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清,雲南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第二甲第四十九名進士出身,點翰林院庶吉士。是曾國藩的師兄,先後擔任翰林院編修,河南鄉試副主考,司經局洗馬,右讚善,改左讚善,日講起居注官,南書房行走,太仆寺少卿,會試同考官,光祿寺卿,太常寺卿,山東學政,兵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南書房行走,順天鄉試覆試閱卷大臣,順天武鄉試較射大臣,兼管三庫事務,充實錄館副總裁,會試副總裁、覆試閱卷大臣,大考翰詹閱卷大臣,考試蔭生閱卷大臣,禮部左侍郎。鹹豐四年(1854年)浙江巡撫,七年(1857年):四月十二日署理兩江總督,功加太子少保,十二月二十六日授欽差大臣、辦理通商各口事務。十年(1860年):兩江總督,加太子太保。四月十九日革職拿辦。
看看,這個姓何的家夥,也算是一條官場的老泥鰍了,幹過那麼多部門的工作,門生故吏也是滿天下,根基非常深。
可是這條老泥鰍,在看人的時候,居然看走眼了。他雖然是漢人,可一味的巴結滿人中的權臣,以前巴結穆彰阿,後來巴結僧格林沁和肅順端華兄弟,對漢人官員確是不理不睬,甚至打壓。
早在曾國藩第二次出山打江西的時候,那時軍隊吃了敗仗,沒有糧餉,曾國藩就寫信給師兄何桂清,求他看在同門的份上,給點糧餉予以資助。何桂清不知道腦袋裏缺了哪根弦,不但不給一分錢,還回信以師兄的身份大加斥責,說曾國藩多事,掃平賊寇全靠大清軍隊,你湘軍那點遊擊隊的勢力,碰巧打贏了幾仗,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你不給錢倒就罷了,還寫信侮辱人。要是換作聰明一點的人,寫信安慰一下,然後說說自己的苦衷,給一點糧餉意思意思就行,也好給自己留條後路。
可這家夥竟然不看好曾國藩,不但寫信侮辱,不給錢,在後來的戰役中,還百般刁難,極端不配合。
浙江曆來是膏腴之區,籌餉要地。何桂清正是在浙江巡撫期間籌餉有功,才升任兩江總督的。
他把錢都支持了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的向榮和琦善,對湘軍,那是鐵公雞一隻。
曾國藩也不是善茬,非常希望能有自己派係的人主掌浙江,這樣可以為湘軍開辟新的餉源,解決軍餉困難。於是在肅順和胡林冀的活動下,鹹豐以湘係的羅遵殿出任浙江巡撫。
羅遵殿是胡林翼的老部下,多年在湖北為官,深為胡林翼所倚重。羅遵殿撫浙,顯然是湘係集團的勝利。羅遵殿就任浙江巡撫後,深知單靠湖北一個省的力量支援湘軍,非常艱難,於是將浙江的軍餉按月接濟湖北湘軍,而不再像以前那樣專供江南大營了。這就無異於挖何桂清集團的牆腳。何桂清必欲去羅遵殿而後快,他不停地向朝中大佬通報羅氏的缺點錯誤,還公開彈劾羅氏沒有戰守之才,“知守不知戰,守近不守遠“裏。千方百計地尋找機會算計他,換上自己的親信王有齡。
不久,機會就來了。太平天國為破江南大營,實施“圍魏救趙”之計,發兵直指杭州。浙江巡撫羅遵殿的身邊並沒有多少防守兵力,立即向最近的江南大營告急。
當江南大營救援杭州的將領張玉良,路過何桂清聽駐的常州時,何桂清使手段讓這支部隊在路上多停留了幾天,結果導致杭州城破,羅遵殿已經在城陷後自殺。何桂清的計劃成功實現。1860年 (鹹豐十年) 4月2日,朝廷讓何桂清的親信王有齡署理浙江巡撫。何桂清終於從湘係手中奪取了浙江地盤。
羅遵殿死得非常慘烈,率兵打戰,渾身帶傷,幾次昏迷,醒來繼續上前線,城破之時,全家人喝藥殉國。何桂清落井下石,還在羅遵殿的恤典上大做文章,羞辱湘係人馬。
按朝廷的規矩,對盡節之臣從優撫恤,結果王有齡卻唆使禦史高延祜奏參羅遵殿守城無方,“一籌莫展,貽誤生民”,撤銷了羅遵殿的恤典。這明明是何桂清、王有齡暗中作梗導致的,卻全部栽贓到一個死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