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齒本來就不願跟隨劉邦,他是奔著王陵去的。陳勝擁兵幾十萬,誰敢跟他抗衡啊?再說那年代,誰不想投靠一棵大樹,在大樹下乘涼呢?
雍齒二話不說,立馬改弦易幟,投靠了周市。
劉邦聽說雍齒叛變了他,當即火了,率兵攻打豐縣。由於豐縣城高牆固,加上擔心周市從背後偷襲,所以數次攻擊不利,劉邦急火攻心病倒了,不得已退回沛縣。
劉邦身在病中,召集蕭何和曹參他們商議,幾個人一致認為:樹大招風,目前秦軍主要對付的是陳勝他們幾支力量大的起義軍,沛縣這座小城市的兩三千人,人家還沒有放在眼裏。不如暫且讓大家休息一下,看看情況再說。
劉邦也隻能這樣了,但是他心裏咽不下那口氣,他那麼信任雍齒,結果卻遭背叛,這種背後插刀的小人行徑,是江湖中人所不恥的。從今往後,他下定決心,對任何人都不相信,所謂的信任,也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
劉邦病好之後,計劃再整頓兵馬進攻豐縣,蕭何告訴他一個好消息:秦嘉在沛縣不遠的留縣,擁立楚國望族的後裔景駒為楚王,我們楚國的各路人馬都去投奔呢,聽說已經有幾萬人了。不如我們也去投奔,然後忽悠他們的人,一起攻打豐縣,怎麼樣?
劉邦咬牙切齒地說:“隻要能夠抓到雍齒,剝他的皮吃他的肉,出了我心中的這股惡氣,投奔就投奔!”
於是劉邦選了一個好日子,帶著兵馬去留縣投靠楚王景駒。這個楚王景駒雖然是王室後裔,可惜沒有大誌氣,是被別人抬出來做門麵的。他見楚國境內的各路義軍都來投靠,當然高興,對於劉邦的請求,暫時不予考慮,隻希望大家擰成一股繩,共同防禦秦軍,他好過太平日子,每天悠哉悠哉的當楚王。這時,恰好章邯派手下將領司馬夷,揮兵進攻楚地,要掃除楚地境內的各路義軍。
景駒嚇壞了,命劉邦和東陽甯君二人領兵朝西邊去抵禦。劉邦在蕭縣的西邊與秦軍交戰,由於秦軍勢大,打輸了,灰溜溜退回到留縣。
過了幾天,他打探到碭縣那邊有人想起義,於是整頓兵馬進攻碭縣。這一次他撿到了甜頭,碭縣雖然有秦軍守軍六七千人,可是大家心不齊,根本無心打仗。劉邦攻過來後,象征性的抵擋了一下,就投降了。
劉邦一下子多了六七千人馬,腰杆頓時壯了許多。這時候,他一見意識到情報發揮的作用,認為不能盲目打仗,在打仗之前,必須把各方麵的情報摸準了,那樣才好下手。
他讓蕭何培訓出專門打探消息的人,正是這幫探子,為大漢的江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探子們打聽到周市已經率兵往北抵擋秦軍去了,豐縣周圍已經沒有援兵,這種時候再不報仇,還要打算等到什麼時候?
於是劉邦帶著他的上萬兵力直撲豐縣,要砍雍齒的人頭了。(欲知劉邦究竟能否如願,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