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禹王陵墓(2 / 3)

“這半年的時間,我和小乖相依為命,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更何況,還被我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盛長老說道。

小乖是他替那隻類人猿取的名字。

苗君儒想道:除了下麵那個神奇的地下空間和大禹的陵墓外,難道還有什麼更神秘的地方嗎?

“我前兩次進來的時候,怎麼沒有見到您?”魯明磊問道。

“那是我在閉關修煉,”盛長老說道,“誰都想成為蟄神,一統水神幫。”

魯明磊笑道:“可惜你終究晚了一步,本幫的蟄神已經產生了!”

盛長老厲聲問:“是誰?”

“王驚天的孫子王凱魂,”魯明磊說道:“據說他手上有了三位長老家族的《洛書神篇》,也不知道他怎麼竟領悟了裏麵的奧秘,把自己變成了蟄神!”

“王李盛梅四家長老,自古以來都是代代相傳的,我家的《洛書神篇》還在我的手裏,其他三家的《洛書神篇》,怎麼會到了他的手裏?”盛長老怒道:“可惜我不能離開這裏,否則我一定殺了他。”

水神幫四大長老家族中,其中就有梅姓,苗君儒望了一眼梅國龍,終於明白他為什麼知道那些多幫內的秘密了。奇怪的是,梅國龍一開始為什麼不表明身份,而要刻意隱瞞呢?

他又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與他有過幾麵之緣的盛振甲,在潘教授死後,盛振甲那麼晚來找他,好像想探聽些什麼。從言語中,盛振甲好像知道一些內幕,否則也不不會說出潘教授被逼死的話來,莫非盛振甲和這盛長老有什麼關係不成?

“我身後站著的這位,應該是梅家的後人,”魯明磊說道:“鹹豐年間,四大長老先後失蹤,三位已經找到,就隻剩下最後的梅長老了。”

鹹豐年間距今已經七八十年,苗君儒實在想不到,站在他們麵前這個看上去與魯明磊差不多年紀的盛長老,實際年紀已經超過了百歲。

“這麼多年了,梅長老肯定已經不在人世了,你說他是梅家的後人,那點可以證明?”盛長老問道。

“就憑他知道我們幫內這麼多秘密,還有隻身進洞的氣魄,”魯明磊說道:“隻是他拿不出梅家的證據。”

盛長老又上前幾步,淩厲的目光盯著梅國龍:“水神幫的秘密,隻有幫內的人才知道,如果你不能夠證明你就是梅長老的後人,我立即殺了你!”

“祖父梅瑞民,生於道光18年,乃水神幫第十七代長老,”梅國龍說道:“鹹豐6年,幫中盛長老帶人入洞探路失蹤後,我曾祖父突然死於非命,之後王長老和李長老也相繼失蹤,同時失蹤的還有幫內的兩個堂主,祖父見幫人將要大亂,便出走離開了!”

盛長老問道:“這麼多年了,他到哪裏去了?”

“尋找龍脈,輔佐真命天子,”梅國龍說道:“祖父於同治年間到廣東,見到三龍入海之龍脈真穴,可惜所葬時辰與方位有偏差,加之三龍入海之勢乃沙地,聚氣不足,真命天子時代不長。祖父便在哪裏定居下來,以教書為生。”

苗君儒想起了潘教授留給他的信中,那把銅鑰匙是從一個姓梅的風水先生哪裏得來的,莫非那個風水先生,就是梅國龍的祖父?這樣一來,那把銅鑰匙究竟有什麼用的呢?

“說下去,”盛長老說道。

“光緒十三年,祖父夜觀天象,說北鬥七星移位,煞星侵入正宮,此煞星必占天子之位,於是離家走,說是去尋訪,但這一去就沒有回來,”梅國龍說道:“兩年後,祖父來信說,已經找到九龍朝聖之地,乃舜帝南巡駐蹕之處。”

他說完後,從衣內拿出一枚綠色玉扳指。

“黃白紅綠,果然是梅長老的後人,”盛長老說道。

苗君儒見到那綠色的玉扳指,竟是上等的翡翠,他已經見過三枚代表長老信物的玉扳指,這玉扳指式樣都是一樣的。他猛地想起,自己的衣袋裏,也有一枚類似的扳指。

他從衣內拿出一個白色的玉扳指,這是他在小紅的房間裏發現的,原來他以為是偽政府市長劉顯中之物,現在想起來,這玉扳指一定是神貓李所有,至於怎麼到了劉顯中的手裏,估計隻有神貓李本人才能夠回答了。

“你是李家的人?”盛長老問道。

“這是我在一個青樓女子的房間裏發現的,”苗君儒說道:“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到了她的手裏。”

盛長老說道:“好吧,我不為難你們,把定海神針留下,你們走吧!”

梅國龍說道:“我們要靠這根定海神針,湊齊三件寶貝後,取出黃帝玉璧,以救民眾於水火之中。”

盛長老冷笑道,“自明代以來,黃帝玉璧已不在世間,水神幫的人找了幾百年都找不到,莫非你們能夠找得到不成?”

“這事說來話長了,”魯明磊說道:“聽說李長老和王長老的後人聯合起來,他們進了孝陵……”

他沒有再說下去。

“很好!”盛長老說道,“黃帝玉璧麵世,將天下大亂,最終其亂必合!”

“您剛才說在這裏麵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是什麼?”魯明磊小心地問道。

盛長老並沒有回答魯明磊的話,而是說道:“上千年來,水神幫各長老進洞探路,都沒有辦法拿出定海神針,想不到竟被你們拿出來了,看來你們三人中,必有一高人!”

“我隻是一個考古學者,並不是什麼高人,”苗君儒說道。

盛長老望著苗君儒,“定海神針乃神物,就算你們湊齊三件寶貝,也不見得能夠從幽冥世界中拿回那塊黃帝玉璧。”

苗君儒說道:“不去試一試,怎麼知道拿不回來呢?”

盛長老臉色一變,說道:“看來我隻有殺了你們!”

若是動起手來,三個人都不是盛長老的對手,苗君儒想到,隻有想辦法讓對方知難而退,可是用什麼辦法才好呢?

魯明磊拿著定海神針,往後退了幾步,正要說話,卻見眼前人影一晃,手上一陣劇痛,那根定海神針已經被那隻類人猿搶了去。

剛才他就是被這畜生給騙了,以為遇上了墓神,才使出道家最厲害的法術,哪知卻被躲在暗處的盛長老鑽了空子,不但用暗器打碎了他的銅鏡,還封住了他的穴道,使他血脈逆流,受了很重的內傷。

如果一開始他知道是人搞鬼,也不至於這麼被動。

盛長老拿著定海神針,仔細地撫摸著,低聲說道:“我終於拿到手了,兩個老鬼,你們鬥來鬥去,又有什麼用呢?最後還不是死在這裏?”

“當年他們為什麼要自相殘殺?”苗君儒問。

“因為他們也發現了那個秘密,”盛長老說道,“所有知道那個秘密的人都要死!”

“是你殺了他們?”魯明磊驚道。

“不錯,”盛長老說道,“我可不想他們也和我一樣,活到幾百歲!”

“你說什麼?”苗君儒問道,“你的意思是你可以活幾百歲?”

“彭祖能夠活八百歲,我為什麼不能夠活四百歲呢?”盛長老說道,“有了這根定海神針,我可以打開生命之泉,活上一千歲!”

據古代典籍記載,彭祖是顓頊的玄孫,相傳他曆經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歲。

苗君儒笑道,“你不想說出你發現了什麼秘密,可還是被我們知道了,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裏一定有一處可使人長生的地方,這就是你為什麼不離開這裏的原因。”

話剛說完,他就後悔了,李長老和王長老他們那幾個人,正是因為知道了這個秘密,才被盛長老殺掉的,他這樣說出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不錯,你猜對了,”盛長老說道:“你們想怎麼樣一個死法,是象李長老他們那樣和我拚一場呢,還是自己一頭撞死在這裏?”

“我們不想死,”苗君儒說道,“你確定你能夠用你手上的定海神針打開生命之泉嗎?你可知彭祖長生的秘密究竟在哪裏?”

苗君儒一邊說話,一邊想著如何對付盛長老的方法,就衝他從龍宮中取出定海神針這一點,盛長老就不敢小瞧他。既然盛長老說他是高人,他就“高”一次給對方瞧瞧。

“難道你知道?”盛長老問。

“那當然,我可是從龍宮中出來的人,”苗君儒說道:“單憑定海神針,是無法打開生命之泉的,如果使用方法不當,可使生命之泉瞬間枯竭,到時候你想長生也長生不了!”

“難道你知道正確的打開之法?”盛長老問。

“如果我不知道的話,也就用不著對你說這麼多了,”苗君儒說道:“如果你認為我的話是在騙你,你可以現在就殺了我們。”

盛長老冷笑道:“我隨時都可以殺掉你們,好吧,就讓你們多活片刻,如果你們幫不了我,我不但殺了你們,還要吃你們的肉!”

他說完後,轉身朝另一邊走去,那隻類人猿跟在他的身後,走路的樣子一歪一歪的,象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苗君儒首先跟了過去,魯明磊和梅國龍相視望了一眼,也跟了過去。情況已經是這樣,他們想逃也逃不了,幾個人的命,可都全押在苗君儒的身上了。

盛長老在牆壁上按了一下,隨著一聲響,在他們的麵前開啟了一扇大石門。苗君儒跟著盛長老走了進去,在他沒有進去的時候,裏麵是黑暗的,而他一進去,卻見裏麵晃動著一線朦朧的光,依稀可看清裏麵的情景,當梅國龍進來後,這裏麵的光線又強了些,完全可看清這裏麵的情形。他見這裏麵四麵的牆壁與別的地方不同,用手一摸,觸手冰涼。

“別摸了,這裏的牆壁都是玉的,有反光作用,”盛長老說道。

“這裏是主墓室,”魯明磊低聲象是在對梅國龍說,走在他們前麵的苗君儒也聽得一清二楚。

就算魯明磊不說,苗君儒也知道這裏就是主墓室,墓室中那口白色的玉石棺,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他了。

苗君儒曾經挖開過戰國之前的古代墓葬,有的是用木棺,屍骨早已經化成泥土了,也有的是石棺,那種石棺的石質都不錯,可是石棺打開後,裏麵能夠剩下幾根土黃色的骨頭,就算不錯了。

玉棺他倒是聽說過,但沒有見過。眼前的玉棺,長約4米,寬約2.5米,高約1.5米,就放在墓室的中間。玉棺的周圍,沒有任何東西,就算有,也被人搬走了。在玉棺的前麵,有一塊寬約1.5米,高約2米,顏色為深黑色的碑石,估計那碑石也是玉的。

這麼大的墓室內,隻有這一口玉棺和那玉碑,顯得單調而空蕩。

苗君儒見過躺在石棺中的盤魚女,死了數千年的人,如同睡著了一般,不知這玉棺中的大禹,會是什麼樣子。

他見盛長老把定海神針放在玉棺旁,雙手扶著棺蓋,好像要打開的樣子。過了一會兒,他對苗君儒說道:“你既然是考古學者,來看這玉石碑,上麵的文字你看得懂嗎?”

幾個人都走到石碑的正麵,苗君儒見石碑的表麵雕刻著一些文字,這些文字比他見過的最古老的文字還要古老。

到目前為止,國內考古界一致認為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就是刻在骨頭上和龜背上的甲骨文,從目前發現的甲骨文來看,出現甲骨文的年代時,甲骨文的發展已十分完善成熟。有的考古學家曾經大膽推測,在甲骨文之前總有一個文字演變過程。按《說文·敘》:“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黃帝時代文字產生了,有了書寫與契刻的文字,而神農氏時代則還處在結繩記事階段,庖犧氏的表意方法更原始,大概隻有陰陽卦符了。這段文字裏寫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有時候,能夠從古老的甲骨文中能找到許多象形符號,應該說甲骨文之前有一個圖畫符號的階段是符合文字發展規律的。

中國的甲骨文,和世界上被發現的最古老埃及文字,蘇美爾的楔形釘頭文字一樣,在它們的演變過程中都沒有找到早於這些文字的源頭。雖說在不少地方發現了上萬年前的壁畫,但是考古界認為那些古老的岩畫純粹是圖畫,不能說與文字有直接的發展關係。

古埃及文和古楔形釘頭文字已經徹底死亡了。現今這些地區使用的表音文字,在語詞上可能與古老的文字存在一定的淵源關係,然而在文字上已沒有聯係了。唯獨漢語漢字,一直秉承甲骨文字的特性,在象形的基本漢字的基礎上,向合體、向會意、指事、形聲方向發展,在使用中更創造了轉注和假借。

所以,國內的考古學家們在研究古代文字的時候,都從那幾個方向去理解,從而揣摩出古代文字代表的意思。

苗君儒的神色緊張起來,他望著石碑上的字,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那些字與甲骨文不同,但也不同於他見過的那些岩畫。那個時候的人用石頭等工具在上麵雕刻,由於石頭本身粗糙,故所刻的字顯得粗狂簡潔,有許多地方是以符號形式出現,而且許多是抽象符號。但有不少地方卻與象形文字類似,卻又有些不同。

“我看了70多年都沒有看懂,”盛長老說道,“我懷疑它就是真正的禹王碑。”

“禹王碑不是在長沙嶽麓山上嗎?”梅國龍問道。

最早發現禹王碑的地方確實是在長沙嶽麓山岣嶁峰,又稱岣嶁碑,寬140厘米,高184厘米,碑文9行,前8行每行9個字,最後一行隻有5個字,共77個字。字體奇古難辨,如行走龍蛇,似蜷身蝌蚪。有人稱這些文字為蝌蚪文,有的人稱為鳥篆。

明末嶽麓書院院長,人稱嶁山先生的吳道行在他的《禹碑辨》中說:考《吳越春秋》,載禹登衡山,夢蒼水使者,授金簡玉字之書,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處。此禹碑之所從來久矣,曆千百年無傳者,道士偶見之,韓文公、劉禹錫索之不得,致形之詩詞。宋嘉定壬申(1212),何致遊南嶽,遇樵者導引至碑所,始摹其文……

由此可見,嶽麓山上的禹王碑,也是後人仿造的。

千百年來,沒有人認得那碑上的字,據說大文豪郭沫若花了三年的時間來研究,也僅認得三個字。

潘教授也曾把那些拓下來的文字拿去研究,認為那上麵的文字為夏代官方文字,早於商周金文。這種文字到戰國末期逐漸消亡。秦漢文字改革後,就沒有人認識了。

國內很多地方都發現有禹王碑,碑上的字跡相同,那些都是後人仿造的。

苗君儒看著這塊玉石碑上的文字,確實與他見過的禹王碑的拓本上的文字,在字形上有相似之處,但由於字體粗糙,有些線條粗細不等,所以看上去有一些不同。這塊碑石上的字上下各為9,共81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