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說到劉邦靠著酈食其的三寸不爛之舌,輕鬆拿下了武關,就在他考慮怎麼進攻大秦的最後一個關隘時,有人求見他,告訴了他一件事,他頓時變了臉色。

那個人原來是呂不韋的門客,現在是一位成功的生意人,此人也想學著呂不韋的樣子,看準一支潛力股,勇敢下注。

他告訴劉邦的事情,是趙高已經授意女婿閻樂逼死了秦二世胡亥,如今大秦的宮中無主,趙高大權獨攬。

劉邦的心“咯噔”一下,如果此人所說的話是真的,那麼,趙高牌使者來的目的,其實是來求和的。當然,同樣的信,也許項羽那邊已經收到了。

趙高作為一個宦官,想不到也玩江湖套路,這不就是一招驅虎吞狼之計嗎?先給劉邦和項羽兩人畫一個大餅,讓兩人去爭,然後再坐收漁翁之利。

劉邦很快反應過來,立即派人將這個消息通知項羽,並沿途將消息散布出去。他這麼做的目的,一來警告項羽不要和趙高同流合汙,二來也讓那些大秦的軍隊看清形勢,二世已經被趙高逼死,不要再替趙高賣命了。

再者,大家知道秦二世死了,想起義搶地盤的,肯定會多不少人,而大秦的那些將領,也不會拿全家人的性命做賭注,替朝廷賣命。

什麼是現實和潮流,隻要不是傻子,誰都明白。

劉邦重賞了那個給情報的人,下令部隊加緊向嶢關進發,一旦拿下了嶢關,鹹陽城就不再話下了。他想著秦王宮內的那些美女,還有數不清的金銀珠寶,想想就激動。

大軍到了嶢關下,一看關上的情勢,人馬不少,守衛也很森嚴。劉邦和張良聊了一會,尋思著這可是一塊硬骨頭,若是強攻,損失會很大。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智取。

不是還有一個三寸不爛之舌的酈食其,在哪裏等著的嗎?

情報,還是要情報。必須弄清楚嶢關的兵力,還有守將的底細。

很快,情報就來了,關上有兵馬近三萬,守將是個屠戶的兒子,此人生性貪婪,愛財。據說每個進出關口的人,都要交五個錢的借道費。

樊噲一聽此人的父親,和他有行業上的淵源,叫嚷著要去會一會。劉邦說話了:“你還以為同行是朋友呢?打仗你在行,可是論忽悠人,你比不上酈食其老爺子。還是讓他老人家辛苦一趟吧!”

酈食其一聽又給他一次立功的機會,咧開沒有門牙的嘴笑了。

劉邦沒有用錯人,酈食其帶著金銀財物進了嶢關,一頓忽悠之後,守將果然很開心,當即表示願意和劉邦一道,領兵攻打鹹陽。

這時,又有消息傳來,說趙高立了子嬰為秦王。

這樣的一來,大秦又有了主心骨。

大家都知道,秦二世把兄弟姐妹都殺了,這秦王子嬰又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呢?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有人認為,子嬰是胡亥的哥哥扶蘇的兒子,這種推論是不對的。胡亥能夠殺扶蘇,怎麼會笨到留下扶蘇的兒子呢?

據專家們再三考證,子嬰應該是秦始皇的兄弟成蟜的後人,是二世堂兄弟的兒子。從年紀上,這個推論多少有些可信之處。

可是當初秦始皇殺了成蟜,又怎麼可能留下成蟜的孩子呢?

所以,我認為,這個子嬰隻是趙高從眾多秦始皇那些嬴姓的親戚中,隨便找來的一個人,一個與秦始皇隔了很多代血緣關係的人,按輩分,可能是秦二世的侄子輩。趙高以為立子嬰之後,可以將子嬰牢牢控製,就是幾百年後曹操玩的那一招:挾天子以令諸侯。

哪知趙高千算萬算,居然看走了眼,被子嬰給幹掉了。

可見,子嬰還是有些謀略的。

酈食其告訴劉邦,說嶢關的守將長相猥瑣,不似君子。劉邦因此多了一個心眼:要是那個家夥和我聯合攻打鹹陽的時候,趁機前後夾攻把我打敗,他可就立下絕世之功,封侯拜相了。

不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離鹹陽越近,越要小心防備。

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讓人給嶢關守將送去了一封信:我現在封你君侯的殊榮,麻煩替我先守住關隘,我去找項羽有點事,我們哥倆商量好之後,再給你更大的封賞。

這是一招拖刀計,就是拖延時間。

接下來,劉邦在嶢關外的山頭上插滿了旌旗,留下了幾千軍馬布成疑陣。自家卻帶著大批軍隊繞過嶢關,翻山越嶺直撲鹹陽。大軍到達藍田的時候,與一支秦軍相遇,很快擊潰秦軍。

劉邦抓獲秦軍士兵,得知秦王子嬰已經殺了趙高,得知項羽進攻函穀關,正命這支臨時組建的軍隊前往函穀關助陣。子嬰為了穩住大秦的江山,又命人加封嶢關守將為侯,並叮囑守將假意迎合劉邦,可伺機圖之。若創下不世之功,可將王位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