟,”苗君儒說道。

“你怎麼知道?”李道明問。

“起身我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開啟,到時候才知道。”苗君儒說道。

在腐爛的棺木內,陸續發現了不少東西。一柄出鞘仍泛著寒光的劍,想必是李勣的隨身之物,另外還有一個刻著大唐英國公印的金印,以及一些精美金銀玉器製品。在棺木的上方,還有一些書籍,可惜已經完全腐爛,一碰就成了碎片。這是由於墓葬進水的原因,所有容易腐爛的東西,都已經腐爛了,沒有辦法收拾。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棺木之內的陪葬物,並未遭到盜墓者的洗劫。難道盜墓者隻拿走旁邊的那些殉葬品嗎?要知道,一座墓葬內,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在墓主身邊的。

李道明吩咐幾個手下,將棺木內清理出來的東西分批裝好,運了上去。

這時,外麵傳來了槍聲。

李道明大驚,大聲朝外麵問:“出了什麼事情?”

沒有人回答他,外麵的槍聲越來越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