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在“五”字點上重重地按了下去,“轟隆”一聲,石門緩緩開啟。
石門開啟後,從裏麵透出一絲類似朦朧月光的青光來,苗君儒看到門邊有兩個人影。跟在後麵的一個士兵下意識地舉槍,被他伸手擋開。進門後,大家看見,站在門邊的是兩尊唐代持械武士石像。
石門內是個天然洞穴,但是有明顯人工雕琢過的痕跡。中間的地麵上有一個大香爐,兩邊則排列著著一些石像,這些石像的樣子並不像唐代時候的人,而象古代道教傳說中的人物,一個個身著道袍,高挽道髻。整個洞內的布置,並不象一個墓室,而象一個道觀。最上首的石台上,供奉著三尊三清神像。三清神像前,有一張高約一米多,與石台連在一起的供桌上,放著一些古書。
袁天罡本就是道士出身,將自己的墓穴布置得象道觀,倒不足為奇。
洞穴的左側有一扇開啟的石門,從石門那裏開始,一直到三清神像,地麵上至少躺著20多具骨骸。有好幾尊石像被推翻在地,和幾具骨骸混雜在一起。
想不到這裏居然有人進來過,而且來的人還不少。苗君儒走到那些骨骸的麵前,看著這些骨骸。這些人死後,並未有人動過,人雖然腐爛了,但是身上的衣物並未完全腐爛,仍可以看清原來的樣子。這些人生前所穿的,是戰場上軍士穿的盔甲,這些盔甲的式樣,與清代以前幾個朝代的式樣完全不同。他來到供奉三清的石台前,在石台下還有兩具骨骸,其中一具身上的盔甲,與別人的不同,泛著一層金色的光芒。看樣子,這個死者是這些人的首領。他蹲下來,從那具骨骸的身上,拿出一塊東西。是一塊玉牌,玉牌上有幾個字。他看了手中的玉牌,眉頭皺了起來。
李道明也看到了玉牌上的字,他念了出來:“衛戍軍副統領拓跋羫。”
“哦,你也認識西夏文字?”苗君儒問道。
李道明笑道:“認是認得一點,但不多!”
苗君儒以前看到過關於西夏的資料,衛戍軍就是保護皇帝的禦林軍,而衛戍軍副統領這個官職,在任何朝代中,都是舉足輕重的,隻有皇帝最信得過的人,才能擔任。對於拓跋羫這個人,史書上曾有記載,是西夏王李元昊的同宗兄弟,曾經多次率軍出征,為西夏王朝的鞏固立下汗馬功勞。
苗君儒想到:李元昊派拓跋羫這樣的一個人物來這裏做什麼呢?
“天宇石碑!”李道明叫道。他的眼睛盯著供奉三清的供桌。
這時,苗君儒才發現,洞穴內的青光正是由供桌上發出來的。幾個人衝上石台,站在供桌前,見供桌上放著一把青鋼劍,一大一小兩個金印,大的金印上刻著:大唐天師印璽六個篆體字,小金印上刻著:天道正一四個方正的隸書。大印定是朝廷賜給袁天罡的天師印,而小印則是袁天罡的道家私印。
金印的旁邊有一個一尺見方的紫檀木盒子,盒子被打開,裏麵除了一些粉灰外,並沒有東西。左上角放著一些紙色暗黃的典籍,有幾本典籍掉到供桌下。
苗君儒看到其中一本,是《六壬課》,旁邊還有一本《推背圖》。據說袁天罡曾經著有一本關於風水地理的《易鏡玄要》,可惜在他生前就被人偷走了。
“怪事,墓室內居然沒有棺槨!”周輝在一旁說。
苗君儒將那個紫檀木盒子蓋上,說道:“棺槨就在這裏,按照道家的理念,人死浴火方能得道,他死後,身邊的人將他火化,裝在了這裏!作為考古人,必須精通曆史及人文地理,否則就是麵對一件普通的東西,你都沒有辦法去辨別!”
周輝有些慚愧地低頭:“是的,老師!”
眾人的眼睛,都看著供桌的正中地方。青光就是從哪裏發出來的。那裏有一條長方形的間隙,間隙中間的石質與整個供桌的石質完全不同,但是與供桌表麵平行的地方,卻有明顯的斷痕。
“可惜了!”苗君儒說道:“這些西夏人好容易來到這裏,卻沒有辦法取出供桌上的天宇石碑,急迫之下,隻得將石碑的上半截取走!”
“你的意思是,天宇石碑的上半截已經被這些人取走,留在這裏的,是下半截?”李道明驚道。
“可以這麼說,”苗君儒說道:“你們看,這裏的其他東西都沒有動,那些人來的目的,肯定是天宇石碑,可惜他們沒有辦法破解這裏的機關!”
“李元昊為什麼要命人來拿走天宇石碑?”李道明問。
“為了他的寶藏,”苗君儒說道:“當年幫他設計陵墓的魯班後人,就是根據星宿圖像定位陵墓所在的,那人逃回宋朝後,陵墓方位的秘密肯定會流傳下去,所以李元昊才派人來拿走這塊唯一能夠標示方位所在的天宇石碑,如果天宇石碑被他拿走的話,就沒有人能夠找到陵墓和寶藏了!”
李道明點頭,“原來是這樣!可是現在隻剩下半塊石碑了,我們就算拿到這半塊石碑,也沒有用呀!”
“先取出來再說,”苗君儒說道:“你們下去!”
待大家都下了石台後,苗君儒朝四周看了一眼,走下石台,來到一尊神像麵前,從神像手裏拿過三支香。一般的神像手裏握著的,不是朝芴,就是神器,而這尊神像手裏的,卻是三支粗大的道家檀香。
他將檀香在火把上點燃,走到三清神像的石台下,恭恭敬敬地朝著神像拜了九次,而後將檀香插到身後的大香爐裏。大香爐有近一人高,通體黑色,估計是鑄鐵所造。
檀香插到身後大香爐裏後,眾人聽到了細微的沙沙聲,聲音來自香爐的底部。眾人低頭望去,見香爐的底部不知怎麼出現一個口子,有沙子從香爐內流到地麵上。
苗君儒望著流下來的沙子,露出一絲笑意。
沙子形成一個沙堆,越來越高。這時,大家發覺洞穴內的青光越來越明。朝石台上望去,見供桌上有一樣東西正緩緩上升,正是那半塊天宇石碑。青光也正是由天宇石碑發出來的。
李道明迫不及待地上前,被苗君儒扯住:“別急,它會出來的!”
當香爐下麵的沙堆漫到香爐的底部時,眾人聽到一聲細微的“哢踏”聲,供桌上的天宇石碑,也不再上升了。
眾人擁上石台,李道明在周輝和劉若其的幫助下,將立著的石碑取了出來,平放在供桌上。
石碑通體青褐色,泛著青色的光芒,長約50厘米,寬約80厘米,厚度約為5厘米,正麵有許多白色的亮點,隱約之間,那些亮點忽明忽暗,竟似浮在石碑的表麵,象極了夜空中的星星;背麵有一些文字,用的竟是篆體文字,是解釋碑麵星辰變化的。可惜上麵的一截沒有了,不然的話,是一副完整的星象圖。
“有水!”一個站在下麵的士兵叫出來。
苗君儒望去,見香爐下麵的沙堆已經不見了蹤跡,原先沙堆所在地方出現一個洞,水正從那個洞裏冒出來。與此同時,兩處進入洞穴的石門那裏,也聽到了清晰的流水聲。
“快走,這裏要被水淹了!”苗君儒說道。很多古代的墓葬內,都設了自毀的機關,一旦機關啟動,墓葬就會倒塌或者下陷,墓室內的盜墓者也難逃噩運。
剛才他將點著的香插到香爐裏,雖然拿到了天宇石碑,但同時也啟動了機關。用不了多久,整個洞穴就會被水淹沒。
一聽苗君儒這麼說,其他人忙向來路逃去。李道明將天宇石碑扛在肩上,隨著大家往外走。趙二走在最後,隨手將那本《六壬課》和那兩個金印藏在懷裏。
苗君儒來到石門旁邊的時候,水已經漫過了他的腳背。他很想知道,當年那些西夏人,是怎麼找到這裏,又是怎麼打開那兩塊巨石,避過兩條毒蛇進入內室,取走那半塊石碑的?
他的口袋裏裝著衛戍軍副統領拓跋羫的隨身玉牌,也許能從這塊玉牌上找到答案。
大家沿著石洞退回到井裏,由於人多,各自抓著繩索向上爬,一時間竟誰也爬不上去。
“不要驚慌,慢慢來!”苗君儒叫道。他要上麵的人先用繩子將天宇石碑拉扯上去,井下的人排成兩隊,有次序地抓著繩子向上爬。
輪到林寶寶的時候,他對林卿雲說道:“姐,你先上,我是男子漢,不怕!”
“你們兩個一起上,快點!”苗君儒說道。說話間,水已經到達腰部了。
當井底下隻剩下苗君儒和趙二的時候,水已經漫到他們的胸部了。苗君儒抓著繩子正要爬上去,突然聽到身邊的趙二低聲說:“苗教授,如果你不想死的話,就盡快想辦法離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