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英布的立場上,劉邦和項羽爭天下,他誰都不幫,就看著,等到哪個人真正占據了大局之後,他再徹底投靠也不遲。
隨何告訴英布:楚國的軍隊即使強大,卻背負著天下不義的名聲,因為他背棄盟約而又殺害義帝。可是楚王憑借著戰爭的勝利自認為強大,你之前反了項王,他懷恨在心,如果這時候你攻擊漢王,他一定認為你不仁不義,以後還會有你的好處嗎?
英布一聽:不錯,項羽剛愎自用,不相信別人的,你回去告訴漢王,我跟定他了。
這個時候,恰逢楚國的使者前來,以項羽的名義命英布攻擊劉邦。隨何直接告訴使者:九江王現在是漢王的人。
他趁使者不備,拔劍直接把使者給殺了,斷了英布三心兩意的念頭。
楚國的使者已經死了,英布迫於無奈,隻得歸屬了劉邦。這個時候的他,隻是不出兵攻打漢軍而已,而在劉邦看來,這就足夠了。
項羽得知英布投靠了劉邦,頓時冒火:這個二五仔,以前的賬,我都沒有和你算,現在要好好算一算了。
項羽命項聲和龍且攻打英布,英布大敗之後,跑來見劉邦。英布來到劉邦的麵前,劉邦正坐在床上洗腳(劉邦就喜歡在外人麵前洗腳,前麵見酈食其也是洗腳)。英布見劉邦看不起他的樣子,心裏冒火,羞愧得想要自殺,被身邊的人死死勸住。
當他來到為他準備的住處時,見到帳幔、用器、飲食、侍從官員等等,都像劉邦的規格那麼豪華,英布又喜出望外。後來英布派人到九江招攬了舊部數千人,加上劉邦撥了一些軍隊給英布,在成皋駐軍。
劉邦的馭人之術很有特點,先在心理上進行打壓,暗示任何人在他的眼中,都不值一提,卻又根據每個人的喜好,給予最好的待遇。這種恩威並施的手段,才是劉邦的高明之處,也是後來很多皇帝所推崇和仿效的。
劉邦覺得楚軍的騎兵很厲害,於是破格提拔了原來秦軍的騎兵將領李必和駱甲二人,組建漢軍騎兵。他對著兩個人也不是很信任,任命灌嬰為中大夫令,說是幫他們樹立威信,其實也是為了監視他們。
劉邦雖然善於用人,也敢用信新人,但是他從來不會相信任何人,小權放開,大權還是緊緊抓住。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蕭何他們在進彭城之後,由於找不到他,而延誤了很多事情,最終導致了慘敗。
李必和駱甲果然沒有令劉邦失望,帶著新組建的騎兵,與楚軍在滎陽東邊展開大戰,大破楚軍。楚軍因此不敢往西,與漢軍形成暫時對峙的局麵。
劉邦讓韓信在滎陽抵禦楚軍,自己領著一幫大臣回到櫟陽。他在張良的建議下,為了收攏民心,大赦天下。也為了安慰被項羽囚禁的呂雉,封劉盈為太子。劉盈能夠成為太子,除了他是正室呂雉所生的之外,主要原因,還是那兩個手握重兵的舅舅。
就在劉邦出兵攻打彭城的時候,章邯又趁機占據了廢丘,在那裏鬧開了。劉邦一聽:這個家夥死性不改,上次沒有淹死他,老子這次親自帶兵去,再淹他一次。(欲知劉邦怎麼打敗章邯,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