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1(2 / 3)

豐邑人忒喜歡這潔白的梨花。老人們口渴了,就吃梨花解渴,姑娘媳婦們將梨花掃起來,把它晾幹了,再加上茶葉、茉莉泡茶喝,清香可口,沁人心脾,叫人越喝越愛喝,這茶美容養顏,延年益壽,因此,豐邑多壽星,豐邑又多美女。

豐邑人好客,這裏的老少爺們、姑娘媳婦、大娘大嫂們,待人很誠心,待客很熱心,豐邑的姑娘媳婦們就用這梨花茉莉茶來招待四方的貴客。

豐邑的城外有一條貫穿東西的大沙河。河水碧波蕩漾,靜靜地流淌,宛如緘默恬靜的少女,美麗而清靜,碧空下,水天一色,空濛蒼茫,兩岸邊,楊柳參天。

夏日,傍晚時分的河灘是豐邑人的樂園,大沙河的水清靜柔亮,姑娘媳婦們在河水中洗洗衣服,濯濯秀發,小夥子們在沙灘上舞刀練劍,漢子們聚在柳樹下歇息,抽袋旱煙解解乏,老人們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聊,依戀著楚風魏俗,津津樂道當年楚莊王的偉事,滄桑之情躍然臉上。

孩子們最快樂了、最瘋了。他們在大人們的膝間蜂兒來蝶兒去的,穿來繞去,嘴裏唱著:

“金馬駒,銀馬駒,哥哥接妹回家去……”。

大人們也跟著鬧起來:“伢們,接去吧,伯伯送你金馬駒。”

“我不要,留給您老人家吧!”孩子們飛走了。

“哈哈哈……”人們都哄笑起來。

孩子們最最喜歡的事,就是在黃昏的時候,在那夕陽斜照當中,在那追雲逐濤的火燒雲的下麵,在那拍浪聽波、弱柳扶風的河岸邊,河豚一般地往那河水裏撲騰,光光的腚兒叫夕陽染成了金色。

豐邑人愛喝茶,更愛喝酒。

這裏是酒鄉,沽酒當去杏花村。杏花村在豐邑華山史店村。

史店村裏酒肆羅布,村中一條大道,南北通衢。道路兩旁酒旗飄揚,百十來個酒家雲集於此。村裏杏樹繞街,杏花紛飛,若是新雨過後,就會杏花飄香,酒香盈野,這時候就是酒客最愛上杏花村的時刻,彩虹之下,街麵上喧鬧,杏花村中,酒客擁街,不醉誰歸!

相傳北宋的蘇軾在看到了朱陳村熱鬧的婚嫁酒宴後,忍不住留下了《朱陳村嫁娶圖》,其中四句最好:

“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

而今風物哪堪畫,縣吏催租夜打門。”

1580年,當時的豐縣縣令莊城到了杏花村,喝了杏花酒,感慨不已,大筆一揮,就在那酒家的東照壁上,留詩感懷杏花村:

“斷魂昔日尋古處,異代而今尚有碑。

聖地古來猶有跡,行人今去幾多時。

年年二月過春雨,日日斜陽照酒旗。

好問東風乘一便,牧童歌裏泛青卮。”

沿著杏花村返回豐邑城,遠遠的就能夠看見豐邑城外那寬寬的護城河。

豐邑城的護城河,寬暢而又清淨,在那河洲之上,蒹葭蒼蒼,露霧茫茫,在水之坻;河畔之邊,竹影搖曳,在水之湄,芳草隱院,雎鳩關關。河水中,金鯉踴躍,群蝦激蕩。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河岸之上,梧桐蒼勁,楊柳依依,曾有鳳凰無數落於豐邑城中,棲於梧桐之上,倩影婆娑,宛在水中央,鳳凰和鳴,一邑皆聞,人們何曾見過如此壯美的境遇?

今天,豐縣城中還有“鳳鳴塔”留存,乃是豐縣的縣景呢!

諸位,筆者今天要和您說的人,就生活在豐邑城中的一塊地兒上,筆者要和您說的事,也是發生在豐邑城中的這塊地兒上的奇聞軼事。

豐邑城中的這塊地麵呀,人們叫它中陽裏。

中陽裏,在護城河邊不遠。中陽裏的人倒不是很多,他們都以種田為業,閑暇的時候,都愛在家裏開個小商鋪,做做小買賣,樹上出果的時候,多數人家賣梨賣杏賣桃。也有人挑著小擔,搖著撥浪鼓,穿村走巷地叫賣。還有許多人遠赴豫魯,南下吳越,有販鹽的,有販鐵的,有販陶賣玉的,人們擔著梨杏桃去,換得鐵鹽農具回家,日子就這麼日複一日地過。豐邑的人們都喜歡坐賈行商,都過著亦農亦商的生活。

我們現在要說的事情,就發生在中陽裏的一個小村子裏麵。