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舉雖然是為了保住自己,可是事後也很悔恨,對追襲他的季布痛恨不已,以至於擊敗項羽之後,懸賞千金捉拿季布,並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人,論罪要滅三族。

且說楚軍大將季布見天色將晚,怕中了漢軍的埋伏,停止了追擊,這才使劉邦逃過一劫。

劉邦在眾人的保護下,來到了碭縣的下邑,這裏有呂雉的哥哥呂澤的一支隊伍。大家穩定下來之後,開始收攏殘兵。

不斷有消息傳來,說呂雉和劉太公被楚軍抓走,押在軍中,殷王死於亂軍中,其餘的諸侯見勢不妙,重新投靠了項羽。

劉邦帶出來的十萬漢軍,剩下不到一半,他癱坐在地上,一頓嚎啕大哭,也不管漢王的體麵了。張良和蕭何他們幾個人力勸,劉邦才停止了哭嚎,哽咽著說:“我是哭我那些從漢中帶出來的十萬兄弟,他們還沒享福呢,就遭了楚軍的毒手,都怪我沒有防備。”

其實他哭的真正原因,是沒能救出老爹和老婆,可是眼前這麼多將領,他不可能說真話的。這番話的言外之意,除了表示自己心懷士兵的胸襟之外,還表示了對蕭何、張良和陳平他們幾個人的不滿:你們不是謀臣嗎?怎麼就沒有料到項羽會偷襲呢?怎麼就不提醒我防備呢?

劉邦的這一招,被他的後世子孫劉備給學了去,兩人這一哭,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良和陳平他們也是有苦難言:你漢王一頭紮進了女人堆,找都找不到,諸侯軍隊進彭城後,亂成一鍋粥,我們幾個沒有得到你的許可,怎麼敢擅自頒布禁令呢?那可是殺頭的大罪啊!再說了,項羽的騎兵來得太快,誰都沒有想到啊!

第二天,夏侯嬰帶著劉邦的兩個子女趕過來彙合了,他此舉也給自己家族帶來的永久的榮華富貴,雖然劉邦當時要殺他,可那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命,氣在頭上,事後一想,覺得對不起兒子和女兒,也對不起忠誠的夏侯嬰。而呂雉後來更是對夏侯嬰刮目相看,把他當成恩人一樣對待。大漢立國後,夏侯嬰被封汝陰侯,食邑7000戶,擔任高祖、惠帝、呂後和文帝時期的太仆,一直到死。這種義薄雲天的忠誠,使他和他的家族,在漢初幾代朝政更替的傾軋中,都保持著不變的地位。

劉邦收攏了一兩萬軍隊,一看下邑不是久留之地,就一路往西撤離。到達滎陽的時候,韓信帶著收攏來的軍隊,一起彙合了。

項羽派人來,要劉邦投降,否則就把劉太公給煮了,劉邦聽後哈哈大笑:“煮吧!天下人都知道我和你是結拜兄弟,我爹就是他爹,如果你敢背棄人倫煮了我爹,麻煩分給我一碗肉湯。”

項羽隻是想要挾劉邦,以他的思想觀念,那種道德淪喪的小人之舉,他做不出來,劉太公在他那裏,除了沒有自由外,其他的都很好。

劉邦讓使者回去告訴項羽:隨便你怎麼處理都行,至於我老婆,也隨便你了,反正天底下的女人多得是。你要是不嫌她老,收她做妃子也行。

在劉邦這種市井出身的無賴麵前,項羽的計謀就像重拳打在棉花包上一樣,一點作用都沒有。

眼看項羽帶兵向滎陽進攻,蕭何連夜趕往關中,很快召集了一批青壯年,補充到了滎陽前線,劉邦手下的兵馬,逐漸恢複到五六萬人。

張良擔心九江王英布趁機攻擊漢軍,征得劉邦同意之後,派酈食其培養出來的一個叫隨何的人,去遊說英布。

英布占據淮南一帶,培植自己的勢力,心裏打著小九九,之前項王前往攻打齊國,向他征調軍隊,他托辭病重不能前往,隻派將領帶著幾千人應征。劉邦招降他的時候,他表麵上投降了,可是沒有任何實際行動,當劉邦在彭城打敗楚軍,他又托辭病重不去輔佐楚國。項羽因此怨恨他,屢次派使者前去責備英布,並召他前往,他越發地恐慌,不敢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