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劉邦在霸上過得很無聊,正計劃在項羽沒來之前,再去皇宮找美女快樂一下,有消息傳來,說項羽在新安境內,坑殺了二十萬秦軍降兵,還把範增氣得半死。
劉邦驚呆了,他不明白為什麼項羽要那麼做,倒是張良給他分析出了答案:項羽雖擁兵五十萬,然而大多數都是秦兵,秦軍的將領章邯和司馬欣等人都還在,如今天下百業凋零,最主要是糧食不多,項羽一定是拿下函穀關後,覺得沒有大戰可打,養不起那些秦兵;再者,我讓人去散布的那個消息,有了一定的催化作用,項羽擔心秦兵回到秦國之後,會逃逸而叛亂,不如幹脆殺掉,以絕後患。我還以為隻是讓那些秦軍士兵逃回家,最多減少幾萬人馬,沒有想到項羽這麼心狠,居然全部都殺了。
劉邦聽張良那麼分析,覺得有些道理,可是心底卻一個勁的歎息:二十萬嘞,就這麼都殺了,要是給我那該有多好。士兵也是人,如果待他們好一點,就像兄弟一樣,他們會反叛嗎?
劉邦並不知道,項羽根本不懂得對降兵的思想教育。正如張良對他說的那樣,項羽的隊伍,都是來自六國的諸侯兵,這些諸侯被秦國所滅,心裏的國仇家恨都還殘留著,遇到有報仇的機會,肯定加倍返還。秦軍士兵投降之後被諸侯兵欺負,所以不少秦軍士兵正在計劃反叛,英布得到這一消息,更加印證了張良對他的提醒,於是向項羽進言盡快處理那些不穩定的秦軍士兵。正是這一點,才使得項羽下令屠殺。
範增年紀大了,跟在隊伍的後麵,等他得到消息,那二十萬秦軍都殺完了,氣得範增指著項羽的鼻子就罵:“你這個不成器的臭小子,如此殘暴,不僅失去了一支生力軍,還留下一個殘暴的罵名。你看看人家劉季,進入關中之後,大肆收買人心,那才是真正成就大業的人。”
範增被項羽尊為亞父,軍中的大小事宜,都尊重他的意見。盡管範增非常生氣,也認定項羽雖然勇猛,卻是一個不懂得收服民心的人,即便得到天下,也治理不好。
麵對範增的痛罵,項羽也覺得自己做得不對,可是人都已經殺了,總不能去救活吧?再說,以他的驢脾氣,就是做錯了也不會承認的,能夠忍住別人的痛罵而不發飆,那就不錯了。
範增本想離項羽而去,可是轉念一想,若是離去的話,肯定會被人恥笑,既然命運安排他遇到了項羽,那就認命吧!這麼大年紀了,也折騰不起了。
且說項羽坑殺二十萬降兵的消息傳回關中,關中那些失去親人的百姓,捶胸頓足泣血不已,從此恨項羽入骨,恨不得食其肉扒其皮。
項羽的大軍向鹹陽挺進的過程中,百姓都驚慌逃走,哪裏像劉邦的大軍來的時候那樣,百姓簞食壺漿,熱烈擁護。
項羽火了,老子的祖上項燕被秦始皇所殺,有誰安慰我了?當年秦軍滅我楚國的時候,不是也殺了那麼多楚國士兵和百姓嗎?殺你二十萬秦軍怎麼啦?老子還要殺光所有秦國人呢!
項羽兩眼冒火的向鹹陽進發,路上突然接到一個人的密信,那個人就是劉邦的司馬曹無傷。(欲知曹無傷為什麼要背叛劉邦,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