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說到劉邦和項羽聯手進攻外黃,攻了好幾天都攻不下,項羽火氣大,都計劃要殺人了,不料從定陶那邊傳來消息:項梁被秦軍殺了。
原來項梁親自帶著部隊,在定陶的周邊與秦軍大戰,一連打了好幾個勝仗,他在宴請手下將領的時候,表現出對秦軍的輕蔑,一副驕傲自大的樣子,聲稱拿下秦國首都鹹陽,指日可待。這時候,他手底下有一個叫宋義的人,勸他不要驕傲,可是他根本不聽。當天晚上。秦國大將章邯親自帶著隊伍,趁著黑夜前來偷襲,項梁在混戰中被殺。
消息傳到外黃這邊,項羽嚎啕大哭,要帶著隊伍去報仇,可是協助項羽作戰的呂臣不答應,劉邦也勸說項羽:“你叔父已經死了,我們的隊伍又累又疲,不宜連續作戰,再說秦軍大勝,士氣很旺,這種情況下要去攻打,輸的概率很大,不如從長計議,聯合大家一起替你叔父報仇!”
劉邦說的話,既有很大的道理,也表明的自己的立場。
於是大家領著軍隊避開秦軍的鋒芒,一路向東撤退到彭城。呂臣在彭城的東麵,項羽在西麵,劉邦則駐紮在碭山。三支隊伍成掎角之勢,相互照應著。
當天晚上,劉邦和張良分析局勢,張良認為:項梁一死,義軍這邊的勢力會重新洗牌,項羽平素嬌狂慣了,估計會遭人排擠,坐冷板凳。但是依項羽的性格,他可能會走極端。我們現在穩坐軍帳,誰都不得罪,到時候看情況再說。
劉邦則認為,他手下已經擁兵一兩萬,翅膀有些硬了,以前還有些忌諱項梁和項羽,不敢自立門戶,現在局勢一變,看楚王熊心怎麼收拾這個亂攤子。都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他要當漁翁。
果然,楚王熊心因項梁戰死,從盱眙逃到彭城,他到彭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呂臣和項羽的軍隊劃歸自己領導,然後重新封賞大家。
任命呂臣為司徒,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而那個曾經勸告項梁不要驕傲自滿的宋義,則因為“能掐會算”,被封為上將軍。
項羽雖然被封為魯公,可是職位隻是次將,而老軍師範增,則變成了末將。
就是傻子都能看明白,擺明了就是打壓項羽這邊。
熊心想召劉邦過去議事,可是劉邦卻聽從了張良的建議,以生病為借口拒絕了,熊心為了安慰劉邦,封他碭君長,武安侯,仍統率碭郡的隊伍。
章邯打敗項梁之後,認為楚地的義軍成了一盤散沙,不足為懼,於是率領秦軍轉戰河北,撲滅趙國的各路義軍。秦軍一舉攻下了被義軍占領的趙國都城邯鄲,趙王趙歇和丞相張耳,逃到了巨鹿城內。趙國將領陳餘帶著幾萬人前來勤王,與章邯的大軍僵持。
眼看趙軍不敵秦軍,趙王緊急向其他義軍勢力求救,楚王熊心接到趙王的求救信之後,在幾個謀士的策劃下,打起了他的小九九:如果這個時候楚國的軍隊從後麵襲擊秦軍,與趙軍前後夾擊,勝算的概率比較大,一旦擊敗秦軍,趙王就會尊他這個楚王為首,到時候,他就是江湖老大。
還別說,熊心確實有點雄心了。
但是也有謀士說,現在秦國絕大部分軍隊,都在章邯的手裏,鹹陽一帶兵力空虛,不如再來一次圍魏救趙的妙計,隻不過圍魏救趙變成圍秦救趙而已。
這可是妙計啊!
但是這個妙計具有極大的風險性,孤軍深入秦國領土,後繼無援,一旦章邯得知後領軍回援,後果非常嚴重。弄不好會全軍覆滅。
可是派誰去呢?
楚王熊心的賬下,沒有哪個將軍願意領命,楚王急了,發布重賞,聲稱:誰敢入關打擊秦軍的,就封他為關中王。
盡管楚王畫了那麼大的一個餅,可是誰都不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