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率領他的兩萬多軍隊,浩浩蕩蕩直插秦國邊境,在城陽和杠裏兩個地方,擊敗了兩支秦軍,擊退了秦軍名將王離。由於他是一支仁義之師,所以沿途有不少人加入,隊伍很快發展到三萬人,占領了東郡一帶。

二世三年初(公元前207年),劉邦攻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不利,西取高陽,在行軍途中遇到一個人,這個人叫彭越。

彭越是個猛人,原先在巨野的湖澤中打漁的,後來糾集了一些人當起了湖匪。陳勝和項梁他們起義之後,彭越見大勢所趨,也就拉起了一支隊伍起義了。

彭越沒有項梁那樣的顯赫身世,也不會像劉邦那樣炒作自己,隻帶著幾百人打遊擊,秦軍來了,躲進湖澤中,秦軍走了,就出來晃悠一下,性質上跟土匪沒有什麼兩樣。

劉邦進攻昌邑的時候,彭越知道劉邦的名氣,於是帶著他的人來投奔。他一看劉邦連昌邑都拿不下,心裏對劉邦的印象就打了折扣,聽說劉邦去進攻高陽,就帶著人開了小差。

樊噲見彭越這樣掉鏈子,氣得要帶人去追,劉邦卻勸樊噲,說彭越是個勢利小人,隻能以利益來引誘,不可勉強。

為了顯示自己的仗義,劉邦還讓人給彭越送去了二百兩黃金,此舉為後來利用彭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得不佩服,劉邦在江湖上混那麼久,看人確實很準。

你走了,我不但不打你,還送錢給你花,天下哪有這麼仗義的老大?

劉邦在取高陽的途中,經過栗縣,遇到魏國將軍剛武侯率領的幾千士兵,一番威逼加利誘,直接收編了過來。

接著劉邦又讓剛武侯通知另外的兩路魏國將領,皇欣和申徒武蒲,表示願意幫助魏國拿下昌邑,結果幾路人馬彙合,再次攻打了一陣,還是沒拿下來。他打聽到高陽郡那邊的兵力空虛,決定按照原先的計劃,往西攻打高陽。

由於孤軍深入,劉邦很注重對人才的籠絡,所以每到一處,首先就問當地有沒有賢士豪傑。隊伍還沒到高陽,劉邦身邊一個騎兵隊長告訴他:我知道高陽有一個名士,叫酈食其,六十多歲了,是個放蕩不羈的狂生,現在是個看守城門的小吏,自幼飽讀詩書,看不起身邊的任何人,聽說陳勝起事之後,曾經派人去請,結果被他給罵走了。後來魏公子等人去請,他都躲起來了。此人與我相識,要不我去幫沛公請來?

劉邦知道生性狂傲之人都是有本事的,沒有本事就沒有狂傲的資本,隻要能夠降服,就一定能夠為己所用。他想了一下,對騎兵隊長說:“你去告訴他,就說我劉季也是一個狂人,當年和我嶽父呂公坐在一起的時候,連縣令都不放在眼裏的,他要是真有本事,就狂給我看看。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別整天吹牛,就像井底之蛙。”

那人去到高陽見了酈食其,把劉邦的原話一說,酈食其一聽,頓時覺得這個叫劉季的沛公很有個性,是個幹大事的人,倒要見識一下。

於是,酈食其在那人的帶領下,來到劉邦的營帳,經通報之後走了進去。這時,隻見劉邦斜躺在床榻上,正岔開雙腿,讓兩個年輕漂亮的女子為他洗腳。

劉邦看到酈食其進來,故意瞟了一眼,露出不屑的神色。

酈食其朝劉邦作了一個揖,並沒有下拜,冷笑著說:“你是要秦朝攻打諸侯呢?還是跟著諸侯一起討伐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