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1(1 / 3)

傳奇異,劉季降世;

入書院,兄弟同心

有詩道:

天地空蒙混沌中,盤古大斧斫地空,

三皇五帝聖賢始,夏禹劈疆九州同。

諸位,在下要對諸位說的人物呀就出在古徐州,而這古徐州又和大禹有關係,那就容在下從大禹說起吧。

且說我們的老祖宗大禹是一個很會治理水患的英雄,他汲取了他的父親鯀治水失敗的教訓,采用疏川浚河、因勢利導的辦法,終於治水成功,祉澤天下,聲名大振,讓四夷歸服,大禹由此定鼎了夏王朝。

天下倒是人心歸附,華夏一統了,可是,華夏之地大著呢,浩浩蕩蕩、莽莽蒼蒼的,實在是太大了!

這浩浩神州,旻邈地闊的,如何治理呢?大禹覺得,要治理好天下得有個好辦法呀!大禹想來想去,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天下分分疆!如果分疆而治的話,不就可以化大為小了嗎?將偌大一個江山劃分為許多小區域,再分封一些區域首領,讓這些首領們各負其責,各自管理一片區域,不就可以有效地行使王權了嗎?這樣一來,王權的光輝就可以在華夏的每一個角落閃耀喲。

大禹思慮了好久好久,乃在夏邑頒封,將偌大個華夏封疆為九州。

東南之地是揚州,正南是荊州,河南是豫州,正東是青州,河東是兗州,正西是雍州,河內是冀州,東北是幽州,正北是並州。茫茫禹跡,畫為九州。這就是“大禹封九州”。大禹覺得這樣詔封後,對天下的治理就方便得多了。

分封完畢,大禹就率領著部眾上了荊山。

在高峻綿延的荊山,大禹下令,將各個部落首領敬獻的青銅鑄成了九個大鼎。這九個大鼎,象征著九州,象征著華夏,更昭示著夏王朝的王權。大禹把這九個大鼎運到夏都夏邑,將這些大鼎一字兒排開了,矗立在夏邑宮前,寓意著定鼎中華。

諸位,自從大禹封疆九州之後,在這泗上之地,就有了這徐州之名,也就有了這徐州之地,打那時起,泗水流域就有了徐州這一方寶地。

徐州,秦漢的時候又稱“彭城”,這裏自古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它西鄰皖豫,北接齊魯,古黃河橫貫其境,四省通衢,七縣交會,既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又是個戰略要地。兵家說這它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就是說隻要扼守住了徐州,就可以掌南控北,南視吳楚,北掠燕、趙、齊、魯,重要得很哪!

話說這古徐州,因為它是華夏南北東西交彙的所在,所以,這裏兼容糅合了九州不同的人氣,它因此又是一塊風水寶地:這裏既有北國的豪俊大氣,又有南國的鍾靈毓秀,自古多出豪俊,是“千裏龍飛地,一代帝王鄉”,這裏一共孕育出了九位帝王。

我們且入正題。

話說戰國的末年,秦國攻滅了楚國,就在那淮北泗水之地,設置了一個泗水郡。在泗水郡的裏麵,有一個縣,叫做沛縣。我們今天的豐縣,在楚國時,是隸屬於沛縣的,當時叫做“豐邑”。

在秦末的時候,豐邑可是個南北通商的緊要之地,是個繁華的小市鎮。豐邑是個好地方呀!明秀豐裕的,是一片靈秀之地。

這裏是梨鄉。酥梨是豐邑的特產,南來北往的客商都在豐邑購梨,豐邑城中,常常人流如織。

豐邑的梨樹很多。盈城盈野的梨樹,乃是豐邑的一景。這裏有華夏最具規模的古梨樹群落,這些古梨樹群落頗具散生古木之風貌,幹如鐵鑄,枝若遊龍,蒼古勁拔,爭雄鬥奇,各具風姿。豐邑的梨樹太有吸引力了,引得沛縣人、泗水人、天下人都來豐邑賞梨、嚐梨,樂此不疲。

一到春天,整個豐邑城就是香雪似海的模樣,梨樹盈城,枝間、花間、葉間,鶯啼燕喃的模樣,漫天飛舞的梨花就將豐邑城裝扮得銀裝素裹,人們踏著梨花去趕集,踏著梨花去勞作,踏著梨花走親戚,踏著梨花沽酒杏花村,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夏天,梨樹、蘋果樹枝繁葉茂,滿城梨樹戴青甲。秋天,碩果盈枝,樹掛燈籠,琳琅滿目。而一旦到了冬天,梨樹則蒼勁而挺拔,淩霜傲雪,一派君子氣象。

豐邑盛產酥梨,不僅當地人愛吃,而且四省七縣的人愛買。到酥梨成熟的時候,嚐一個,酥甜爽脆,甭提多好吃了。豐邑的梨,品種多而全,馬蹄黃、雞爪黃、鵝黃酥、青皮糙子,都是豐邑有名的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