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這件事有一個確認是嫡支馬家的子嗣的人說出來,而且有代表羽林暗衛和大漢渤海侯的人背書之後,身為西海馬家的家主,馬參不得不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其中的真實性和可能性了。
而這一想,馬參倏然驚覺,蕭武李三家或許真有將西海馬家滅門的可能。甚至,他們還有相應的實力!
人一旦習慣了高高在上,往往會忽略腳下螻蟻的威力,卻不知,再小的螻蟻,一旦數量多了也能咬死大象。更何況,現在這群螻蟻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已經變成了嗜血的食人蟻!!!
西海馬家做了西海州豪門五百年的頭把交椅,對周圍的人習慣性的有一種俯視心態。蕭武李三家再強勢,也不過是這兩三百年才崛起的,馬參雖然對他們頗有忌憚,且有心鏟除,但絕對沒有想過他們竟然想將西海馬家滅門!
因為馬參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憑借著五百年的繁衍,和五百年來西海百姓對馬家的依賴,已經使西海馬家成為這個大漢帝國新州的龐然大物。單單錄入族譜的西海馬氏子孫就有一百九十六個堂號,近二十萬人,更何況還有跟馬家結親、聯姻的各個家族,遍布西海州各地,甚至還有哈裏發和羅馬帝國臨近行省的大族。應該說雖然有百萬人依賴蕭氏生活,但馬家也有百萬的姻親關係可以動用。
蕭武李三家與西海馬家擺開陣勢,互相打擊,那當然是兩敗俱傷,可如果蕭武李三家不給馬家聯絡和積攢實力的時間,直接一鼓作氣直接殺進西海郡公府,將西海馬家的家主全家都給殺了,那又就算馬家有再多的關係和實力又有何用?
更何況,西海馬家最大的實力倚仗其實是大漢帝國,是帝都,是大漢天子!承平之際,絕對沒有人敢對西海馬家下手,但現在的局勢~~
想到這裏,馬參的額頭已經隱隱滲出一層細密的冷汗。
好毒的婦人,這手射人先射馬的計策著實狠辣!
不過,眼前這三人如何得知如此機密的事?
馬參沒有問馬競為何來西海州,事實上馬競本身出現在西海州就已經表明了隴右馬家的態度。馬競不用說,馬參身為家主也能想到這點,若是想不到,那馬競就算開口了,那結果也是一樣的。
至於鄢如玉和百曉生,馬參則另有一番心思。
羽林暗衛的事馬參不清楚,也不想清楚。他知道暗衛的存在,但從不接觸,也不抗拒。暗衛這是帝王應有的權力,身為大漢帝國五百年的西海名門,馬參自問沒有對不起大漢,所以也就不會在意這個暗衛。
當然,也因為馬家是西海州的名門,所以他也絕不能沾染暗衛之事,因為一旦觸碰了,就相當於碰了帝王的禁忌。這著實不智。
月氏叛亂之初,暗衛就被人清洗的事,馬參並不知情,或者說有人跟他彙報過,但他沒當回事。這也是許多大家族的通病--堂堂正正都打不贏的事,這些躲在暗處偷雞摸狗的暗衛又能有什麼作用?
雖然連《孫子兵法》都有“用間篇”,但真正喜歡間諜,並且了解間諜威力的人卻沒有多少。公羊儒的教義宣揚“九世之仇尤可報也”,但也是宣揚大複仇和用光明堂皇的手段去報複,而不是用見不得光的伎倆。
所以,鄢如玉的出現雖然不會讓馬參不喜,但也沒有特別關注。
至於百曉生~~
馬參看著眼前來人,已經帶著灰白的眉峰緊蹙著。思忖半晌,才緩緩道:“若如汝等所言,海侯安在?”
這話一出,馬競和鄢如玉都有些發懵。一時不知該如何作答。
反倒是一直欲言又止的馬原舒展了皺眉,而兩個幕賓參讚兗州許孜和郴州杜闞也露出釋然的神色。
其實馬參的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我需要你們拿出有人要滅我西海馬家的證據來。
第二層,渤海侯是否到了定興府?讓他來見我。
同時,這句話裏馬參省略了“渤海侯”的稱謂,而用文言的古拙簡語“海侯”,這是長輩對晚輩爵位的一種昵稱。例如皇帝和益公他們因為與沈雲父親的關係,所以不會這麼稱呼,但其他貴族長者因為與沈雲的父親沒有交情,但輩份又放在那裏,如果直接稱呼“渤海侯”就顯得比較正式,而稱呼“海侯”則顯得親近。
這個親近的稱謂,其實又包含了馬參對這件事的肯定和對渤海侯的感激。同時,也表達了馬參希望與渤海侯共同解決這個問題的意願。
要知道,按照大漢帝國約定成俗的規矩,渤海侯的爵位沒有西海郡公高,渤海侯就算親自來拜訪,馬參也是可以拒而不見的。但他現在親自開口詢問,並用“海侯”稱之,誠意十足。
當然,要馬競和鄢如玉兩個年輕人一下子轉過這麼多彎彎繞繞來,的確有點為難人了。
幸好沈雲也安排了百曉生。
百曉生雖自稱江湖百事通,對朝堂貴胄也並非一無所知,更何況這麼多年他也不是把歲數活到狗身上去的,所以隻是一愣神間,便反應過來,弓身行禮,道:“稟郡公,此事隻需馬家稍微關注東邊即可明了吾等所言不虛。然在吾主看來,此事或有變生肘腋之驚,但並非頭等大事。今吾主白龍魚服,亟待與郡公一晤。有所怠慢,還望郡公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